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油画艺术设计语言研讨

    时间:2021-10-1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油画艺术的设计语言研讨

    本文作者:吴蓓蓓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作为“纯美术”概念的油画主要或完全以审美为创作目的,兼具教化、自娱等意义,油画创作是画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油画材料和技法语言进行艺术构思和和意象物化的过程;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具有设想、运筹、计划、谋算的涵义,现代设计是大工业背景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的结合,设计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而是“立足于内在观念的意义,强调目的性,强调创造性;或者立足于设计的形式意义,强调设计手段的高科技化,强调材料、形态、色彩等形式因素的运用和结构秩序的合理安排。”[2]功能和审美是设计的两大特性,现代设计也因其在视觉文化中极为突显的位置和发展趋势而受到其他媒介的高度关注。

    传统油画创作注重艺术家将自然“理想化”再现的能力,在强调艺术表现理想性的同时,往往将艺术世界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19 世纪末开始,在现代大工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开始刻意打破“画室传统”,将油画创作置于现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使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趋向模糊,一系列革命性的艺术理念出现在绘画领域:以塞尚为代表的理性、分析的创作观念中断了油画描摹实物的传统;立体主义在塞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对形体的分解与重构在画面中建立了新的空间和形体的逻辑关系,并将综合材料运用到创作当中,提出了“拼贴”的概念;崇尚机械文明并热衷于表现速度、运动感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信念以及由此衍生的通过纯粹的平面形式表

    现情感意味的至上主义;宣称“艺术必须是构成的艺术”、将工业和机械结构中的构成方式以及纸板、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纳入绘画创作的构成主义;蒙德里安倡导的“新造型主义”以“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形式进行纯粹精神的表现;杜尚的“观念艺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定义,将现成品引入绘画,借助圆规划线和工业制图的手法表达创作理念;后工业信息时代的波普艺术,从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中汲取营养,进行视觉图像的拼贴组合。油画创作在以上种种思潮中的变革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设计”性思考。在 20 世纪一系列的工业设计运动中,甚至有不少像劳特累克、保罗•克利、蒙克等杰出的画家投身其中,身体力行地从事着“设计”性的绘画实践,现代设计强调自由创造、理性主义、机器美学、形式主义、科技与信息等思想理念与现代油画的创作观念产生了众多的共鸣。

    绘画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创作题材和内容的拓展。传统油画创作的内容基本以风景和人物肖像为主,注重对某一事物或者事实的描绘,着力塑造典型情境中的典型形象,所绘题材具有明显的宗教性、文学性的特点。工业文明影响下的现代绘画则远远不满足于坐在自然的面前画其所见,而是将观察、思考和表现的触角深入到了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之中,机器、战争、工厂、垃圾,甚至抽象的人性、思想等等一切可能的东西都成为创作的母题—“尽管这些画派的画家们在自己的艺术中维系了与传统油画的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的价值却被大大淡化,而被高扬的价值则是它们各自的‘主义’。”[3]另外,在创作手段和媒材上,也由传统的油性颜料、画布、画笔、画刀等材料

    扩展到丙烯、油漆、丝网印、拼贴、摄影、计算机等多种综合材料的运用,一些现代设计和工业生产的现成品也常常出现在作品当中。

    “美学上最显著最有特色的问题是形式美的问题”(乔治•桑塔耶纳GeorgeSantayana 语)。形式存在于一切美术作品之中,是素材和媒材的统一,也是物质和观念的融合。“写实”和“造型”是传统油画图式的典型符号,虽然在构图上有“三角形”、“竖线式”、“S 形”等形式上的讲究,但更多的是注重主体形象的塑造。观念的解放推动了形式的自由发展,现代油画创作在艺术样式上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探索,其图式在抽象化、符号化、图像化以及空间的平面化、色彩的单纯化上的表现越来越多地背离了油画本体语言的传统模式,追求画面“形式感”的创作趋向进一步诠释了设计强调合理安排(构图、布局)艺术的视觉元素(线条、形体、色调、色彩、肌理、光线、空间)的原则,其语言上“设计”性的特点无论是在抽象还是具象表现中都体现得尤为充分。归纳其要点为:(1)装饰性表现。多采用分解重构、勾线平涂的平面化处理以及夸张变形、象征符号的图案化表现,并综合材质、肌理、笔触等因素,使画面造型和色彩或自由浪漫或冷静严谨,视觉上富有秩序性、单纯性、平面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克里姆特、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装饰特点。(2)抽象化表现。强调点、线、面在画面中的构成方式,通过形状、比例、大小、疏密以及色彩关系的安排、布局,使画面富于韵律节奏和情趣意蕴。“抽象艺术的关键在于发现自我,发现最内在的本质,并适应着现代生活的技术节奏,借助‘圆圈和方块’等语言去表达那种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4]

    抽象绘画的表达方式吻合了现代设计简练、理性的形式风格。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的绘画是抽象表现的典范。(3)图像化再现。将公共影像资源作为创作素材,利用现代传媒制造的流行图像和符号获得画面所需的艺术形象,“以读图的方式赋予绘画本真意义,从图像的力量感,手法的通俗易懂,构图的简洁上赋予图形以设计感。”[5]著名的波普绘画就使图像借用成为其重要的语言特征。现代绘画在形式创造上的处心积虑有力地印证了弗赖伊在《视觉与设计》一书中关于“艺术品的形式是艺术中最本质的特点”的论断。

    综上所述,可见油画创作中的“设计”性表现并非是昙花一现的流行样式,而是有源可溯的文化现象,油画创作和艺术设计没有截然的差别,只是当我们用一种传统的标准去界定油画创作时,它们的差异性才会被刻意地加以比较。油画创作中的“设计”性表现阐明了油画在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艺术语言的转换具有多种可能,正是这种可能丰富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地开拓着油画创作的界域,就其创作实践而言,可能会因为有背离油画本体语言之嫌而被视为对油画正统性的破坏,但是“在艺术中我们不能讲真正的‘进步’,因为在某一个方面有任何收获都可能由另一个方面的损失去抵消。”[1]油画创作也是如此,当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更多的问题就会随之出现了,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必然。

    不可否认,这是个很有前途的作者。

    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毫无违和感。

    浅析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

    内容提要:

    油画这一起源于西方的画种,在中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我们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就在孜孜不倦的探寻着如何发展具有民族精神的油画语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画作与美学理论。对于油画的教学始终以传承与发展的理念进行着,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绘画语言与情感表达。文章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包括艺术语言的内涵、特点及绘画艺术与情感的关系。然后从油画风景的色彩与构图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油画风景写生中艺术语言的形式,最后探讨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运用艺术表达情感的策略,本文认为要做到运用色彩传递情感与构图中注意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回应两方面才能在油画风景写生中充分运用艺术语言表达写生者的情感。

    关键词:

    油画风景写生 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Study on the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ion of the

    art of painting landscapes

    Abstract:

    The oil painting that originated with the Western painting styles, in China for nearly a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proce, from the outset, we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artists in the tirele search for how to develop a national spirit of the painting language, for us left a number of valuable paintings and aesthetic theory.For the oil painting of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to develop the concept of Inheritance and engaged in, and gradually formed with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ion of painting.Article on the art of painting landscapes language and emotional expreion in a brief sort of related theories, including the artistic language of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and emotional relationship.And from the oil painting landscape color and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wo-pronged approach to painting

    landscapes in the form of artistic language and finally explore the art of painting landscapes in the use of emotional expre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hat the use of color to do to pa the emotion and gives attention to composition concept emotional response to those two aspects of the painting landscapes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artistic language to expre those feelings sketches.

    Key Words:

    oil painting landscapes

    artistic language Emotional Expreion

    目录

    引言...................................................................1

    一、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相关理论简述.....................................1

    (一)艺术语言的内涵 .................................................1

    (二)艺术语言的特点 .................................................1

    (三)绘画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1

    二、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2

    (一)油画风景的构图 .................................................2

    (二)油画风景的色彩 .................................................5

    三、油画风景写生中利用艺术语言表达情感的策略...........................7 (一)情感的重要性 .....................................................7

    (二)利用艺术语言表达情感的建议 .....................................9 结语..................................................................11 参考文献..............................................................11

    浅析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

    引言

    油画风景是西方绘画十分重要的内容,油画在中国的开始与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优秀的画家非常喜欢描绘风景或以风景画创作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加上绘画变得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绘画媒介和绘画语言上的丰富与创新,更是思想观念上的变革与发展。在油画教学领域,风景写生是必修的课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注重学生写生技法训练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大自然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教学中以点扩面,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写生实践作品的刊登展示、创作感想或是心得体会的交流,学生不仅要在直观上丰富油画风景写生的内容,同时在思想上也要充分理解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方式。

    一、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相关理论简述

    (一)艺术语言的内涵

    所谓艺术语言,是指在特定语境中,为了表达主体情感而对常规语言有所超越和违背的具有理想审美效果的语言形式。对于绘画艺术,“艺术语言”的指向是:构图关系与色彩基调等。

    (二)艺术语言的特点 1.变异性

    艺术语言的变异是创作主体感受和心境的真实写照。作家、诗人通过“变异”打破已有的僵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为语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种通过“形变”的新形式,能够使人产生新奇和新鲜感,能打破感觉自动化和读者心中的接受定势,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本身,促使读者惊醒思索、品味再三,达到审美认识和愉悦的深化。

    2.吁情性

    列夫·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体验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这句话概括了艺术与情感的关系。艺术的语言也是这样的,“它是人们情感的凝结,是情感冲动而产生的一种不寻常的语言形式,它饱含着真挚、深沉的情感。”可见,艺术语言具有吁情性,所谓吁情性,就是指艺术语言中蕴涵了创作主体的知觉、情感、想象等方面丰富的心理体验,能呼唤读者的情感和想象,使之产生心灵的感悟。

    3.隐指性

    艺术语言的隐指性可从与科学语言的对照中见出。科学语言追求认识上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因而在表达上要求所表达的意思越清楚越显露越好。

    (三)绘画艺术与情感的关系 1.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生产活动和精神需要,它以感性为主导,绘画

    艺术的生命是人内在情感的体现。艺术家没有情感不行,而情感得不到饱和也不成为艺术品。一个艺术家首先自己要对描绘的对象所感动,才能用自己的作品去感染别人。所以说绘画作品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任何艺术含有技术和技巧,但不是任何的技术和技巧都等同于艺术,并且也替代不了艺术。情感和思想内涵是区别艺术和技术、技巧的重要因素,作为艺术品必须具有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情感属于抽象性质

    没有伟大的艺术作品,人的某些高级情感便不能存在。就是说,审美活动下呈现出的画面语言使得一些没有艺术语言就不能存在的情感和思想成为可能,例如那些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状的情感:荒寒、淡远、惆怅、敬畏、苍劲、空灵„„等等。这些抽象性质的情感表现在作品中,利用画面语言向观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状态,同时也让观者感同身受。

    3.情感并不孤立存在

    许多绘画作品并不只是表达一种情感,几种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表现出一幅画面,画家利用精湛的画面语言向观者呈现一幅百感交加或欲说不能的作品。这样的情感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是三五个构成了一个小组,相互交叉,共同冒出来。比如在元代的一幅山水画中,空灵、空旷、孤独、淡远便共同结伴组成了一个“家族”,弥漫了整个作品。

    而绘画语言也并非“情感方式”的严格解说,更不能把它当作某种“认识论”的确切图解,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信念的产物。作为一种观察和表现语言形式,它不是狭义和孤立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演用而发展并具有多种特质的整体语言系统。它向观者展示:艺术家在表情达意的创作中,可以这样去看世界,可以这样去思考和感受,可以这样去表现和创造美的形式。

    二、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

    (一)油画风景的构图

    构图,通常是指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思想、美感或意境,在一定的空间,用特定的方式安排和处理人物乃至各种形态要素的关系和位置。当我们面对一张空白的画布,准备写生或创作一幅风景画时,构图问题便成为我们将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可以说,一幅作品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构图的好坏。回顾一下西方油画风景的发展,我们发现在构图领域主要有两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焦点透视法的发现和应用,第二次是塞尚摈弃传统的焦点透视法,形成自己的新的构图观。贡布里希指出:“在埃及,拜占庭和罗马风时代的欧洲僧侣艺术的风格中,作为表现一幅画主题的环境而被引入的风景成分,一般说来是非常程式化的„„”。

    文艺复兴时期,尽管风景画尚未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但透视学的发展已经为油画风景的产生做了铺垫,在达·芬奇、弗朗切斯卡、拉斐尔的作品中,背景都出现了较为精彩的风景描绘。这和文艺复兴之前的“图象学”绘画相比,已经摆脱了把要表现的内容平铺于画面中的特点。这时的画面背景中的风景几乎都精确的遵循焦点透视法则并引以为荣。焦点透视法主要是通过“错觉”的远近法将三维空间的世界整理为二维空间的画面,即再现出能够欺骗人的视觉画面。文艺复兴时期,在以风景为背景的宗教画中,弗朗切斯卡的《基督受洗》背景中的自然风景的描绘及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的订婚》背景中建筑风景的描绘可能最早应用到这一原理。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直至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几乎都没能突破这一原理。正如吴冠

    中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的,“印象派的莫奈、毕沙罗、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曾经使我非常陶醉,但后来又不那么陶醉了,觉得他们对构图的推敲和造型的提炼不够重视”。

    如果说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焦点透视法还属于一种不自觉的实验,那么塞尚则是在真正进行一种有意识的实验。(图1)1879年,当塞尚脱离印象派之时,也许已经预见到了透视法的局限性,即透视法简化了眼睛,大脑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可能保持完全不动的姿势观察某个物体的。

    图1 塞尚 圣维克多山

    那么塞尚在构图方面的创新点在哪儿呢?首先,塞尚追求画面的平面性。他把传统风景画中的远景、中景和近景之间的层次拉近,压缩了实际空间的深度。例如当我们观看他反复表现圣维克多山的风景画作品时,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把天空处理成为具有某种限定距离的背景;把远山处理的比实际看上去大的多。其次,塞尚通过移动视点组合画面。在他的风景画作品中,为了适合画面构图的整体布局需要,甚至可以在同一幅画面上表现出平视的远山、俯视的大地、房屋、桥梁与树木。塞尚在构图方面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戒律。此后,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各种新的构图形式几乎都是建立在他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西方油画风景构图发展的来龙去脉,这将有助于指导我们进行油画风景的写生和创作。此外,另一种不同的构图形式我们也不可忽视,即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形式,尽管它曾一度遭到质疑,但其中依然有很多精华如散点透视法等,在我们创作油画风景时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早期对构图形式的认识相对还比较单调,如18世纪的英国画家威廉·荷加斯曾说:“构图(例如在一幅美的风景画上)所给予人的快感,主要是靠明暗的受一定规则支配的安排和结合,这些规则就叫做:对比性、空间感和单纯,它们使我们可以真实地和明确地感受我们面前的对象。”

    今天随着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绘画、设计、摄影、影像中优秀的构图形式可谓层出不穷,这些资料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想象。正如路易斯·H·沙利文在他的《启蒙谈话与其他作品——现代艺术文献4》中所说:“形式出现于形式之中,而另一些形式又从这些形式中产生和繁衍出来。一切都相互关联、相互交织、相互网结、相互联系、相互混合。它们外渗和内渗。它们没完没了地摇摆、激旋、混合和漂流。它们形成,它们重组,它们消散。它们应答、协调、吸引、排斥、合并、消失、重现、融合和显现。”

    那么面对如此纷繁芜杂的构图样式,我们该如何应用于油画风景中呢?或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风景画的构图应注意空间分割和画面层次。当我们开始画一幅风景画时,应先通过线条的组织在画面空间中建立起某种平衡,即通过空间的分割来确定画面的层次,以形成风景画的画面结构。关于空间的分割,最经典的就是贯穿整个西方绘画史的黄金分割原则,这一原则被大多数画家所采用并沿用至今,即把画面的长和宽分别乘以0.618,所得到的点将是最符合审美理想的画面中心位置,但由于明暗和色彩自身也具有重量,因此,如何平衡画面,就不能单纯依靠点和线的平衡了,还应当结合明暗和色彩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艺术素养。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点来画风景,确立画面的层次,即前景、中间层次和背景。吴冠中认为:“在油画风景写生中,构图时最难处理的也是前景。因透视现象,前景所占面积最大,但其形象却往往大而空,不如远景重叠多层次,形象丰富而多样。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画面上面积愈大的部分,在整体效果中其作用愈大。因此,如引人入胜的是中景或远景,就要设法挪动占着大面积的前景,或反透视之道而压缩其面积,或移花接木另觅配偶。”需要指出的是,吴冠中的观点有别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观点,李可染则认为“构图要有远、中、近三景,中景是关键,是最伤脑筋的一关。中景要把远近二景有机地、巧妙地联系起来。”随着中西绘画的融合,现代山水画和油画风景中关于如何构图,如何选择视点的传统界线已逐渐被打破,因此,我们更应该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绘画之路。

    其次,穿插与置换也是风景画构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穿插是构图中各部分景物位置安排上的形式美规律。李可染说过:“好的构图不是堆叠,而是穿插。”一幅穿插多变的画,可以使画面产生内在的张力,结构紧凑,景物与景物之间有了联系,容为一体。如果不注意穿插,画面就显得松散,毫无生气,原本相互联系的景物也就成了孤立的物体。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围棋,在一块方形的棋盘上,黑棋与白棋通过激烈的对杀,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棋形,双方相互穿插,势均力敌,从而取得棋盘上黑与白的平衡。置换是在构图过程中,面对的景物往往整体很好,而某一物象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其它地方或想象的形象搬进来,使其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我国清代画家石涛曾写道:“搜尽奇峰打草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石涛画的黄山,我们就无法从他的画中找到对应的景物。他是通过理解、想象、置换,把黄山的典型景物安排在一起,使我们观其画而能从总体上感受到黄山的风貌。此外,在风景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通过对景物进行有意识的夸张变形,可以强调其对某些景物特征的感受和想象力。夸张一般指对景物形体上的改变,而变形则是从形式美的规律出发,对景物的形状作一定的处理。去年我去吐鲁番的交河故城采风,被这片废墟深深地吸引,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去表现它。后来在网上无意中发现吴冠中70年代的一张《交河故城》(图2)的油画,这幅画并无具体废墟形象的描绘,

    而是采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在画面的下方,是大面积的线条和色块抽象出来的层层叠叠的故城废墟,上面的一小片天空,大群的鸟更增添了废墟的荒芜萧疏之感。可见,适当的夸张变形,有时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2 吴冠中 交河故城

    (二)油画风景的色彩

    人类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要把这些色素提取出来并加以应用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人类只能利用少数有色泽的矿石或植物去描绘他们的世界,如15000年前的西班牙阿尔泰米拉山洞的穴壁画。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也只能在各自的工作室里研磨仅有的几种颜料。19世纪末,人们又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确立了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基色原理。如今,在电脑上可供选择应用的色彩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可以说,在色彩领域,人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

    研究油画风景的色彩问题,我们应首先对其历史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包括对各时代以及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风景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欣赏眼光,审美情趣,从而更好的把握油画风景发展的趋势,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16-17世纪,独立的风景画产生初期,色彩还是相当刻板的,基本上都是“棕色的前景、绿色的中间地带和一个巨大的蓝色全景背景”。因此,那时的很多风景画的颜色看上去并不像日光下的景色,于是艺术家们开始探索如何呈现出风景里的光线和距离,他们使用各种淡蓝色和柔和的棕色表现风景中的色调和层次关系。如罗伊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霍贝玛的《密德哈尼斯的大道》。18世纪,“大师们用暖棕色描绘前景,用种种银一般的冷蓝色描绘渐渐消失的远景并获得了一些极其可喜的效果。”当时最具影响的风景画大师是康斯特布尔,他的风景画擅长描绘英格兰宁静的田园风光。“康斯特布尔从‘如画的’和‘田园的’润饰性的传统语汇中走出来,转而在罗伊斯达尔和霍贝玛中寻找一种表现视觉真理的语言源泉。”

    在他的作品《埃塞客斯威文荷公园》(图3)、《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的景色》中,就通过调节色调的变化成功的捕捉了风景中的光线与空间感。据说,他的一幅风景

    画作品中对耀眼阳光的描绘曾使德拉克洛瓦惊叹不已,并马上回去修改了自己的作品。可以说康斯特布尔是欧洲风景画史上承前启后的人。贡布里希认为:“在艺术上,关系在任何一幅特定的画中是重要的,当霍贝玛和康斯特布尔相比,康斯特布尔的画看起来充满了光和空气,就像康斯特布尔想让我们看到的那样,但和柯罗的画相比,康斯特布尔的画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它就退到我们认为是把现代视觉跟过去视觉分割开来的分水岭之后。”在康斯特布尔之后,引出了风景画的三大分支,一是以柯罗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一是以弗里得里希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风景画,此外,透纳和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也受其影响。

    图3 康斯特布尔 埃塞客斯威文荷公园

    高更曾说过:“色彩,由于它给我们的感觉是迷一般的东西,我们只有谜一般地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合乎逻辑性。我们不是用色彩画画,而是经常赋予它以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来自自身,出于自然属性,以及它那神秘的、谜一般的内在力量。”

    这句话说明了色彩的复杂性,但色彩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是可以遵循的。那么,我们在油画风景写生中应该如何注意色彩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确色彩的几个基本规律,如色彩的形成要素、色彩的补色关系、色彩的空间透视等。色彩的形成要素主要包括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色彩的补色关系主要是指色彩的冷暖关系。补色关系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景物,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景物,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在自然界中,一般情况为早晨和傍晚的阳光偏暖色,中午的阳光偏冷色。色彩的空间透视主要是指空间色彩的透视关系,即近处的色彩鲜明强烈,远处的色彩随之削弱。在画油画风景写生时,由于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色彩的空间透视规律显得格外突出。这些问题是色彩领域里的最基本的问题。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规律,是处理好油画风景色彩关系的第一步。

    其次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察色彩的方法。即在画油画风景时应该注意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当我们面对一处风景时,不应被其错综复杂的色彩所迷惑,致使孤立的去观察它们,而应当明确这些色彩实际上是一种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整体制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画面的整体色调关系。而反复比较是研究色彩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不比较就难以准确的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通常情况下,景

    物从色相上来看,有冷与暖的对比;从明度上来看,有明和暗的对比;从纯度上来看,有纯与不纯的对比。

    总之,要掌握并应用好色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油画风景的色彩问题,需要手、眼、脑结合起来,反复实践,反复思考,才能创作出体现自己色彩个性的作品。

    三、油画风景写生中利用艺术语言表达情感的策略

    (一)情感的重要性 王国维说:“一切写景,皆是写情。”“意境”是风景油画的灵魂,而情感又是意境生成的基础,“境”是生活现实的客观反映,“意”是绘画的主体情感、理想的主观体现,“意境”是生活现实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情感与形式美感的有机结合。所谓“意境”,新版《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是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意境是创作主体所勾画、创造出的气氛,是自我的写照及心灵的倾诉,是牵引观者产生共鸣并感悟人生的亮点。意境是大自然与画者心灵的对话,是面对面交流时情感的表现。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讲过:“一切美的感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主体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到景物中去,深入体会景物的情趣,本来景物是没有情趣的,但在情与景的往返缝给中,感情得到抒发与扩散,从而使景也染上了情的色彩,有如水中之盐,只知其味,不知其形,浑然一体。王国维认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令目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我观物,若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不沦是西方后期印象派代表凡高作品中充分体现的来自凡高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还是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作品中体现的坚实与浑厚,都是侧重自身审美的体验与绘画本身形式的研究,是对生命形式的感性把握。人们可以从凡·高狂放的笔触、灵动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中体会到他那颗炽热富于激情而又焦灼的心灵(图4)。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意与境的有机结合。

    图4 凡高的油画风景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移情”是经常产生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在身处天然之境时,更能唤起我们内心的活力。当我们欣赏古松时,看古松看到聚精会神之时,一方面把自己心中清风亮节的气概遗注到松,于是松俨然变成一个人;同时也把松的苍老劲拔的情趣吸收于我,于是人也俨然变成一颗古松。朱光潜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推己及物”、“移情于物”的观物模式。当然不能仅仅将“移情”视为一种推测或错觉,“移情”的过程是将人的生命遗注于外物,让物着染上我的生命气息,与我共呼吸,从而达到物我间的丝丝缝蜷之情,这对于培养学生传达作品中的情调是十分重要的。所谓风景画的情调,就是指作画时对自然的某些形态进行情感的介入,使风景传达出人的某种情感,但这并不只是借物抒情,而是在吾心感知的同时,物的灵性介入了我的生命而形成的一种情感的交融,有时柔媚娇艳,有时平和宁静,移情是艺术创作的精神体验,而作品的情调则是其内在的价值,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GeorgeSand)在她的《印象和回忆》里说:“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颗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吸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鹤飞举时我也飞举,晰蝎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当我们徜徉于青山秀水之间乐在其中时,山丘流水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客观存在的山水在我们充满情感的眼中人性化了,此刻物质世界便带有了主观的色彩,便有了灵性。同时,人的主观情感和山水精神相互洽会,互相融合,主观与客观有机的结合,实现了富有中华文化精神的“物我观”。内心世界中无形无序的情感便有了形象的寄托,从而获得了真实的可视的艺术生命。

    (二)利用艺术语言表达情感的建议 1.运用色彩传递情感

    色彩是感情的语言。是“眼睛的诱饵”,对风景画油画来说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国古代绘画在一段时间里尤为注重色彩,这从汉代的漆画、帛画、敦煌的唐代壁画,大小李将军的山水画、黄签子的花鸟画可心窥见一斑。画论中有“荧绊寒碧,暖日凉星”的论述,可见我国在1500年前就将色彩进行比较,分成暖色与冷色了。风景油画作品中意境的创造离不开色彩形式,这需要作者对物象色彩的深刻理解。众所周知,色彩的艺术性在于它是提炼的、传神的、抒情写意的。如东山魁夷的画色彩凝练单纯、含蓄而整体,优美而恬静,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深幽意境。凡高(图5)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们,除了绘画美本身之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的热情与对象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可以从他强烈色彩中体会极深刻的意境,形式美与意境美在他的作品里深刻自然而然的完美结合。事实上,不管是具象的作品,抑或是抽象的画面。都不能阻止色彩对于意境的作用。

    图5 星空

    意境并不神秘玄奥,它是文艺家们的思想感情和描绘对象和谐统一而形成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中《物色》篇就曾系统地阐述过自然景物的声,色与意境的关系。文中写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悉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它的意思是说作者只有在感受外界景物的声音、色彩的基础上才能引起无穷无尽的联想,在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中徘徊欣赏,描摹自然景物的神态外貌,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交融的境界。我国古典诗歌中十分重视色彩对意境的作用,如今我们在吟诵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时,不难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显现出的色彩,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愈燃”,“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古诗词之所以用色彩来渲染景物,是因为“艺术意境主于美”,色彩配置得当能给人的美感,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油画风景写生中,画面色彩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色彩关系上必须组合色调,达到色彩的调和与统一,并在画面上注意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节奏,运用表现性色彩等处理方法。

    第一、色调

    “调子”属音乐术语,泛指音乐中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素描中常用“调子”确定画面黑白程度,色彩中引用“色调”即用一定色调来统一画面。色彩虽变化无穷,终不能脱离占主导地位的色调,否则画面就会杂乱无章,出现“脏”“灰”“花”“乱”的弊端。色调是指不同物体的色彩在色相、明度、冷暖、纯度等方面构成的总倾向,即色彩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关系,一幅作品表现的内容、情绪的不同,所定的色调各异。色调关系是色彩有机组织的形式和结果。色调与作品产生某种情调有直接的关联。比如黄昏的景色所体现的色调感很强,如果画家能把握这种独特的色彩关系,他的作品就能传达黄昏的那种自然抒情的情调,而不是舞台的感觉。色调能反映画家对色彩的敏感度、理解力和控制力,对画面色调的把握,凝结着画家全面的色彩修养,对色调的把握是表示画家有意识地把颜色控制在某一范围而进行的微妙色阶的组合。因为有色彩明确倾向性而引发视觉联想。比如暖灰色调和冷灰色调都有色彩有抒情属性。如果不是在丰富感性经验上作理性控制,往往使色彩空洞、单调、枯燥,失去表现力。自然界中色调是客观存在的,春天的草原洒满嫩绿;深秋的丛林辉映着橙黄;冬天的雪地覆盖着圣洁的白色;朝霞、晨雾、黄昏、月夜等、不同的景色,显现出不同的色调。色调的产生既是客观的反映,又是主观的分析、提炼、概括的产物。自然现象的色调给作者以启发。由自然景物转化为一幅画作,还需创造的过程。有时为表达作者的意图,还可以强化色调,突出主题。色调的统一,是指在绘画中,为了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情绪,用一定的色调来统一画面。一般可以用暖调、冷调、明调、暗调、纯度高、纯度低来统一画面。用暖调统一画面,鲜艳而明朗;用冷调统一面画,沉着而宁静;用暗调统一画面,灰暗而沉重;用纯度高来统一画面,活泼而丰富,用纯度低统一画面,协调而朴素。

    第二、色彩的节奏

    不同的色块上下左右并置,构成错落有致的色彩感受,产生色彩的节奏感。节奏感的形成与用笔及色块的重复排列有密切的关系。印象派画家修拉莫奈的“点彩画”作品有一种理性的秩序感。毕沙罗的风景画常以跳跃生动的笔法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在色彩节奏感的实践中成为典型。节奏感在色相、明度、纯度等诸多因素的表述中,因某一色彩的重点运用,造成主线表现出较强的节奏感。

    第三、色彩的表现性

    色彩有较强的表现力,带有一定的情绪和象征意义。画家与自然是主客体的关系,绘画作品属媒体,用以传达画家的意图以及视觉和心理感受,一幅绘画作品,寄托着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理解,如郑板桥画墨竹、朱竹通过提炼,将竹的品格化,或清高淡雅或炽热刚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色彩是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的。由于国家、民族、地域、文化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红色象征热烈和喜庆;黄色显得富贵,使人联想起五谷丰登;蓝色寓意广阔,深邃;白色象征圣洁等。表现性色彩可分为装饰色彩,情绪色彩、意象色彩三种。装饰色彩—不同色相的排列组合,以较规范的色块构成一定的秩序感,产生较强的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用纯度较高的颜色,色彩对比强烈,马蒂斯的油画《红色的协调》,作品以红色为主色调,窗外的绿色与红色在对比中求得和谐,黑色的线条起到调和色彩的作用,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色彩对比的图案世界。情绪色彩—作画时强调色彩感受,形体的结构明暗成为次要内容,色彩侧重于情绪的表现,而放松对物象形体的描绘。蒙克的《呐喊》色彩处理得单纯,对比强烈,从色彩和笔触中可以感受到画家的内心的极度恐惧,画面色彩传达给观众一种强烈不安和恐怖感,似乎是用色彩来把画家的激情传达给观众。意象色彩—作画时强调主观意象,物体的色彩仅作为参照和启示,

    以主观的、自由的、意象的色彩组织画面,与中国画讲求“意象,”“不求形似,但求神韵,”以“似与不似之间”为审美法则有相同之处。《农庄》是一幅记忆画,画家将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房屋、树木、马羊、生活用具等有秩序地摆布在画面中,金黄色的基调,组成一个充满亲密和幻想气氛的画面。意象色彩不是一味地背离自然,随心所欲,而是通过夸张手法表现物象的精神实质。只有具备一定的色彩修养后,才能自由地驾驭色彩,概括、深刻地表达某种主题和思想感情。

    2.构图中注意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回应

    构图中明暗对比度的选择能影响观者对空间的认识与情感上的回应的方法有: 第

    一、互衬法

    黑色物体在白色调的背景上呈现强烈的对比,物性甚为突出。把背景的色调加深,这样减少了黑色物体的份量,由于互相衬托,使黑色物体在空间里产生前推或加溯的效果。

    第二、深浅法

    一般而言,白色与其他对比色放在一起了,可以令人产生较近距离的感觉,而灰色系列则产生较远距离的感觉。

    第三、配置法

    构图中画面明暗的不同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画面中同样的线条和形状,若加上不同位置的明暗分配,将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因此,我们能根据内容的需要来设计构图中的明暗位置。

    第四、混合法

    利用明暗度的混合特性,能使所欲表达的物体如同大家熟知的素描效果那样,更为细致和逼真,使画面产生深度的空间错觉感。

    结语

    油画风景写生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对自然的感悟,人性的表达,它并非单一的技艺手段,而是超越本性,走向精神宿求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抒写着个人对世界的情怀,感悟着自然的奥妙与博大,并在逐渐的发展中,成为寄寓抒情,指向人文的情感载体。本文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艺术语言与情感表达作了阐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期待能对油画风景写生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英)E·H·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4:424,425.[2]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69.[3](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美术出版社,1993.[4] (美)赫谢尔·B·齐普.塞尚、凡高、高更通讯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4.[5](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许江,焦小建.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298.[7]李文军.借形达意借物抒情—关于风景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J].美术观察,2006(12).[8]赵九杰.生活灵感状态——浅谈风景油画创作[J].美术研究,2000(2).[9]张晶.浅谈当代中国油画风景画中的“笔墨情趣”[J].艺术研究,2007(1).[10]王海燕.论印象派风景画对现代风景画的影响[J].装饰,2006(11).[11]马健.油画写生风景技法[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12]刘征献孙幸福编著.风景写生画技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推荐访问:油画 艺术设计 研讨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