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党史教育党课辅导---改革开放史解读

    时间:2021-04-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改革开放史。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40多年来,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事实也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提出“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概念又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1、经济方面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濒临崩溃。如1978年的经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尽管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但是人民过得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

    1).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50多岁的人有这样的记忆,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还有油票等),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2).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生产资料经营都是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因此,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2、日常生活方面

    如,工资收入,1976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是575元。有了一点儿工资也买不到东西,很多生活的消费品都要凭票购买。粮票、油票和人民币一样重要,被称作第二货币。三转一响是人们当时最向往的东西,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就是收音机,这三转一响每样东西当时的价格都在100元左右。加起来400至500块钱之间,但是就这样三转一响,很多人一方面是买不起,另一方面即使能买得起,也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得到。因为有钱还要有票。

    3、农村方面

    那么刚才说的主要是城市,在广大农村,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改革开放前,全国8亿农民都生活在人民公社里面,农村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都由国家统购统销,农民种什么作物,种多大的面积,怎么种植,农民吃多少粮食,吃什么品种都有上级决定,农民没有了自主权,也就没有了生产的积极性,所以当时农村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基于以上几点,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二)国际背景

    如果我们再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从国际背景再来分析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期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西方国家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利用新科技革命造成的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大力的发展经济,出现了经济的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我们中国周边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如亚洲四小龙(当时的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

    当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世界前进的潮流。有人说,中国在70年代末义无反顾的选择改革开放,是被困境或压力逼出来的。这也的确是一个非常客观,也完全正确的一个评价。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由来与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热潮。

    1978年5月10日,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一篇文章在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第二天,也就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这篇文章,由此就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之后,在全国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那么,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确实感觉到真理标准大讨论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那么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打破了长期盛行在党内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左倾错误和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是实现40年来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所以正像邓小平所说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伟大转折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的情况下,1978年的12月18日到22日,我们党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会议在北京召开,这就是被视为我们改革开放历史起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最重要的意义有三点:

    第一点意义是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就标志着党开始全面的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也就是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紧紧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历史进程。

    第二点意义是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拉开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

    第三点意义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党的核心领导层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过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一次是在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我们党的领袖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第二次就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一次全会结束了党的左倾的政治错误路线,确立了邓小平在党内的领袖地位,进而逐步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转折。

    基于以上三点意义,这次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接着我们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

    (三)改革开放的三个历史分期

    对于改革史的分期,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来说,改革开放40多年大体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的起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习近平同志讲,“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回望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作出关键抉择,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就是说,我们党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作出的关键决策,影响改变了中国。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些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关键决策(或者说重要的历史事件)。

    1、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1992年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

    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模式的探索(朝什么目标改),二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用什么途径改)。改革起步之时,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没有谁能设计出一个改革路线图。即便有,也不可能取得起码的共识。国家这么大,要深化改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可以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方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摸索规律,总结经验。

    刚才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全面揭开了中国体制改革的序幕,而这种体制改革,尤其是从农村首先开始的。农村改革的探索最早在安徽,在农村兴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第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危险,把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起了大包干,从此就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农村兴起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当时广大农民对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的赞成,他们把这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编成一个顺口溜,说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用这样一种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点。

    改革从农村开始,党中央及时支持、指导在农村已经兴起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到1983年,不到五年时间奇迹般地解决了建国后30多年农民吃不饱的问题。我们也看到,正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也开始纷纷启动。从1984年起,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为适应这种转变,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扩大企业自主权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试点工作,其中之一的举措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把一部分中央和省、自治区的直属企业下放给城市管理;
    实行政企分开;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

    第三、经济特区的建立

    当年我们党决定举办经济特区,就是要把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到了1988年,把整个海南省作为经济特区。

    第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改革开放10年的经验及邓小平的思想,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十三大报告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

    为什么把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划为第二期改革?因为这20年的主题是一个,就是“建制”。也就是遵循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战略思想和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框架,引导出市场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一阶段主要讲三件事。

    第一、邓小平南方谈话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国内,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0多年,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国际局势发生一系列对我们有严重影响的变化,国际上发生了颜色革命的运动,特别是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相隔仅20天,也就是1992年1月17日,苏共解散。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像多米诺骨牌效应那样迅速倒下,这种剧变的国际形势,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包括我们)深思:这是为什么?

    形势迫使当时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两难选择:是倒退到计划经济年代的老路上去,还是坚定不移地把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推进下去?正是在这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做了重要谈话,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一锤定音,结束了理论界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直接起到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使改革在新的形势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因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于是,我们开始采用市场的方式管理经济。同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开放自己,惠及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那时,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参与了该组织的创设,是创始国之一。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被排除在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试图“复关”,历经多次谈判终于在2001年正式成为该组织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的关键抉择。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

    2013年以来,中国改革进入第三期。第三期改革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必须解决前期改革和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产能过剩问题、结构失衡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特别是坚决反对腐败,整顿吏治,重塑政商关系。另一方面,必须面对与过去30年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中国将何去何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比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提出更加公平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两个“都是”、股票发行将推行注册制、“单独两孩”启动实施等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公布了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和魄力。英国路透社发文称,“中国拉开三十年来最大胆的经济社会改革序幕,改革若落实,中国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其是去年刚刚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备受人们的关注,这次全会紧紧围绕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改革开放的历程回顾。

    三、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这一历史性变化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概括:第一种是言简意赅的描述,用40个字来形容改革开放,那就是“铁路进青藏,公路密成网,高峡出平湖,港口连五洋,产业门类齐,稻麦遍地香,神州遨太空,国防更坚强”。这是一种言简意赅的描述,同时这也是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总书记意在告诉大家,孙中山先生当年描述的蓝图,今天在中国已经实现。

    第二种用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来描述。改革开放40年的深刻变化,老百姓是有深刻体会的。20世纪70年代,老百姓的家庭消费是“三转一响一咔嚓”——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相机,就是高档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老百姓家庭消费是“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录放机、电冰箱,就是高档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老百姓家庭消费是“两电一调”——电脑、电话、空调。进入21世纪,今天,老百姓家庭生活水平普遍达几万元、几十万或百万元,一般家庭都有汽车、住房,旅游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第三种用党的文献精神来描述。“党的文献”主要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系列论述,尤其是重要的两次讲话,一次是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另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两次讲话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性变化的最权威的解读,这里我就借用总书记讲话,40年变化主要讲四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今年,全体中国人就将迈进全面小康,提前完成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关于脱贫的要求。

    第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主要实施了三种方略:一是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
    二是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三是既“摸着石头过河”,又注意加强顶层设计。在实施三种方略的过程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国内进行了多次主场外交: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雁栖湖召开;
    2016年9月10日二十国首脑杭州峰会;
    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市召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在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首脑厦门会晤;
    2018年4月10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从主场外交可以看出:这是我们办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的事,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第四,为解决当今人类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最卓越的智慧和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它顺应了当今历史潮流,契合了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很大反响,现已写入联合国重要决议。

    再一个很好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中国既消除了国内贫困,又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我们党的十九大部署,中国到2020年,农村人口将全部脱贫,我们将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定的指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减贫任务的提前完成,既是对世界减贫事业的重大贡献,又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经验。

    总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重大变化,改革开放40多年为解决当今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推荐访问:党课 党史 改革开放 解读 辅导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