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2023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时间:2023-04-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2023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导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导学难点:

    体会这两首诗的写作特色。

    课时:2课时

    预习导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姊妹(zǐ)

    莲蓬(péng)菡萏(hàn)(dàn)攲斜(jī)荫蔽(yìn)

    2、解释词语:

    匿笑:偷偷地笑。沐浴:洗澡。

    祷告: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3.朗读这两首诗,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爱孩子,但作为孩子,应该怎样爱自己的母亲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诗歌《金色花》,看看在他的笔下,孩子是怎样爱自己的母亲的?

    二、泰戈尔简介。(多媒体投影)

    泰戈尔(1861一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三、检查预习。

    见预习1、2.

    四、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名朗读,评价。

    3、齐读。

    五、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

    1、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讨论并归纳: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讨论并归纳: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讨论并归纳: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六、再次朗读《金色花》,体会作者的感情。

    七、课外作业:

    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要求: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讨论、明确:

    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2.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3、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教学反思: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①读准字音

    嗅(xiù)闻(气味)花瓣(bàn)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②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③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五、意境感悟(3个步骤)

    1、音乐感悟(配乐朗诵-----步骤1)

    (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例如,《烛光里的妈妈》《春野》《乡村小路引我回家》。使选用的乐曲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把握基调的作用。

    (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合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坏孩子”: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

    七、拓展延伸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次祷告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攲斜(qī):倾斜、歪斜。慈怜(cílián):爱怜。

    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2)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明确: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环境繁杂的雷声浓阴的天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开满亭亭(白莲已经凋谢)左右欹斜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4)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读出诗情(图片)

    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明确:(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六、读出画面,感受写作特色。

    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即以花喻人,这是本诗的写作特色。

    比如:荷叶是母亲的形象。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呢?——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

    七、拓展延伸。

    1、☆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2、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

    相同点:

    ①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图画美。------想象

    不同点:

    ①《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

    ②《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④《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⑤《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内容

    九、小结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十、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赏析本文精美的语言。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第一篇《金色花》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罗摩衍(mó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和一个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第二篇《荷叶·母亲》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

    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诗文朗诵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二)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有何作用?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风打雨摆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4、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5、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6、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意识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课堂小结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各抒己见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明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母爱的伟大、无私、勇敢。)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

    写法指导:

    1、借物抒情

    荷叶护红莲,情真境实

    2、前后照应

    首段“两缸莲花”一红一白,后文都有交代。

    课堂小结

    这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借雨中看红莲时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结

    四、作业

    借助一种形象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泰戈尔

    三次嬉戏----------母子情

    荷叶母亲

    冰心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诗两首

    泰戈尔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

    2.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方法:美读法赏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嗅xiù匿nì祷dǎo衍yǎn

    (2)词语: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又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3)学生介绍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教师作朗读技巧提示(多媒体显示),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金色花》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如《金色花》可稍快一些。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金色花》中妈妈责怪的语句“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语速宜稍快一些。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停顿再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的地方,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诗歌有其特定的节拍,现代诗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有时也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3.教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把学生分为六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

    (2)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3.教师选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的诗情幽意。

    4.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投影显示: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

    妈妈为全家付出了很多,妈妈的奉献是无私的。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自然又惊又喜,嗔怪孩子。嗔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五)深入探究

    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六)布置作业

    1、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手法。请同学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2、背诵《金色花》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导入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对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嗅匿

    (2)词语: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3)学生介绍冰心及创作背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背景: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使冰心万分苦恼。《荷叶母亲》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船,抛到海里。冰心在去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中,所以她这三年中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三)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

    2、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学生齐读、自由读。

    (四)感悟诗歌

    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②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六)拓展训练

    教师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想像,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假如,今天冰心奶奶决定再次修改《纸船》,她老人家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你如果在被邀之列,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聚焦于“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一句,“抛”能否替换为“放”?“舟”能否更写实些,换成“大轮船”?有的认为“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爱”和“悲哀”过于直露,应换成形象的词语,等等。教师以鼓励为主,不必动辄评判。重在参与,重在自主。)

    课堂小结

    《金色花》是一首着重从描绘孩子动作、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母子亲情的散文诗,全诗想像丰富、新奇而美妙,抽象的母子深情物化为美好可感的具体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活而深刻的印象。《荷叶母亲》是来自远离家园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两诗主题相近,手法相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灿烂的金色花,轻盈的纸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同学们,沐浴在母爱中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来寄托朴实纯真的母爱呢?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母亲》。

    (七)作业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ngdì):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ruì):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荷花。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慈怜(cílián):爱怜。

    荫蔽(yīnbì):(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语设计: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散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2、作家简介: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可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五、体验反思: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它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小结: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2、抄写课文词语。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诗,道尽了天下儿女回报母恩的真切心声,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从古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翅膀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重音等。)

    3、思考: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这样文章由景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五、体验反思:

    在大自然的风雨中,那一朵白莲早早凋谢了,而这一朵红莲因有了荷叶的荫蔽必将开得愈加灿烂。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实践,说说这场暴风雨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的确,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蓝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对母亲的爱

    温馨、快乐

    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

    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冰心

    借景抒情

    景情

    情景交融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烦闷

    雨打红莲不适意

    荷叶遮蔽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

    联想

    母亲无私爱护子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6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推荐访问:散文诗 两首 教案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