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观后感 > 正文

    党员学四史有感共

    时间:2021-09-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贯彻学习“四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学史明志,汲取前行力量知史励行。党组织将学好“四史”作为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在学习教育中强化学思行一致,汲取智慧力量,推动内生动力。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尽管期间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经过全党同志和党的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党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为了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了解我们党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弄清楚党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深刻把握党的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做好常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作为青年党员,学习“四史”能深入了解革命先烈当年伟大的理想信念、体会革命先烈用意志和鲜血铸就的革命精神,直观的认识自己的肩负的使命,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增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

    (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关于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要求,近日,我所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开展了以“学四史、守初心、筑警魂、强担当”为主题的云阅读微分享活动,通过爱国书记分享,聆听爱国主义讲座、参观红色文化建筑、交流学习心得感悟。

    经老师推荐,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首先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给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有着强烈的思想震撼,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30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多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震撼”首先来自中国的崛起。《中国震撼》一书,开篇之首,就是以翔实的资料和确凿的事实讲述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客观实在。尽管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分配差距拉大、资源环境约束、权钱交易腐败等种种问题,尽管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想法,尽管抱有偏见和别有用心的“唱衰中国”的声音也从来没有中断过,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和平发展崛起有着极大的震撼世界影响力。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13亿人口、幅员辽阔、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实现振兴和崛起,无疑是一个时代前沿的大课题。这个课题本身就具有难以比照的巨大吸引力。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用说是始于当代,但作者分析探究的眼光并不固着于当代的几十年、也不固着于近代以来的上百年,而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置放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因而有了“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个主题。这个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有着没有中断的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而又在现代发展崛起的国家,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正如作者所讲:“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外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对内是倾力建设和谐社会,这不就是当代文明的最重要内涵和标志!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文明发展的道路,这取决于中国的国策方针、取决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取决于当今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但也取决于中国几千年热爱和平的文明历史传统。显而易见,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崛起,是一种发展文明的崛起。所以,“中国震撼”首先是和平发展崛起的震撼。

    从党的十七大概括中我们也得知,中国的成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概括既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历史的科学凝练的总结,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历史的鲜明显著的区别。蕴含其中的主要原则、成功经验和基本特征,尽可以开掘和丰富,尽可以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解读,但其核心和精髓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比如:书中用“实践理性”来表述的实事求是,以及政府作用、社会稳定、注重民生、渐进改革、对外开放等等。这些原则和经验,在研究和讨论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境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就不断地被提到、被阐述。为什么用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中国经验的基本原则所概括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竟那样的相同相似、大同小异?原因就在于研究立场的公正客观、理性良知,就在于受中国国情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制约和决定。由此可见,“中国震撼”又是中国发展模式崛起的震撼。

    从书中我还得知作者还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也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还是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也就是一种政治价值观念的崛起。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确实如此,中国的崛起,不单单是经济的发展,也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价值观念的建设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目标,我们也矢志不渝地为之而奋斗。正如作者写的:“中国这种‘文明型国家’,如果采用西方政治模式,自己的优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整个国家就会走向崩溃。”“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表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以人为本’、‘励精图治’才行。”“中国人认为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必须体现在是否能够实现良政上,体现在自己人民的满意和认同上,并认为这才是民主的实质。”这些关于良政更为重要、更能体现民主实质的论述,是富有很大启发意义的。显而易见,“中国震撼”同时还是中国政治价值观念崛起的震撼。

    这几年,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本来是一个好事,说明中国又要往前走了。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要回过头去看一看已经走过的路及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总要向前看一看前进的路上会有哪些困难和风险,这一前一后一看,各种各样的议论包括质疑就随风而起,有的人的头脑里甚至出现了一些偏激的念头。对于这样的社会心态,既不必过度解读,也不能疏于引导。读一读《中国震撼》,对于我们怎么样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么样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怎么样认识中国的前进方向,是有好处的。

    古人说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大学生的我没有受过多少西方教育,但是读完该书颇有很深的感悟《中国震撼》震撼了国人的思想。在思想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中所引起的冲击和热议则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在对中国的发展持有种种顽固偏见和肤浅短视的议论那里,也不失为一个“震撼”。通过云上读书分享活动、参观红色文化建筑、交流学习心得感悟,进一步激励了我所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医者仁心,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为口腔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篇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四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殷切期望,为我们不断把“四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切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认识时代意义,学会以古鉴今。“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

    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重视学习历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强调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总是从中获取智慧、认识规律、把握方向。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今天,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历史脉络,感悟成功不易。学习“四史”,首先要了解“四史”的来龙去脉。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斗争史。新中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史。改革开放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史。通过学习“四史”,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四史”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青年党员普遍学历高、文化素质好,但涉世未深,磨炼不足,缺乏经验,容易产生“世人皆睡,唯我独醒”的错觉,以及轻视历史经验的倾向。学习“四史”,有利于弥补这些短板弱项。广大青年可以从“四史”中学到许多宝贵经验,从“四史”中汲取无穷的智慧,获取继续前行的强大力量。

    坚持历史担当,做到知行合一。学习“四史”,最终要落在实践中来。通过学习“四史”,广大青年要认识到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这一代青年人的长征,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用青春之肩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把本职工作责任担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能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在深入学习与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篇四)

    历史是本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做到学史,鉴史、明史、懂史,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努力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牢牢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1、做好知史鉴今,以史明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多学习历史,以史明理,作为一名中**员,我们要把学习我党的一路来发展历史作为学四史的一个重点,通过历史文化的洗礼及熏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用“四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史鉴今,以史为师,在信念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最好选择,积极拥护党的纲领,严守党的纪律,事事率先垂范,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坚定信念而不动摇。树牢为民服务宗旨,永葆为民情怀和奋斗精神,全心全意更好的精准服务大局。2、要以上率下,坚定信念。我们要把学习“四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带头坚定信念,立足岗位以讲党性、做表率,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促进党员的思想观念,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学习“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初心、勇当使命,争取为新时代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五)

    以史为鉴,可以指兴替。学习“四史”可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激发斗精神,肩负起责任和担当。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在”四史“学习中反思自己,把工作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从而推动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而把学习着重落实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学“四史“以守初心。通过学习”四史“,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巩固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使之入脑入心,深植于骨血。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是无数有信仰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在斗争中成长,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造了非凡而伟大的历史。只有通过重温那段血泪史,奋斗史才能更深层次的思考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初心,共产党人永远守护的信仰,从而给自已的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

    学“四史“以激斗志。在那个无比动荡的年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国。我们党为了救中国而成立,自成立以来,一路艰辛,充满着血雨腥风,但是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了信念为了人民不懈的奋斗和拼搏,最终成立了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让人民富了起来。伴随着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我们通过学习”四史“来激发自己的斗争精神,无论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都绝不做软骨头,坚持奋斗,勇于斗争。

    学“四史“以勇担责。”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在动荡的年代,无数有理想的青年人先醒悟过来,并扛起了救中国的重担,在改革开放中,无数的青年人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建设新中国。进入新时代,更是要靠无数的青年人肩负起强国圆梦的使命。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数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挡在群众的前面,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逆行,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通过回顾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从而反思自己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将个人才华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机结合,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担当。

    文章不错。

    很佩服。

    物 理 学 史

    学《物理学史》有感

    在中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在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因素的教育,或者更具体地说,将与科学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科学史内容结合到基础科学教育中去,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方面。科学史现在已是世界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中物理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研究物理学辩证发展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将揭示物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揭示物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沿革的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一书中萨顿曾说:“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萨顿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了,但他70年前的话同样是适用于今天的时代的,对我们仍有启发: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接下来,我就一些实践体会谈谈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认识。

    物理学是什么?记得有人曾说过:物理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智慧,是一门文化。我觉得很有道理。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许多相关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

    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是中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物理学史,前人从不同的角度曾作了诸多的定义,如物理学史可视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歌德曾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就是这门科学本身。”而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将科学史定义为“如果把科学定义为系统的实证知识或看作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所系统化了的这样一种知识,那么科学史就是这种知识发展的描述和说明”,从这一意义上讲物理学史就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的物理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物理学家征服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记述了物理知识的累积过程,以及物理科学的发展演变规律的发展史。

    渗透物理学史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渗透物理学史而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物理学史教学价值研究出发点也不是为了对物理发展的历史进行实证性的考察,而是利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物理学家探索的经历、相关的概念、科学技术的变迁过程,来构建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为《物理学史》做序时谈到: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很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如果我们都能重视这块宝地,把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掘出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教益。我对此深有体会,综合自己实习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物理学史中闪动着德育的火花

    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

    如在谈到电磁感应知识点时,我适时向同学们分享了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的一些经历: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十年艰苦的探索。 在这十年中,他失败了,再探索,再失败,再探索„„终于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通过这些资料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体会法拉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识,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清晰的

    认识到:科学经历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生活的道路也一样。并适时联系高中的生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会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的一次次经历、一次次挑战。

    又如谈到光电效应时,我曾分享过一些爱因斯坦的话语,其中谈到——从物理学出发思考一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非常真诚地相信,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们的责任是要忠于我们的道德传统。这种传统使我们能够不顾那侵袭到我们头上的猛烈风暴而维持了几千年的生命。在人生的服务中,牺牲成为美德„„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总之,纵观物理学史中大量事例可以说明, 各种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物理学史中不缺乏德育的火花,关键是我们平时要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善于积累,才能把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奉献给我们的学生。 (2)物理学史蕴藏着教学的催化剂

    高中物理的课程核心理念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而要实现课程的目标,通过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途径。通过我的实践体会,我觉得:

    ①物理学史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现有的物理学知识都是人类从与物理世界的长期对话中,经过无数的曲折与反复,抽象、概括而获得的。以史为线索通过展示历史上的科学家努力介绍重要概念、定律和理论的过程无疑比其它任何简单方式更加吸引人更易达到目的。

    例如在“惯性”概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惯性概念的历史形成过程,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认识”到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再从笛卡儿的“惯性原理”

    到牛顿的“运动第一定律”,这样设计能较为自然地引导学生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对“惯性”的物理本质有较为明晰的认识,深刻地体会到“运动不需力来维持”的涵义,对学生对惯性知识结构的优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如:通过对落体运动快慢争论的物理学史介绍,领略伽利略对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和敢于对前人,尤其是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通过对伽利略落体运动研究过程的物理学史介绍,体验和学习“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感悟科学方法在人类认识自然和应用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深化。

    ②物理学史能丰富学生实验经历,巩固学生对学生实验地位的认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史告诉我们,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往往也具有扎实的实验基础。牛顿做过许多著名的实验,这不必再说,研究认为:爱因斯坦读大学时曾用很大精力作实验,这对其后来获得巨大的理论成功至关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一些物理实验具有重大意义。当然介绍时要说明实验的背景、条件、手段、方法和过程,要阐明这些著名实验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以及实验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工具,是物理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手段;领悟到物理实验对物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验证都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深切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洞察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减少物理实验中的失误。

    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我曾进行过不少有益的探索,现分享如下: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物理学史的实践与探索

    1、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1)“小问题,大能量”

    曾看过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一书, 前言中写到:分析6个“W”:(1)Why?为什么会发生?一个物理事件之所以发生,必定有其历史背景和动因。(2)What?事件的性质,有何特点?有何意义?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3)When?有什么时代特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4)Where?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是什么社会因素决定的?5)Who?分析人物的特点,他的成功要素。为什么会作出这个成果?(6)How?他们是怎样作出成果的,所经的曲折和奋斗历程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我深有启发,拥有这样

    充满层次性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指向呢?鉴于此,我曾在《电磁感应现象》课堂教学中,分享过以下问题:when?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who?为什么是法拉第,而不是别人?where?为什么是在英国,而不是在法国?How?法拉第是怎样发现电磁感应的?尝试下来我觉得课堂气氛很是活跃,同学们反映这样的学习活动有趣多了,我想这节课堂教学活动乐于被学生接受与这些小问题的分享是分不开的,看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物理学史的小问题渗透在教学中所产生的能量不容小看,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一定是有条理、有层次,并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活动来开展的。 (2)“小故事,大智慧”

    学生的童年离不开故事,绚丽斑斓,情节生动曲折的故事带给学生们无数的欢笑和快乐。故事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绘声绘色的表演,用分享物理学家故事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浓厚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收到事半功培的效果。例如:通过各种小故事的分享, 了解科学家从小长大成长的过程。他们的成长道路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特殊的参考价值。科学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对待困难和逆境的态度, 他对名誉地位的看法, 他坚持不懈, 顽强拼搏的毅力, 他灵活机动的风格, 他敏锐的观察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 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他的献身精神, 等等, 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记得在分享《放射性的衰变》知识点的课堂教学活动时,谈到居里夫人的贡献时我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荣誉就像玩具。故事的内容大致是:有一天,有位女士来居里夫人家作客。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一枚奖章。她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感到十分惊讶,便不解地问:“玛丽,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极高的荣誉啊!您怎能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呢?”居里夫人淡淡一笑,平静地对女友说:“我想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女友急切地问。“正确对待荣誉。在我看来,所有荣誉就像玩具一般,仅仅玩玩而已。孩子不能守着这种荣誉生活,不然,她将一事无成。”女友不禁赞同地点头。学生听完后很受启发,既为她这股为科学奋斗一生的事迹所感动,又为她做出的杰出贡献所钦佩,更为她拥有这样的境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折服;普遍觉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当然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关注物理学家的一些至理名言、座右铭等。对于这些我也曾尝试过,效果也不错。如曾分享过杨振宁教授的一段话: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P:Perception,Persistence,and Power。Perception——眼光, 看准了什么东西, 就要抓住不放,Persistence——坚持, 看对了要坚持,Power——力量, 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 遇到困难你要闯过去”。又如: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也许大家早就知道, 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 他写了一个公式:A = X + Y + Z,A 代表成功, X 代表不懈努力, Y 代表学会休息, Z 代表少说空话。这个公式基本概括了爱因斯坦的对为人处事、科学探索的态度和意识。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看来这些“元素”如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加以利用分享产生的效果还真不容忽视。

    我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史有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也渐渐带动了学习物理等基础教育学科的热情,承认物理学史的分享对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和启发,尤其是在一个阶段以后,他们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物理学的发展史。

    推荐访问:有感 党员 学四史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