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4-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赶紧来制定一份教案吧,写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前的重要准备任务,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听声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赶紧来制定一份教案吧,写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前的重要准备任务,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带。(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学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助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有两次的操作过程;一次是让幼儿自由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通过物体的碰撞、震动感知。第二次是通过各种方法模仿声音,感知声音的乐趣。

    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这个方法贯穿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始终。

    四、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猜一猜,听一听。(指导语:你听见了什么声音?)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幼儿猜猜发出的是什么声音,这时老师不作回应。

    二、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刚才猜测的是否一样?)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

    1、刚才你猜对了几种声音?(操作后回答)2、你用什么东西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声音,再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1、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寻找并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2、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小结:物体间相互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三、配音游戏活动,感受乐趣。

    游戏可以这样玩

    1、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鸟叫、风声、马蹄声)

    2、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跺脚、拍腿表示马蹄声)。

    3、用准备的材料发出声音(摇动纸张等模仿风声;摇塑料袋模仿下雨等。)。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活动推向高潮。

    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给幼儿再次提出悬念:辨别噪音和美妙的声音。让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寻找,给此活动留下更多的回味。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在玩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大小。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猜测生活中的不同声音

    1、谈话导入: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听咱们上课,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客人老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的,那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你听!(播放宝宝笑声)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谁的笑声啊,大人的还是宝宝的笑声?

    师:你们猜对了,真棒!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叫醒宝宝的?(播放公鸡叫声音,幼儿:大公鸡!)

    师:大公鸡怎么叫的?(喔喔喔喔)

    师:那除了公鸡会叫宝宝起床,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呢?

    师:会叫的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小宝宝,宝宝被叫醒了,(播放洗手声音)咦!宝宝现在在干什么?

    师:洗手的时候会有什么声音啊?(哗啦啦)

    师:洗完脸刷好牙吃完早饭,宝宝该上幼儿园了,宝宝坐着爸爸的汽车(出示汽车图)上学了,汽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啊?(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1、师:把瓶子拿出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

    师: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宝宝也想让你们的瓶子也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提问,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

    师: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

    4、摇瓶子游戏《大猫和小猫》

    师:知道了瓶子宝宝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猫,我的声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进行两次)

    5、延伸活动

    教师故意边唱歌边用一个装满黄豆(或两颗)的瓶子(透明),用力摇,瓶子没声音(是小小的声音),咦!怎么回事呀?瓶子宝宝还有秘密呢?跟老师再去找一找它的秘密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小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本活动采取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声音轻重,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声音的轻重与装豆子多少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做一做,将艺术领域“节奏强弱”的内容自然地渗透到科学活动中,使科学探索和音乐活动巧妙的结合,达到动静交替。充分突出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充分表现自己,从而达成活动目标。

    而对于科学活动,幼儿操作是很关键的一环节,如何收放自如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幼儿的操作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势必会产生幼儿操作的时间差(第一个完成的幼儿和最后完成的幼儿)那么对于动作快的幼儿教师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让他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而不是无所事事。

    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也要围绕着以下两点进行

    (1)活动的材料准备是否充足,是否有效?

    (2)幼儿操作活动前教师的要求是否明确?

    科学是严谨的,而幼儿的科学活动既充满科学的探索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作为教师,作为组织者,在每一次的科学活动中都先问问自己:如何在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科学认知!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初步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探索声音的乐趣。

    活动重点:借助材料制造声音,制造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幼儿操作常规。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科学操作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空瓶子、罐子、盒子,小石块、豆豆、米粒、小纸片,乐音与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制造声音。(6分钟)

    1、幼儿尝试制造声音。(4分钟)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很多东西,

    请你们用它们来制造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合,交流怎样制造声音。(2分钟)

    提问:“你制造出声音了吗?你是怎么制造的?”

    教师简单小结:“物体通过碰、打、敲、摇……发出声音。”

    二、探索声音。(9分钟)

    1、启发,提问:“刚才制造声音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1分钟)

    2、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3分钟)

    (1)教师出示分别装着石块、豆豆、米粒的铁罐,依次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

    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

    一样的。

    (2)教师出示装着不同量米粒的两个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小结:同

    样的东西放得多与少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3)教师出示装着纸片的铁罐,摇动铁罐,让幼儿听辨。请幼儿猜猜里面有没

    有装东西?并出示给幼儿看。小结:有的东西会发出很响的声音,有的东西发出的

    声音很轻,有时几乎听不到。

    3、幼儿操作,再次制造声音,探索材料与声音的关系。(5分钟)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乐音与噪音。(2分钟)

    教师播放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听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知道避免制造噪音,活

    动室里应轻轻地说话。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不同材料制造出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瓶子区材料:玻璃瓶、塑料瓶等。纸区材料:白纸、皱纹纸、餐巾纸等。杯子区材料:金属杯、塑料杯、纸杯、玻璃杯等。

    2.不同种类的豆子、叉子、勺子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发现声音的制造。

    (1)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拿出一颗豆子放到空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2)将豆子放进瓶子里,盖上瓶盖摇一摇,请幼儿听听发出的“沙沙沙”声音。

    (3)分别请个别幼儿挑选几种不同的材料试一试、说一说制造声音的方法,如敲瓶子、搓纸等。

    2.请幼儿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1)教师介绍三个不同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一次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

    (2)幼儿自由分组探索,教师分别进入不同区域进行指导。如:“瓶子区”重点引导幼儿发现用不同的瓶子装不同种类的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区”引导幼儿挥动、揉搓、敲击不同的纸,探索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活动反思

    1、材料提供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该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测、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2、活动组织环节:第一个环节中,小宝宝起床后要干什么呢?不用提问,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听声音,来猜测。第二环节学习大鼓小鼓声音,可以先玩游戏,再听音乐玩。如老师说大鼓,幼儿力气大地摇瓶子;小鼓,幼儿力气小地摇瓶子,收:则瓶子不发出声音。这样先玩几次,让幼儿对大小声有一人直接对比的效果。第二个环节结束后,可以把瓶子收回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才会集中回来,而不是自顾自地一直在玩瓶子。每个环节的小结,应该要再深入一些,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由于对课堂常规的把控不够,导致小结不够。

    3、个人素质方面:是吗?好不好?这样的口头禅太多,无效的语言太多,应精简自己的语言。

    小百科: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他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会做得最认真,也做得最好。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幼儿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此,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试图通过创设蕴涵问题、疑惑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让幼儿聆听和分辨各种声音,以趣生疑,再让幼儿自选各种材料并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声音,最后引导幼儿选择最佳方法随动画片的播放进行模拟配音。从而开阔幼儿的思维领域,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且能迁移到其他方面,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声音,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种多样。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发出声音,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纸、算盘等。

    2.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他是谁

    请4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

    (评析:以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导入,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师:刚才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为什么呀?哦,因为每个人的声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玩一玩,也让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来。

    幼儿自由玩,老师与幼儿即时交流。

    (评析:这是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第一次互动,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通过探索,幼儿获得了各种感性经验。)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来的。(幼儿讲述,帮助幼儿丰富词汇: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师:我们让手里的东西动了,它就会发出声音来。为什么现在它们不响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响了;我不敲,茶杯就不响了……)

    师:这些东西我们不再动它,它就没有声音了。

    (评析:通过探索,让幼儿浅显地了解:只有震动才能产生声音。)

    三、感受声音的不同

    师:刚才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么声音也听不清。让我们分开来听一听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细听,好听吗?它的声音怎样?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节奏走一走。

    3.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和玻璃杯一样吗?

    4.摇算盘。轻轻摇,用劲摇,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一环节是为后面的给动画配音做铺垫,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师: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老师这儿录下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到这些声音,你会想到什么事?

    (一)实际声音再现:

    1.一只鸟儿叫,两只鸟儿唱,许多鸟儿闹。

    2.马儿在叫,马儿飞奔起来,越跑越远。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群鸭子嬉戏,遇见鹅大妈,互相问候,小河里热闹极了。

    4.风雨中。

    5.《狮王进行曲》。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出发生的事情。

    (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节日里的鞭炮声、大街上的各种汽车声等。)

    五、探索模拟发声

    1.看课件。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这个故事里也有很多声音,我们一起看一看、听一听,请你想一想故事里讲了什么事。

    2.示范模仿。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能不能来模仿小马走路的声音呢?可以用什么来模仿?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呢?

    师:刚才我们玩的这些东西中,什么发出的声音和小马走的声音很像?还有什么也很像?其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你能不能也找些东西来模仿一下呢?

    3.幼儿自由探索,老师与个别幼儿交流,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所发出的声音。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想尽一切办法,利用身体与物品接触、物品与物品接触发出各种声音来模仿动画片中的声音。幼儿探索的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准确,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实际声音,但却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此时教师没有给予任何评价,只给予鼓励,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学习。

    师:××,你刚才模仿的是什么小动物,用什么来模仿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师操作课件并讲述故事,幼儿配音:

    清晨,鸟儿们醒来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纸片模拟小鸟飞上飞下)

    两三只鸟儿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断断续续交替进行)

    许多鸟儿快活地闹着,(口哨和纸片同时进行)

    晨练开始了。

    小马快快跑,(用瓶盖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锤,拍桌子,按中速进行)

    乌龟越爬越远了,(用刷子轻轻刷砂纸)

    早晨,大森林里多快乐呀。

    活动延伸

    1.提供大海背景等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创编故事,配以合适的音响。

    2.引导幼儿听声音编故事。

    3.指导幼儿继续探索,用布条等生活用品模拟发声。

    活动总评

    1.选材新颖,贴近幼儿的生活

    活动中,为了给幼儿的探索创造最大的空间,教师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塑料袋、木梳、刷子、瓶盖、茶杯、砂纸、玻璃球、算盘、空瓶、易拉罐、气球、空塑料桶、空酸奶杯、热水袋等,让幼儿大胆探索。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利用从材料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去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所选取的材料都是幼儿身边的物品,使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可以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2.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

    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是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尝试多种方法。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难免出错或走弯路,我就鼓励幼儿变换方式,寻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决方法,引发他们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同时我鼓励、引导幼儿间交流、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在观点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引发深入探究的欲望。

    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一个教学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儿在活动中有没有获得什么。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了幼儿愿意学的内容,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获得了有效发展。

    听声音幼儿教案篇7

    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2.能分辨声音的差别。

    准备:

    1.将报纸、瓶盖、木珠、纸箱、纸杯、塑料袋、不锈钢杯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东西遮盖。

    2.《郊游》的音乐磁带。

    3.拉拉公主的形象,可用图片或直接采用合适的立体动画形象。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出示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教师轻轻打开盖在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以发出沙球般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揉、敲、摇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请幼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鸣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这些操作材料表现鸟鸣声和流水声。

    3.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选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5.幼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

    推荐访问:听声音幼儿教案7篇 教案 幼儿 声音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