•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巧用信息技术

    时间:2021-08-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保康县实验小学

    杨先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也从未停止过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收获。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效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能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就更应根据教学内容,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几条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游着游着,竟游上一张白纸。这时,画面打出课题──《鱼游到了纸上》。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有趣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这时,便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题后,我问学生:“你想从文章中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活跃起来,纷纷提出问题:“鱼真的游到了纸上吗?”“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从课中探个究竟。

    在讲授《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像很多课一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这时,我不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组合成小组,自己到网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动物考察队”、“海底植物考察队”、“海底探险队”等不同的小组。在我给精心准备的网站中,学生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海底世界,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一种种姿态万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异的山峰、一朵朵盛开的珊瑚,就那样真切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大家兴奋地浏览着,热切地交谈着,认真地记录着,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此时此刻,学习是那么快乐而有趣。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自然而然地达成,何用教师再去枯燥地介绍海底的知识呢?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内容和对象,学生自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根据自己小组所选的对象进行了认真而详尽的汇报,其丰富程度连我都始料未及。汇报后,再结合课文的文字理解、感悟海底世界的美丽和物产丰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例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很难实物模拟试验,因此,运用 Flash 制作的课件,衬上比萨斜塔,让两个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真实地再现了几百年前的情形,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如:学习《火烧云》。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时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时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录

    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电教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教学中一些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的事物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显示出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拓宽学生的视野,获取学习所需的材料,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如在《夜莺的歌声》一文教学前,我发现学生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苏联卫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便会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约束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这样,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讲解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在展示了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日美景后,我告诉学生,春天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文采流动的诗,很多朝代的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我展示了网络中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学生不仅领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江晚景》,也欣赏了“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的《绝句》。在延伸阅读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自身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生获得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学得更加丰富、灵活。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我在教“a”这个拼音字母的时候,先通过小孩子在感情上最依赖,生活中最亲近的一张妈妈的幻灯片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再加上一张字母发音口形对照的幻灯片和教师本人的示范发音、领读,引导学生悟出该字母的发音正确与否与口形有很大关系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个字母的发音方法。由此可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令我们的拼音教学事半功倍。

    (二) 现代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儿童识字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儿童能否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准确读出字音;能否运用字的各种结构规律,分析、记忆字型;能否具备熟练地查阅一般字典,并从中选择恰当字义的能力;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据词定音的方法等方面。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只重视识字的数量,而忽视以上所列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相当错误的教学观。只有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技能、技巧,最后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如:教学带有“竹字头”一组的词串:“筷子、竹篮、箩筐”时,我先用信息技术手段出示几幅相关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很快回答:“他们都是用竹子做成的。”随后,我再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在这一张张图片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有竹子所制成的东西,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明白了“竹字头”的意思,他们也从这回开始,对平时一直容易混淆的“蓝天”的“蓝”与“竹篮”的“篮 ”这两个字

    也真正地区分清楚了,不会再写错了。当然明白的又何止这两字呢?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重视和深思的课题。例如在小学语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了解了很多。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

    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关于赞美妈妈的作文,一部分同学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 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

    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我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使学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由依赖老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不是我所想的呢。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被广大教师引用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给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一、在课前导入时段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巧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想学”的心理上展开,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运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发,由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

    二、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性材料而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倘若借助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展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凭借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事物,进而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岳阳楼记》一课第

    二、

    三、四自然段“予观夫巴陵胜状”至“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教学,播放岳阳楼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目睹”岳阳楼之壮观,去聆听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去感悟作者的政治抱负。

    三、在讲授新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之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在布置作业时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变化作业形式,突出学生自主选择,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通过应用自主性、操作性、创造性、生活性、欣赏性等形式作业的交替使用,不但可以减少作业的单调与枯燥,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分组通过互联网查询关于罗布泊的图片、影像资料,在课堂分别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我感知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很得我心的文章。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巧用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