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浅谈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1-08-0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定位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变革的背景下,至关重要的是教育新理念的变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转变,无不渗透着教育的理念。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程观念,不能像以前那样仅有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本,以本以本,眼睛订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要认识到新课改不仅仅是换了一套版面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认为“好学”对教育非

    常重要。20世纪初,欧洲著名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试想一个对学习没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长期在教师说教的情况下被动学习,养成跟着教师走的习惯,即使教师提供了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步骤的技术支持,大多学生照着教师给的例子做一个一模一样的作品,不是用该操作方法去做一些自己想要的作品,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提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作品。这种情况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指导,首先提示学生先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要完成怎样一个作品,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由不同的制作软件所制作的作品,将其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确定自己用哪一种软件完成自己的作品,之后就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辅导。这样可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学会思考、分析、处理自己的任务,同时要求学生评价自己的、别人的作品。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

    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水平层次的不同,可以采取“强弱搭配”,使学习小组在问题或任务驱动下,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式的小组学习。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件作品并作出总结。同学们通过合作与探究,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其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的小组竟然用教材以外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而且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流程也比书中归纳的完备。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的学法与教法无非

    是达到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目标。在课堂中尽量的让学生走在学的最前列,无论你所使用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兴趣式等,学生应该对学习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最首要的了解,因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思维的方式不一定与教师的相同。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按一种方法、一条线路进行下去,要灵活多变,适应课堂的需要。同时,课前对课堂所有细节加以深刻的思考并写出预案,以应学生不时之需。当然,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不能被全盘否定,其中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等一直延续直今,仍被人所运用,只不过是在运用它们时更加灵活、多样。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一部分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观念转变得很慢或根本没有转变,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填鸭式”教学,这剥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参与教学的权利,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这与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及时加以纠正。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陈磊孙埠高级中学

    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有5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阶段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现在也算是推进了一段时间了,作为在一线执行新课改的教师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和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更加关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改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学生进入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在已经说明外网络是断开的情况下,学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课上着还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气壮!

    反思: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QQ”、“聊 1

    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些内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经学过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它是经过几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东参加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其中有位老师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评课阶段就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分析”,说是都新课改了,还通过这种“任务分析”限止学生的思维。

    反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

    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应是扬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继承下去,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难道真要把“游戏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学进行到底吗?一节课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活动时再来一个游戏,课堂小结时还来一个故事 ;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也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改革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

    太崇拜作者的才思敏捷!

    为什么自己就写不出这样的范文呢。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浅谈 新课改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