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时间:2021-09-1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

    王勃的《滕王阁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一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二)具体赏析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试背课文

    二、赏析第二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

    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三、赏析第三、四部分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赏析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东隅”→不甘沉沦

    ⑥“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终军”→表示请缨无路

    ⑧“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

    ⑨“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

    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

    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四、课文总结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二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

    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利用网络预习?

    (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信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

    (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

    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

    《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大全三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故 尽 属 即

    四、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常见句式分析

    教学难点:文章分析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一、述宾主之美

    二、绘山川之美

    三、写宴会盛况

    四、叹知己难遇,盛宴难再

    格式很完整!

    方方面面都很棒!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骈文,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意思和使用特点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 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创设: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山西省永济,唐王之涣《登鹳雀楼》)、黄鹤楼(湖北武汉,唐崔颢《黄鹤楼》)岳阳楼(湖南岳阳,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滕王阁(江西南昌,唐王勃《滕王阁序》) 滕王阁是唐高宗的儿子即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任都督时所建,故名滕王阁。

    王勃平时为文习惯激趣: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 王勃,字子安, “初唐四杰”之一。6岁善文辞。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王勃才华早露,被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14岁科举中第。约16岁征为王府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约22岁好不容易任参军,又因擅杀官奴除名。其父受到连累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约26岁南下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滕王阁,欢宴群僚和宾客,由于了解王勃的才气也邀请了他。本文就是在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文章原来题目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滕王阁诗》的序文。《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不久,他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二. 骈体文知识: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

    (骈偶即对仗,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 “四六”即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基本结构有五种: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⑤。)

    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文中典故不仅要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追求词藻华丽。) 三.

    朗读疏通文意字词:

    1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 2.一介书生 古:量词,个 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古: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 古:第二次。 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古:语气词,用在句尾 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 古:定数 今:数量 8.彩彻区明 古:日光 今:彩色 9.序属三秋 古: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 古:过 今:向外走

    (四)、一词多义

    1.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 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 胜友如云 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躬逢胜饯 形容词,盛大的

    胜地不常 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 响穷彭蠢之滨 副词,尽

    穷睇眄于中天 副词,尽

    穷且益坚 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岂效穷途之哭 形容词,走到头的 4.临 临别赠言 副词,将要

    临帝子之长洲 动词,面对 5.怀 怀帝阍而不见 动词,想念

    有怀投笔 名词,心思 6.序 序属三秋 名词,时序

    滕王阁序 名词,序言、序文

    (五)、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等终军之弱冠/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典故

    1、“徐孺下陈蕃之榻”。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2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七)、21个成语

    1、【物华天宝】华:精华。宝:宝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物品。

    2、【人杰地灵】人杰:杰出的人。灵:特别好。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胜友如云】胜:指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4、【高朋满座】高:高贵,高尚。座:座位。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5、【腾蛟起凤】腾:腾越。起:起舞。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6、【钟鸣鼎食】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具。鼎食:吃饭时,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最早见于《史记》。

    7、【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8、【响遏行云】遏:阻止。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9、【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10、【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11、【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出处是《史记?冯唐列传》。

    13、【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出处是《后汉书?马援传》。

    14、【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15、【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出处是《庄子?外物》。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出处是《后汉书?冯异传》。

    1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18、【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出处是《后汉书?班超传》。

    19、【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以形容乐曲的高雅精妙。出处是《列子?汤问》。

    20、【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21、【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3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全文框架

    第一部分(1): 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对胜地、贤主、嘉宾、良宴进行了称赞。 第二部分(2-3):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 第三部分(4-5):由景描写转至抒发感慨。

    第四部分(6-7):表明自己志向行程,对主人的感激,对盛宴的留恋,照应开头。 二.朗诵鉴赏背诵

    (一)赏析第一部分: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二).赏析第二部分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4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5.背诵2~3段。

    (一)、赏析第三部分: 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的气概风采。 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5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第三课时

    一、赏析第四部分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著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

    6 语文必修五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谭刚旬

    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人们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的典故,说明遇困顿而清操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

    三、文章抒情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这并不矛盾。相反,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而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以李广、贾谊等高才不遇的人暗托胸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文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并不是一味自伤自怜,能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示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这样,文章的基调就与以往登高必然怀乡、离远必然伤别的文章区别开来,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读者在体会到文章一波三折之美时也在精神上受到启发,领悟到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由此,文章的整体情调也由悲转为乐,而且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向上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而且无法改变的现状产生失望,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能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所以说二者并不矛盾,反而达到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

    四.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五、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作者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 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7

    推荐访问:高中语文 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