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2-11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1.

    课题

    《一去二三里》

    2.

    课型

    讲授课

    3.

    辅助工具

    (1)教具 生字卡片

    (2)多媒体 课件、实物投影仪

    4.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学段课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学习联系生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

    情感态度1.感受识字的快乐,喜欢识字。

    2.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3.学习运用表数字的汉字,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5.

    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忙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1、含有数字的词语

    2、一些节日

    3、含有数字的古诗《咏雪诗》

    (3)课堂练习设计

    在语文课本第45页田字格中描红并练写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3)学生差异分析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在数学中认识了10以内的数。有部分学生已在入学前就认识了本课的部分生字。

    7.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

    8.

    教与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学认诗题

    1、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数数)

    2、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

    3、指名读,齐读诗题。(相机纠正一的变调、二、三的发音)

    二、学习生字,认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正音。

    3、出示带拼音词语

    (指名读 同桌互读)

    4、去掉拼音词语

    (指名读 齐读 分组读)

    5、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区分八与入,通过编字谜记忆去和里 )

    6、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读)

    7、出示词语、句子

    (指名读 齐读)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1、(出示画面)提问:图上画了哪些景物?诗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相机理解烟村亭台。

    师小结: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如此美丽,于是诗兴大发,高声吟诵(播放古诗范读)

    2、小朋友,你们也想这样读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可以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

    3、配乐诵读全诗(指名读 分组读 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认识田字格。

    (1)为什么叫田字格。

    (2)读儿歌,加深对田字格的认识。

    2、学写笔画一

    (1)师范写,讲解要领(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生书空练写

    3、观一 二这两个生字的异同之处。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4、师范写,生描红并练写。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师范读,生听,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交流
    3、齐读、指名读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等等,比比谁找得多。

    数数

    听师范读诗题

    读诗题(听别人读)

    参与齐读诗题

    自读古诗

    读古诗(听别人读)

    读词语

    读词语

    参与交流识字方法

    参与开火车读字卡

    读词语、句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听师小结

    听范读

    自己读古诗

    配乐读古诗

    认识田字格

    读儿歌

    听师讲解

    书空笔画横

    观察生字

    看师范写

    描红练写

    听师范读并思考

    参与交流

    读诗

    认真记清楚作业

    9.

    反馈

    1

    )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2

    )教学反思

    在执教《一去二三里》这堂课中,我在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学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1.我用充满趣味的数字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在教学设计上我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基础学习,将认读生字,读熟课文放在第一位考虑,在指导生字学习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同时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音区分,使识字教学达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指导读文时,重视图文对比读书,这在低段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3.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

    4.读、看、想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理解古诗
    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可是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诵读,如果用生硬的说教式,或抓住一个字、一个词逐词逐字地分析明显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古诗,害怕学古诗。因此,我在处理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就运用了诗文边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10.

    板书设计

    y q r sān lǐ

    1、 一 去 二 三 里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一去 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案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