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螳螂捕蝉 公开课

    时间:2019-04-1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3、借助语言文字,体会少年劝谏之巧妙与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激发兴趣:

    1、“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通常会在它后面加上四个字,谁知道?(八字格成语)。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还记得吗?

    二、精读课文,领悟寓意

    1、这位少年讲的“螳螂捕蝉”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自读第二段,读后同桌相互讲一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2、出示词语读,指名读: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3、指名带着以上词语讲“螳螂捕蝉”的故事。

    4、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组织讨论:

    (1)围绕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2)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同桌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3)指名交流。

    5、掉头看看身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假如蝉、螳螂、黄雀都将头往后看一看,完全可以发现身后的祸患。可是,它们怎么都没有这样做呢?创设情景说话:

    (1)蝉啊,你为什么没有掉头看看身后的危险呢?(这可是一件大事啊,你真是只要露水不要命啊!)

    (2)螳螂啊,你的身后隐藏着祸患呢,你怎么不回头看看呢?后悔吗?(看,这位终于醒悟了。可惜,已经晚啦!)

    (3)黄雀啊,别人都说你聪明,可你怎么也没掉头去看一看呢?

    6、是啊,早一点醒悟,就会早一点避免危险与祸患。读到这里,你想对他们三个说些什么?用“你们啊”开头,体悟“一心想”。

    7、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再读课文,品味吴王的醒悟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朗读。

    2、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他明白什么了?联系上下文理解。

    ★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和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能会国破人亡。

    (1)品读第一自然段,理解 “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的后果是什么?

    (2)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练习朗读。

    ★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当初,大臣们不也劝过吴王吗?理由不一样吗?可是他们劝说的结果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第一自然段末句。理解“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对错,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2)出示: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这里出现了两个“死”,意思一样吗?这个“死”写出了什么?(吴王攻打楚国的决心谁也动摇不了。)

    (3)可是听了少年的话,他明白了——大臣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一意孤行……

    3、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品读故事,体悟少年的智慧

    1、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的大王还是个好大王嘛!可是学到这儿,老师的脑海里却涌起了一个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譬如:

    (1)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2)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2、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吴王为什么没有听大臣的,却听了那个少年的?那个少年又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3、也就是说同样是劝说,少年非常智慧,非常巧妙。他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4、再读读故事,你从哪里感受到少年的智慧,让吴王不得不信以为真?读画圈注。

    (1)第三自然段:“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什么?“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为什么要每天来转?(有恒心、有毅力、有智慧;劝谏的勇气和决心都非常大;胆识过人,智慧过人)

    时间:早晨:这样才会有蝉来吃露水,他真是智慧;

    地点:王宫花园:这是吴王一大早的必来之地。而且这里有树有鸟,这样才能把故事编下去,说得像真的一样。

    (2)第四自然段:“终于”:好不容易引起了注意。不然,他肯定还会继续转。小小少年,真是用心良苦啊。

    (3)描写蝉、螳螂、黄雀的形象那么逼真,让吴王不得不相信。圈圈动词交流。

    5、原来少年在花园里一连转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铺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6、读到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妙劝,让吴王自己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7、读到这里,你觉得少年是个怎样的人?吴王呢?是啊,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这少年就是这样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8、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9、随着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智劝吴王的事情迅速传开啦。听说此事后,大家会说什么呢?众大臣、吴国的百姓或者楚王、诸侯国国王,任选一种角色说话。(智慧的力量,和平的力量)

    五、总结全文,随文练笔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2、读着这个道理,你有同感吗?我们及其周围的人是否也曾干过像蝉、螳螂和黄雀这样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根据类似的事情写篇文章。

    3、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寓言选集。阅读此类文字,不仅要明白故事经过,更重要的是想想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捕 啄食 射

    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楚国 吴国 诸侯国

    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祸患

    推荐访问:螳螂捕蝉 公开 课教案 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 螳螂捕蝉公开课说课稿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