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2023年龟虽寿教案

    时间:2023-02-2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龟虽寿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龟虽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龟虽寿教案,供大家参考。

    2023年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龟虽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龟虽寿教案1

      教学设想:

      关于曹操,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在此之前刚学过曹操的另一首诗《观沧海》。因此学习本课要从旧有的知识入手,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把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串连起来,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后反思:

      学习此古诗,我坚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的一贯主张。此诗为二组,先充分朗读,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经验、理解诗意,接着再读,直至背诵。这样学生在课堂里真正活跃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参与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不足主要是读不到位

      《龟虽寿》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教学反思

      《龟虽寿》是一首慷慨激越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没有缠绵凄恻的情调,读起来铿锵有力,格调高远,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诵读先从字面上解析诗意。翻译诗歌很多诗词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诗眼体现出来。然后再抓住诗眼去深入的理解诗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龟虽寿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文学闪灼着夺目光彩。

      二、文学常识了解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即写在他*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诗歌赏析

      1、多种形式朗读

      2、赏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竟时:终了的时候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神龟,语出《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腾蛇,语出《韩非子势难》:“腾蛇游雾。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但,只。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的.,曹操曾自称他“性不信天命”,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天命”的否定,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下文接着就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3、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龟虽寿教案3

      教材简析:

      《龟虽寿》是我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诗作,对曹操的诗歌学生并不陌生,上学期就曾经学过他的《观沧海》。对这首诗歌,学生借助书本上的注释应该完全能读通能理解好,一则我们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好,另外单纯从字面上来解读也确实很简单,但曹操的诗歌如果深入地体味,那可以咀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从我的角度来说,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之一,而且当时在学习《观沧海》时我就非常详尽地介绍了曹操其人,其诗歌在*文学的杰出地位,其大体的诗歌风格等,如果本堂课再来炒一下陈旧的知识,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也不能从课堂中多有获益。

      因此我考虑从另外的角度、以全新的方法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设计理念:

      怎么上这堂课?我想到了学校在初二阶段开展得轰轰烈烈的研究性学习,初一的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开展这一工作,但参与观摩了初二年级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课题的选择、开题报告会等,对研究性学习也很感兴趣,心向往之。我就设想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打消“研究”的神秘感,感受“研究”“发现”的乐趣,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也为以后正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

      这样的考虑也具备一些前提条件:首先就是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良好氛围,初一学生一直耳濡目染,对研究性学习也是跃跃欲试;其次,我校的校园网络设施较好,加上学生中的有不少电脑高手,上网检索、PowerPoint幻灯制作、演示都非常容易上手;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利用每天的晚读课时间,将*诗词全部介绍给了学生,并且学生都能背诵,而我设想中的研究重点正是*诗词和曹操诗歌的风格比较研究。最后,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改革、实验、操作,我是个新手,我也想通过这样的尝试将*时学习的一些理论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老实说,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尝试心中还是有点底的,我从来不小看学生的能力。我还想:只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初步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哪怕失败了也能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教训,那这样的尝试实验就是有意义的。我更深信“下个世纪,受教育着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彼得克莱恩《每日天才》中早就说过:“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律时,他们学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再现诗歌的动人情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2.深入研读,比较阅读,探讨曹操诗歌与*诗词的异同。

      教学过程:

      1.入题: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就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以铁如意击打酒壶,以致于酒壶全部缺了口。王大将军为何对这段文字情有独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2.(幻灯展示书法作品《龟虽寿》,学生欣赏)

      高声示范朗读诗歌;再全体学生齐读,要求投入情感,读准节奏。

      3.教师:去年我们学过了一首曹操的诗歌《观沧海》,有同学能背诵吗?(请一学生背诵)

      提问:这首诗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情感呢?

      回答、明确:表达了作者统一天下,吞吐日月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4.一学生小组简介曹操其人其作:(这一环节由学生课后通过网上及图书馆的资料查询,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气韵沉雄,质朴简洁,大巧若拙是曹操诗歌语言艺术上的重要特点。钟嵘《诗品》谓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我们看到的幻灯片上的曹操是一副帝王之像,说实话和我们脑海中的曹操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的头脑中曹操应该是个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慷慨悲歌的曹操,因为他一生都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

      [解析:学生能够分析到这么多,其实可以说对诗歌主题思想已经完全理解了,特别是对曹操形象的认识很有意思,也很到位。这是我课前没有预料到的。]

      5.全体学生再次高声朗读全诗。

      研究文章主题的小组上台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把握了本首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四句话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古代的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都到处求取仙丹企图长生不老,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人生,他想让自己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

      中间四句:写诗时诗人已经53岁,因此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但仍然有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于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雄心不会消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

      后四句回到了一种哲理的思辩。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不能全凭上天安排,如果善于保养身心,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揭示主题: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解析:依靠网络资源和每个人手头可能都会有的这样那样的参考资料,得到这些分析难度并不大,但这一研究小组在语言的组织和任务的分工上还是很花了一番工夫,动了一些脑筋的。]

      6.再次高声朗读。

      7.教师讲解:读曹操的诗歌,不但可以体会他悲凉苍茫的风格,还可体会他直抒胸臆,博大雄伟的特点。我们这学期给大家介绍了*的诗词,大家都能很好地背诵,很多同学觉得*诗词和曹操诗歌有很多可比之处,因此他们做了一些研究,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满江红和郭沫若》《清*乐六盘山》等*手书的书法作品幻灯片,大家或朗诵或背诵,初步感受*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A.教师:有同学认为*和曹操诗歌风格上有很多的相似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

      景白云小组上台交流研究成果。

      B.教师: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曹操给人的印象总是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但*在生活中却对曹操其人和其诗歌推崇倍至。

      糜天衢小组上台交流:《*生活中的曹操》

      C.教师:还有同学在比较两人的作品时发现*就有一首诗歌直接点评了曹操并在文章中运用到了曹操的诗句。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发现。

      周阳阳小组交流他们的发现:*《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对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抒怀,发表了感慨,可以感受到他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还是褒扬得多一些,也可从这首词当中感受到曹操诗歌的那中慷慨悲壮。

      D.教师:刚才看到*的书法作品,大家都惊呼起来,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你们能从*的书法上看出*可能有的诗词风格吗

      许铭炜小组交流研究成果。

      E.周春梅小组上台谈如何对*诗词和曹操诗歌进行朗读处理。

      [解析:因为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因此我略掉了很多他们的研究成果,但学生在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才能每每令我感佩不已,学生们谈到的很多知识是教师所第一次听到,其中当然有一些现成的资料,但都带上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很多研究成果我认为他们完全是在较好地把握了两位诗人的诗词风格的基础上做出的,此诚可喜可贺]

      8.结束语:刚才大家对*和曹操的诗歌风格等的研究做得很好,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但确实体现了我们班级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学习作风。大家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希望大家*时的生活中能更好更多的做这样的研究,让我们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研究中收获成功。研究着是快乐的,让我们研究着,快乐着。

    龟虽寿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

      (二)文学常识了解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除洛阳北部都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

      (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即写在他*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2)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诗歌赏析

      1、多种形式朗读

      2、赏析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神龟,语出《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腾蛇,语出《韩非子势难》:“腾蛇游雾。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但,只。

      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的,曹操曾自称他“性不信天命”,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天命”的否定,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下文接着就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

      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3、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龟虽寿教案5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自主学习: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从多方面了解曹操其人。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曹操进行评价。

      2.读准字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老骥伏枥

      课文探究:

      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所写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2.《观沧海》体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龟虽寿》前四句修辞?说明什么道理?

      课堂练习:

      1.以观沧海。山岛竦峙。

      2.神龟虽寿,终为土灰。

      3.《观沧海》中借助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

      4.《龟虽寿》一诗中的高潮和核心的句子:

      拓展阅读:阅读*的相关诗词,初步感受*诗词和曹操诗歌的异同点。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表达与交流:

      曹操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任务。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写出你对曹操的评价。

      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阅读有关曹操诗句。3、做练习册。

    龟虽寿教案6

      教学目的:

      1.朗读《龟虽寿》和《石壕吏》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

      目标2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老骥(ji) 伏枥(1i)逾墙走(yu)邺城戍(shu)

      老妪(yu)幽咽(ye)翁媪(ao)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一学生背诵上一单元学的一首古诗,以次导入 新课。

      三、正课

      (-)龟虽寿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诗。(目标1)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龟虽寿》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教师评点:(完成目标2)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4、学生齐读。

      (二)石壕吏

      1.听录音,学生自由朗读。(目标1)

      2.作家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河南省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后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史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3、教师评点(目标2)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开头四句是全篇的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四句各写一人,各自身份、举动和彼此关系,交代分明。有吏夜捉人,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交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写故事的展开。在差役怒呼、老妇苦蹄声中,一个饱受战祸的家庭的种种不幸,一步步展示出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一层:从老妇自叙家事可知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已死二男,可见战争之惨烈。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地去了。可见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老妇希望以自家处境来搏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完裙。

      差史并不领会老妇人的哭诉,仍然通老妇家出差役。老妇人只得回答,家里没有男人了(隐去老翁),只有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母亲,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之严重。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骚乱终于停息,在死寂一般的深夜,仍听到抽泣之声,也许是寡媳.在哭泣,也许是更多的人在哭泣。诗人第二天天明上路时,只跟老翁告别。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石壕村这一户人家,三男被征,两男战死,衰年老妇又被抓走服役,留下老翁、寡娘、幼孙三人,在兵荒马乱中将何以度日?等待老妪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四、学生齐读,若有不明白自由提问。

      五、小结

      这两首诗,《龟虽寿》为乐府诗,《石壕吏》为歌行体古诗。《龟虽寿》抒发了作者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豪情。《石壕吏》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 1`

      A、 背诵古诗。

      B、 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C、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则故事。

      七、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预习

      背诵前两首诗,朗读后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抽查背诵。

      三、正课

      (三)相见欢

      1.听录音后,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相见欢》选自《南唐二主词》,作者李煜 (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975亡国降宋,后被毒死。

      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这首词是李煌降宋以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3.教师点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另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

      这首词写出一个亡国的皇帝成为囚徒后切身感受。黄昇《后来诸贤绝妙词选》卷一题往: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4、学生齐读这首词。

      (四)《观书有感》

      1.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朱文公文集》,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南宋著名理学家。

      3.教师点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开句用一个比喻,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突出水的清亮。第二句写天光和云影一齐映人水塘,不停地晃动,暗示活水不停地流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问水塘为什么如此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来。诗表面上写水塘清因有活水来,实际上是比喻作文章如何来的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构思、新的手法、新的语言,要靠*时不断的积累。从生活中积累,从诗书中积累。只有不断的积累沉淀,才能写出好文章。设喻巧妙。

      (五) 清*乐

      1.集体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节奏、感情。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清*乐》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3.教师点评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写农家房屋矮小及房屋旁溪边的自然景色。如水墨画,几笔勾出农舍及周围环境宁静清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既然有环境描绘,必有人物点缀。作者从带醉意吴吉入笔,写出一对白发翁姐说着柔媚的吴语互相打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家儿忙着各自的农活;最可爱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也在溪头剥莲蓬。一个卧字写出小儿顽皮、淘气的动作。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农家耕乐团。刻画了农家信然自乐的生活景象。也表现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语言清新、活泼、流畅。

      4、学生自由朗读,若有不明之处提出来,集体解决。

      四、小结

      《相见欢》是词,写出一个亡国的皇帝成为囚徒后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现书有感》用水塘清因有活水来比喻作文章要善于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吸收营养。《清*乐》描绘农家治然自乐的生活景象,也表现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六、布置作业 。 1`

      A、背诵这三首词。

      B、默写诗词五首。

      C、根据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词,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七、说课精要:古诗较难理解,因此以教师讲解为主。

    推荐访问:教案 龟虽寿 龟虽寿教案 龟虽寿教案1 龟虽寿教案一等奖 龟虽寿教案ppt一等奖 龟虽寿教案设计余映潮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