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暮色中炊烟文

    时间:2021-08-2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暮色中的炊烟文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

    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范文雅致。

    城里已无法看到炊烟了记忆中的炊烟在山里——题记对于炊烟,我想从农村中走出的人对它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马德如此,潘军、刘亮程也是如此。在家的时候,到了做饭的时候,看村中许许多多的烟囱会冒出粗细不均的炊烟。看着那些炊烟,我就很快乐。那时侯看着炊烟从烟囱出来,直直的一下子就被风吹歪了,再后来那些炊烟就被无情的吹散了。乡村就睡在这炊烟里,日子就醒在了这炊烟里。那时侯的自己丝毫不知道自己会在多少年后会和这烟一样被吹散,离开自己的根,一个人远离熟悉的家到外地。在一次无意中看到了马德的《走散的炊烟》,始明白像这样离家思念炊烟的人不止我一个。因为此,我很喜欢他的这篇文章。以至在看到那篇文章几年后的今天还能清楚的记得那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的内容。那篇文章的稿子终于在一次搬东西中弄丢了,始终没有找回来。这几年也在刻意关注这篇文章,终于,没能再能看到。就像我坐在门前看袅袅炊烟的岁月无法再找回来一样。它们都是在时间长河中沉入沙底了,永远地沉在了沙底,想捞也捞不回来。走自己的路,却在别人的土地上;说自己的话,包围在陌生的方言中。从离家那一刻起我就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心酸。潘军说到城里已无法看到炊烟了,记忆中的炊烟在山里。他所谓的山里就是他外婆的村庄。那个离我家不是很远的。在异地看到他的《拥有炊烟的天空》,又深深地勾起了对那徐徐升起的炊烟的怀念,生活在别人的城市中的我,时时感受着孤独,那份没有炊烟的孤独。这里的烟囱比家乡的高的多,但是这里的炊烟却不是家乡的那种熟悉的炊烟了。我常常不敢抬头看那不是很蓝的天空,怕看到从那高大烟囱里冒出的股股浓烟。那个因《一个人的村庄》而声名雀起的作家刘亮城也写过一篇关于炊烟的文章,可惜里面的内容记不确切了。那个独行在村庄中的智者用智慧感悟着炊烟,思考着炊烟的意义。我一直都希望迷失在异地的人辩出随风飘去的自己家中的一丝一缕的炊烟。这样便能循着它一步一步地回家。即使离家时是个孩子,回家已是老人,这仍是令人高兴。落叶能够归根,是很好的结局了。虽然这个结局有点伤感。但是,即使是伤感的结局我们这些漂泊的人也不能拥有,因为有了风的存在。我们循着炊烟走着,希望能够回到已忘记路的家。但是风吹过落叶,也改变了炊烟的方向,于是,迷失的人循着炊烟越走越远,却不知炊烟方向已变。我们依旧循着炊烟,心中充满着期待。我一直深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于是,白天我想着炊烟,故乡的炊烟,家里的炊烟。希望这样夜里能够梦见我那久违的炊烟。终于在一个夜里我如愿以偿了。那夜我见到了从矮矮烟囱里冒出的冉冉上升的炊烟,我知道那天夜里我笑了。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液体。我很想告诉潘军的是:记忆中的炊烟不仅在山里,因为这里有很多山却没有我那熟悉的炊烟;记忆中的炊烟还在梦中,因为在梦中我见到了我熟悉的炊烟。

    作者就收了我为徒吧!

    推荐访问:炊烟 暮色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