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理想的风筝 教案 《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4*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教案 风筝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优质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