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时间:2021-09-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手机为终端,快速便捷地传播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信息为核心,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流,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教育必需开设的课程:首先,旨在培养学生从理论知识到社会实践的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任何时候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微时代”的到来,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直面挑战、积极应对挑战是高校思政教育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随着微信、微博、各种短视频社交软件的普及,逐渐取代了人们过去通过阅读纸质报刊、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微时代”的到来,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资源,让教育信息更加快捷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且方便了双向的交流和沟通。

    (二)“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1.主流意识领域话语权受到冲击。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年代,群众的信息接受主要来自于电视、报刊等,意识形态领域党和国家把握着话语权。学生进入高校后,高校利用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今,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达,各种信息不经筛选充斥着网络。首先,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政治理想都通过网络表现出来。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与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使得西方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甚至消极、不健康和反动的思想观点大量涌入,致使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高校学生对于各种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容易在各种经过包装的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中迷失方向,甚至可能背离社会主义理想。同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而学校的思政教育开设课程时间有限,致使高校在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遭到冲击,不再是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唯一途径。2.思政教师引导作用受到冲击。高校课程设置中很多存在重专业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因此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对基本对马克思中国化理论进行传播,以此鼓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性不动摇,不断学习马克思中国化理论、关注时事、分析时事、关注未来。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这让学生不再热衷于上思政课,认为通过网络也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是理想信念,其次才是具体的理论知识。“微时代”的到来给老师的引导作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迫使老师不断接受新的知识,采用新的手段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老师在理想信念、理论知识、具体社会实践中的引导作用。3.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目前对高校,多数通过开设《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开设的这些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课时量少,内容多,上课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微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课堂学习中的信息输入,对信息输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单纯的语言信息输出无法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目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导致学生没能在课堂中明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基本内容、核心思想与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课后也没能灵活运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微时代”的到来,变革了信息的输出和接收方式,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策略 “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与素质提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的重要部署。2019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明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向。作为重要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的平台,高校不能逃避“微时代”带来的挑战,必须因材施教,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

    (一)学院方面。学院是学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者,指导和监督思政教育的开展,对思政教育者工作进行考核。学院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各种新媒体为学院思政教育服务。首先,学院要召集具有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的教职工对党中央颁布的思政教育方针政策进行研读,根据学生学情和师资配比情况进行课程开设研讨,从上至下重视学院的思政教育,让专业的教师进入讲台,传授思政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有思政教育背景的教职工负责组织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院思政学习平台,传播正能量。学院组织教师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建立综合的网络思政学习平台。利用“微时代”信息传播便捷和强大的实时交互性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创建集理论学习、师生交流、党员团员管理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解读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当今时事,讲身边优秀学生故事,传播正能量。再次,因材施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过去的思政教育拘泥于学校,将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唯一阵地。“微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高校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结合当地的情况,组织学生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或者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纪念馆、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新中国成长的艰难,促使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最后,开展党课、团课,发展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追求进步的学生成为党员,在学生间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二)教师方面。学院指导思政教育开展的方向,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要执行者,教师不仅要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知识水平,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更新教学理念,豐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和提升个人品德修养。首先,高校思政教师要不断研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更新教学理念。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将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理论的研究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早已将很多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碎片化,学生通过手机终端随时可以攫取这些知识。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高校学生信息不再闭塞,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组织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践,将“大”而“空”的理论化身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带领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其次,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丰富课堂,更新教学模式。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然行不通了,思政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历史经验教训总结的同时,要结合当今局势进行分析;在讲授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要采用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进行阐述,让学生不再空洞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是能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时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线上线下结合,延伸思政教育空间,拓展思政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引导作用,慎重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实现双向的沟通交流;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的实时双向互动,将思政教育的阵地延伸到平时的交流中,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

    (三)学生方面。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选择增多,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种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提高个人的信息辨别能力和个人修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不被利欲腐蚀,不被肆意宣扬的自由思想所左右,坚定党的领导不动摇。第一,学生要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不要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迷失。学生进入大学后,脱离了中学时代老师、家长重重监管的状态,自由时间增多,加上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时间规划指导,学生多数时间处于迷茫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较多的学生喜欢通过上网来打发时间,各种信息不经过滤充斥着网络媒体,缺乏社会经验的高校学生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容易迷失。为此,学生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的信息分辨能力,客观分析各种利益团体的利益诉求,正确看待网络宣扬的极端自由思想,不被大肆宣扬的物欲主义腐蚀,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第二,学生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学生是思政教育的接收者,也是思政教育成功与否的衡量者。思政教育不仅在于老师的细致引导,更在学生的主动追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在求学时期锻炼自己,追求进步,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为将来进入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做好理论基础。同时,利用新媒体,获取思政教育的资源,拓展眼界,提升个人理论水平,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以期立足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中。

    面面俱到的文章。

    不是只有感冒发烧才是病,低头症、强迫症、晚睡拖延症……这些统统都是病。资料显示,九成人离不开手机,75%的人上厕所带手机,超半数人无法接受1天没有WiFi,52.7%的人有网购强迫症,14%的人零点后才睡……你以为这些都是时髦,其实这是病,得治!当

    代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改变

    摘要:现今我国正处在经济改革逐渐深入的时期,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尤其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将来所要面临的社会将更加的注重能力和素质。而在教育上面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背景下出现出不同于以往教育的方面,本文就从新时代的条件下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改变。 关键词:变化

    挑战

    时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越来越多元化。伴随其中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现象,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治安。一些人不能够分清楚好与坏,对与错,这些弊病尤其在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也必须为此负些责任,做出必要的选择来纠正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进而辅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下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必将应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社会下思政教育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必须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已经发生改变。 教育的主客体已经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侵入,民主和自由的思想已经深入中国社会中,尤其在中国的教育中更加强调这两点。学生往往会简单的用这两点来作为自己做出某些出格行为的解说词和挡箭牌。在对学生的教育的方面上,教师固然是重要的力量,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引导,家长,学校,社会也必须给予正确的导向和有力帮助。教育的力量的广泛化也导致了教育的复杂性,并不是每方面的教育都能给学生一致的想法,可能会有矛盾。学生在选择和理解方面也就出现问题。而对于教育的对象而言,学生不再惧怕老师的权威,用自由民主两大法宝来应对老师的教导,他们学会应付,同时也会沾染一些功利主义,金钱主义等一些毛病,在现实面前,他们不能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所面临的困惑越来越多,所要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多,被引诱的几率就越大。而对于教育者而言,要承担的就更多,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还需要各方面的素养,比如了解学生的叛逆心理,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网络革命的时代, 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六大革命①。它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领域,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率,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生活方式,正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是,网络在客观上为不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精神垃圾的泛滥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加了正确信息导向的难度,容易诱发新的思想、心理和道德问题;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脱离班级与集体,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反应淡漠,出现麻木疏懒、空虚贫乏的状态,从而无心读书,荒废了学业②。网络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迈向现代化,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创新思维,才能使我们从容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正如美国学者斯皮内洛所说“ 技术的步伐常常比伦理学的步伐要急促得多, 而正是这一点对我们大家都构成某些严重威胁”③ 。

    思想政治教育引进网络,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使用网络,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和改进创新的结合。网络可以的当做学校开展思想政冶工作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工作引进网络不仅为学校的正面教育和引导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且对于抵制捎除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的边捷性,信息的丰富性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进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要认真的管理网络,毕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旦驾驭不住就会伤人伤己,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三,“9O后”大学生和其他代的大学生相比,在许多方面表露出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是受到社会发展整体价值和伦理道德观念变革的深刻影响,是自身成长家庭和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结果。仔细观擦不难发现,“90后”大学生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群体特征:一是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90后”的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的文化中长大,利益最大化的观念根深蒂固,注重现实,过去人们比较推崇的理想、信仰等虚化的概念似乎和他们绝缘④。二是“9O后”年轻人从小就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的观念,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影响,更加剧了个人自私自利的倾向,比较关注自我,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只热衷于身边事物,对于集体和外部世界则趋于冷淡。三是平等民主的社会意识。“90后”年轻人也有自己的社会意识,受过去十几年来多元的社会文化和外部观念的影响,个人化和对自由的天然爱好衍生出平等的观念⑤。

    90后是当前思政教育工作所要教育的主体,而且出现问题的大多是这一代,比如在信仰方面的缺失。调查发现,90后普遍存在着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员腐败的痛恨,但是有不能很好看待问题的本质,以点盖面,憎恨政府,对党的信仰缺失等等问题,这是一个很大难题。同样的,如果能够做好对90后这一代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向前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关键是如何针对90后这特殊的一代来进行教育。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方面虚假性和空洞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举步维艰,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化太强,没能联系生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的在学校甚至社会中开展起来 。在现实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思政教育工作者始终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学生如果出现问题,家长和社会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教育工作者,这是一种极大的误区,虽然教育工作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中,始终有着这样的一个误区,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只是在高校中展开,而在高校中的大学生面临的是步入社会后怎样更好的生活等问题,所以他们往往更注重现实,更注重付出后即可得到回报这种思想观念。在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够,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的问题,而非学生的思想问题,所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是迫在眉睫。其根本性问题就在于中小学的思政教育力度不够。

    那么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展现出来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而非抽象化,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切实的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较其他课程有非凡的难度,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着很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是依托知识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就是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应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二是要讲深讲透,以生动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分析增强教学的信服力、说服力;三是要给予正确引导和帮助,教育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处理社会问题,培养能力提高素质⑥。

    面对上述种种问题,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面前必将做出些改变,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丰富程度,转而重视素质的提高,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机遇,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在这样的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思政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应遵守一些共同的准则和教育方法,这样就能在不同的群体中很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的协调性。方法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的最佳方案。做到即有的放矢,又使得教育方法、内容、对象三间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体之中。二是要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对象影响的实效性。教育方法的选择,要着重考虑它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当代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感染,对现实中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物容易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和仿效倾向。而对上辈的先进典型,多数觉得有较大的距离感。据此,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就应注意挑选同龄人的先进事迹,这会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同时要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正导性。思想教育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三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层次的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应照顾到不同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开展起来⑦。

    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我国现代化的步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将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有着正确的信仰,有着正确和强大的动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服务。同样的,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应该抓住机遇和挑战,努力铸造新的一代。我们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时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向坤, 奚建武 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丈化价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2)。

    【2】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 (美)理查德· A· 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一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刘钢译.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 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O后”大学生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Ⅱ.恩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9). 【5】 王芹.80、90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踟.科技文汇,

    2009(1).

    【6】 郁时全.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d].社会主义研究。2001,

    (4):50-51 【7】陈丽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科学方法.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125

    清新质朴!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面临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