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分数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完整)

    时间:2023-03-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分数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完整)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设计中,有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上不封顶,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学习的。有了扎实的双基,才带来拓展练习中意外的惊喜。在最后一题中,学生都能游刃而解,这就真正完成了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2

      听了刘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后,我科的老师评课后都觉得受益很深。刘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机智的引导都在这节课中发挥出来,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感受。

      一、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重要的。教学时,刘老师从熊妈妈分月饼入手,从分4个月饼到两个,再到分一个,复习*均分的概念时得出每只小熊分得2个、1个、半个。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然后出示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折出1/2和1/4,直观比较它们的大小。课件显示唐僧分月饼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问题设计有趣味性

      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让学生用纸折出1/4后,给学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这节课总的来说上得很好,这里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教师在总结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时,用了一句比较长的话来填空,学生可能理解不够,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师在学生填完后在让学生用一句比较简单的句子来总结,如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这样的效果也许比较好。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1)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民币及常用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的,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它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曾老师在钻教材、定教法的同时,善于用“心”去读“懂”学生。纵观整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并富有科学性。

      本节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曾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用品、学习用品的价格,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积累感性认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整节课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比如:矿泉水的价格、文具盒的价格、《中华上下五千年》书的价格、考试分数、体温、同学的身高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层次清楚,重点难点突出。

      这节课曾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试读——指导读小数,再让学生试写——指导写小数,最后教学小数的意义,一环紧扣一环,清楚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曾老师主要借助了货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这两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说一说1角=1/10元写成小数0.1元、3角=3/10元写成小数0.3元、1分=1/100元写成小数0.01元、3分=3/100元写成小数0.03元、17分=17/100元写成小数0.17元、35分=35/100元=0.35元等,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给予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曾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把1元*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曾老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商榷之处:

      本节课在教学小数的读写法、找生活中的小数、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完1角=1/10元写成小数0.1元、3角=3/10元写成小数0.3元、1分=1/100元写成小数0.01元、3分=3/100元写成小数0.03元、17分=17/100元写成小数0.17元、35分=35/100元=0.35元时,曾老师未能引导学生加以比较、小结。如果这时曾老师能引导学生对这几个例子加以比较,从中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从而类推“分母是1000的分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3/10米=0.3、8/100米=0.08、92/100米=0.92米等时,就能够迁移知识,节省时间,甚至任意出示一个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都能够快速说出用什么样的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黄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和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黄老师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了有关小数的信息,既能拉近师生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准备。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快速、有趣,为探究核心内容留出宝贵时间,也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既“*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在小数现实含义的建构过程中,分数是介于“*均分”与“小数”之间的媒介,要建立小数意义的表象,就要从“*均分”开始,把“*均分”的过程及结果用分数来表示,进而用小数来表示。

      但分数学好后已经有一段时间,学生有点遗忘,不利于新知学习。所以从分米和米中引出分数,再到小数的整个过程,需要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这里,黄放慢脚步,适时引导,重视具体情境下的表述,使学生真正理解一位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数学语言的梳理也可以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对小数的含义理解更加“透”了。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到我校指导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研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感谢吴青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教研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中吴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讲堂变学堂”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这节课中吴老师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读数写数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环节都安排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这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感受到了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而作为主角的他们是非常乐学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将一个个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吴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总之,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2)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陈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陈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陈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整节课,学生的学具能合理多次使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有层次的练习设计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练习设计中,有基础题,稍难题,提高题,上不封顶,下能保底,是值得我学习的。有了扎实的双基,才带来拓展练习中意外的惊喜。在最后一题中,学生都能游刃而解,这就真正完成了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3)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评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评课稿1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同行到我校指导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教研氛围。当然还要特别感谢吴青松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非常精彩的教研课《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中吴老师精心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新颖、活泼的学生活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深深地震撼着我;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以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讲堂变学堂”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这节课中吴老师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读数写数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环节都安排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这极大的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我们看到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通过预设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我们看到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情高涨,感受到了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而作为主角的他们是非常乐学的。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这堂课中吴老师将一个个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今天这节课中,吴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总之,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均分”。

      2、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2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给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 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享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给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几分之一”概念的形成。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好吗?

      现在有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两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公*?每人分多少?

      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什么分法?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块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呢?每人得到多少呢?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那么,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这一块月饼的?每人得到多少?

      看一看两个半块月饼大小一样吗?

      分后的两块饼大小完全一样,这就是把饼*均分成两份。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1/2。

      也就是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你们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1/2吗?

      2、 写分数1/2

      我们来写一写。

      谁来读出这个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几含义,1/2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如果这样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练习:图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 1/2 表示。为什么?

      总结:只有*均分才能保证分的公*公正,才能得到分数。

      课件,每人得到的1/2块月饼,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必须要说清是谁的二分之一。

      是不是只有分月饼能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什么办法得到二分之一。

      3、折纸活动

      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先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2。

      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

      总结:一个月饼,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只要是*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发现分数

      1、如果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表示?谁来写一写?1/4表示什么意思?

      请用正方形折一折,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

      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四分之一

      2、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怎样写?1/3表示什么意思?

      3、把一个长方形*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1/5表示什么意思?

      总结:向1/2、1/3、1/4、1/5这样的数都叫分数。*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多少?*均分成100份呢?你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三、巩固练习

      1、下列不是*均分的请打×

      2、 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说一说理由。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说一说理由。

      4、判断题

      5、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 ,在( )里划√

      同样的正方形,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呢?

      总结:形状相同可能表示的分数不同,形状不同可能表示的分数相同。

      6、会变的正方形:说出正方形 在不同图形中分别用什么数表示?

      8、想一想。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分子 *均分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是谁的

      2 ……分母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均分。

      (1)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

      (2)把2瓶矿泉水*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3)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二、展开

      (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

      2、思考: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均分成一个物体*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

      2、小组里议一议: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它的几分之几?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

      5、拓展:请学生自选一样物品,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6、辨析:有几个小朋友是这样表示1/4的,对不对?为什么?(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的四幅图,让学生看图议一议,再作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三)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观察比较: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1/3、1/6、1/8、……,它们都是分数。观察这些数,它们都由几部分组成?

      2、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两块同样大的月饼(课件出示两个圆),小明吃了其中一块的1/2,小丽吃了另一块的1/4,谁吃的多?(

      2、交流猜的结果,借助图形验证猜测。

      3、继续猜一猜:有三块同样的巧克力,三个小朋友分别吃了一块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约是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一?

      4、比一比: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

      1、介绍生活中的分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与分数有关。

      2、观察黑板报(“想想做做”第六题中的图):说说这些栏目分别大约是这块黑板的几分之一?

      3、向课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月饼实物图、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诱趣激学

      导语:“同学们,孙老师早就知道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聪明机智,反应很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个小比赛:比比谁的手势快。”(听问题出手势。)

      师说问题。

      1.有6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块?手势表示。

      2.把两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块呢?手势表示。

      3.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手势表示。

      [第3个问题学生可能知道,但在用手势表示时可能不知所措。]

      引导:我看到大家的手势有点乱,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手式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楚,教师进行引导]

      引导:那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个月饼*均分成两块。

      问:是这样分吧?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关键是认识“*均分”。(板书:*均分)

      引导:把这块月饼*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块月饼的一半。那这块月饼的一半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引导: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这就是刚才同学们不能用手式表示的原因。有谁知道这个数怎么表示吗?

      学生能答出:二分之一。

      引导: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导。

      引导:知道这是什么数吗?(生: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

      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表示。(出示一个圆形)老师这有一个圆形,谁能表示出它的呢?

      指名尝试,用阴影表示其中的,并写在圆上。

      引导这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得到圆的的,加深学生的认识。

      2.创造图形的。

      引导: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个长方形,请你想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指名汇报、展示不同的折法,强化认识。

      引导:同学们想一想,虽然我们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能用表示呢?

      重点理解:把长方形*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问:在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过程中,有一个词是很重要的,谁听出来了?

      随学生回答重点标注“*均分”。

      问:为什么这个词最重要呢?说说你的想法。

      重点强调:只有*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3.判断: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表示对吗?

      注重学生说理的指导。

      [设计意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思维,回味并理解的意思,进而引导学生由对具体月饼的认知过渡到对图形的的认知,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这样安排既遵从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也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把知识的教学以恰当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形象直观,一举多得。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学习新知中锻炼了能力。以游戏自创的形式折出不同形状图形的,建立的表象。巩固了对所学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学

      1.认识。

      引导:刚才把一个月饼、一个圆*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出示一个圆,通过对折*均分成4份,贴到黑板上)像这样,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给其中一份涂色)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学生能答出。

      指导学生叙述完整: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四分之一。)

      问:写成数字形式谁会写?(指名板书。)

      问: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也是这个圆的呢?(学生上前指。)

      2.探究。

      引导:同学们现在又认识了,如果让你们自己表示出一个图形的,能不能做到?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从纸袋中任选一种图形,表示出它的;二是折完后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交流。

      指名代表小组汇报、展示。

      重点理解:只要是把图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判断分数。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那你们能不能判断下图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是多少?

      2.写分数。

      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3.看分数涂色。

      4.找分数。

      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分数,还会判断分数。现在我们去游乐园,看看在那里能不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主体图,指明学说,其他学生评判。)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一个分数吗?

      5.创分数。

      引导:拿出长方形纸,先想一想你能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试一试。

      6.动脑筋。图中的各涂色部分分别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节课,疏理一下自己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哪些提高。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估一估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课件)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

      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呢?(课件)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

      师:数学上把“公*、一样多”叫做“*均分”

      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课件)

      生:每人分一块。

      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课件),还能*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

      生:能。(师板书: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 1/2,(课件出示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认识1/2

      师: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说一说1/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 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

      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现在同桌相互说说1/2的意思。

      师:1/2怎么写呢?(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先写一短横—,表示*均分;再写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了两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1/2怎么读呢?(生读一遍,再书空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1/2”的含义,学会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1/2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

      师:大家想想,半块月饼可以是 1/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是这样分的?

      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折一折

      师:其实,我们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上也都藏着 1/2,想不想把它找出来?

      请看要求(课件出示:先折一折,再把它的 1/2涂上颜色)

      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含义。

      师:(巡视指导),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小声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纸的 1/2 的?(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生1:我把这张正方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这张长方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1/2。

      生3:我把这张圆形纸片*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追问,这些图形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出1/2?

      生:都是把这些图形*均分成两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

      师:对!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发展自己,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 1/2,丰富1/2的表象。着眼一个“动”字。通过有意识的追问,使学生感受到: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3、判断1/2,引出1/4

      师:老师也折了几种图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1/2呢?请大家用手势判断“对”或“错”,看谁反应快!(课件出示:) 生1:第一一个对,因为它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1/2。

      生2:第二个错,因为它不是*均分。

      生3:第三个不是1/2,应该是1/4。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练习,进一步明白1/2的含义,同时巧妙的引出了】

      4、 探索 1/4

      (1)、认识1/4

      师:谁来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一个三角形*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它的 1/4。

      师:谁会写 1/4?

      生:一生上台板演,全班书空。

      (2)、探索1/4

      小组活动: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一涂。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不同的折法,然后再动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小组自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和全班交流。

      同桌互相说说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追问:这些图形都相同,折法不同,为什么每份都能用1/4来表示?

      生:都是把正方形*均分成了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师:很正确!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 1/4。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理解 1/2的基础上,自然的掌握1/4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明白:相同的图形,虽然折法不同,但只要把一个图形*均分成四份,每份都用表示 1/4,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来!睁大双眼到生活中看一看。

      1、看: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课件)

      2、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把一块蛋糕*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8?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

      (四)回归生活、全课总结。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数,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下面就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内容吧!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均分”。

      2、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意义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打下基础。]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意义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23页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较熟练地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分析:在第七单元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相信大部分学生学得较好。但毕竟是初次学习分数,可能会存在一些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不清晰,对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点混淆等现象。所以,在复习时既要照顾这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稍欠的学生,又要考虑让已经掌握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板书: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8/10 6/10

      ②1/51/10 1/7

      ③1/83/8 1/164、

      加减法1/4+2/4=8/10—1/10=2/5+3/5=1—8/10=1/8+3/8+2/8=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教案。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练习并校对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均分,哪个不是*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均分给2个人,*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关于*均分的知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

      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1、分数表示什么?2、怎样读?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正方形和线段,引导学生与其它同学争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抒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均分。把一个苹果*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

      ②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块饼*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块饼*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3、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1)请同学们自己说几个分数,再想办法表示。

      (2)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集体辨论。

      (4)练习运用。练习的1、2、3

      设计意图:本阶段的教学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在这里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分数。学生去进行自主创造、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办法也许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就应该给予肯定。在这里,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的各项目标得以集中实现。

      4、形成概念,明确认识。

      (1)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读写分数。练习的4、5题。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的概念。

      5、实践探讨

      妈妈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一块,我吃一块,奶奶吃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6、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呢?(*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认识1/2 。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

      (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课件演示二分之一的书写)

      先画短短的横线-表示*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均分成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齐读。

      你能在这块月饼里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均分、每份、它的)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均分的月饼,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均分,这边分一小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可见“*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为是*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谁的二分之一?(图上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先后拿出一个苹果还有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苹果的一半?或者是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谁呢?(*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课件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后提问: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为什么不能?

      小结:前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门各自图像的1/2,剩下的图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图不是*均分,第四个和第六个是*均分,但不是*均分成两份。

      所以我们知道了,只要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认识1/4

      如果老师这样分月饼呢?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强调:*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

      学生填空(课件展示)

      3、认识1/3

      我们又认识了1/4,老师这有一个圆,把它*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个圆*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写作( ).

      4、认识1/5

      我们继续分,这次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为是*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样的)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齐读)

      5、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像1/2,1/3,1/4,1/5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分数.

      以1/4为例,认识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均分)它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这个数字3,表示*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展示学生作品,用小组合作方式,说说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注意要对折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结: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纸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图形*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门各自图形的1/4。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吗?(出示课件)

      进一步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7、游戏做分数(自主认识几分之一)

      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涂上颜色,并标出这个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分两组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看第一组,把同样两张长方形纸*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组同理

      引导回答:同样一个长方形,*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数比大小,当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话: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课件展示)

      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练习题)

      三、智力冲浪

      同学们的练习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战更难的题?

      1、方块里能填几?

      1/3>1/□ 1/3<1/□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长方形的1/4

      四、全课总结:挑战成功,现在回忆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写分数,我学会了读分数,我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我学会了几分之一的分数怎样比大小,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图形做几分之一,我学会了*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是呀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几分之一。把你发现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师:老师这有2块月饼,要分给这两个小朋友,大家来分一下。

      生:一人一个。

      师:要是老师只有1块月饼,这下应该怎么分呢?老师给他们分一下看看。

      操作幻灯片,演示分月饼给学生看。

      师:现在这个小男孩他分的少一点,他可不乐意了,他哭了。我们得重新分了。现在一人一半,他们得到有月饼一样多,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师:他们分别得到了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这个2表示分的份数,每一份月饼就原来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他们每人分得二分之一。

      图片出示半个月饼,并在旁边写上1/2。

      边演示边说明:*均分2份,在横线下写2,要表示其中的1份在横线上写1。读作二分之一。

      归纳1/2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1/4

      ①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这块月饼分4分呢?每分月饼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1/4。

      ②教师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在幻灯片中操作,介绍分数中各部份的名称以及分数的读法。

      把图中的圆不*均分4份后提问,这样分四份,那么每份是这块月饼的1/4,对吗?

      指名回答。

      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

      (3)提出问题

      出示幻灯片中的图片

      提问:图中哪个有色部份能用1/3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1每一组图1/2和1/4。

      ①想一想、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一些?

      ②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学会合作。

      ③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的图形,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大小。

      出示:1/2>1/4

      (2)出示例2第一组图1/4和1/3

      ①说说图示中每一格表示什么?用什么数表示?(1/4、1/3)

      ②比一比:1/4和1/3哪个分数大?

      ③小组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方法。

      出示:1/4<1/3

      (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

      ②小组交流,互相学习

      ③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二、巩固练习

      1、看图比较1/6和1/4

      2、小试身手:1/3○1/2、1/3○1/4、1/5○1/7、1/8○1/7、1/4○1/8、1/6○1/3

      3、思考题:(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是绳子总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三、课内外作业

      1、课本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 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一支彩笔、一个学具袋,分别装有: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分数初步认识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一天小明和小亮的妈妈给弟兄俩留了块西瓜,让他俩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最公*。 预设:分开,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环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体会把整体*均分成几份,为学习新知准备】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

      (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

      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 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均分”也就是*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 .发挥想象,创造符号 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

      4 .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均分成 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 1份,用 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整体*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写一次,齐读。 二、多种形式,认识分数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 1/2

      1 .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 .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均分”三个字。

      3 .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 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 1/2,引出 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 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 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均分成 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 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 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 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 1)学生估计

      (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 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3份,每一份可以用 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均分成 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 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 .初步感知:除了 1/2、 1/3、 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从材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的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将知识的思考与材料的操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作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体会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 1/41/5 1/8 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 .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师:你还见过那些分数,你会用今天学到的分数表示一些,用像1、2、3、4、5这些整数表示不出来的东西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八册《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教学新课

      1、自学交流:

      (1)师:同学们,关于分数,你想要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呢?

      生:……

      师:先自学一下课本95页的内容,看看课本上能不能回答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呢?它又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获得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同座位相互交流一下好吗?

      师:谁能给大伙儿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认识1/2

      (1)出示课件一块月饼

      教师演示课件*均分。

      师:每一块月饼该怎么表示呢?

      师:1/2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用手势演示1/2的意思)同座互相说一遍。

      (2)教师出示另一块月饼(圆形纸片)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块月饼,现在我把它分成两份(不*均分),左手的这一份是这块月饼的1/2,右手的这一份也是这块月饼的1/2。老师说得对吗?为什么?

      师:这句话中,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呢?

      师简要介绍“每一份”“它”的意思。

      师: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判断图中涂色部分能否用1/2表示?

      师:拿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1/2。

      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展示(说说表示的意思)

      3、认识1/3

      (1)出示一个圆*均分成三份,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想到些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1/3表示的意思?

      (3)课件出示长方形纸,问:怎样找出这张纸的1/3?

      师:你能用桌上的纸还能创造出其他的一些分数吗?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画出来。

      展示交流的作品吗?

      4、认识1/5、1/10

      (1)学生将书中例3、4的填空独立完成

      汇报并板演1/5、1/10,教师演示课件1/10

      (3)师:像1/2、1/3……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能说出几个分数来吗?”

      师:这些分数你们都会读吗?(学生齐读)

      师: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几?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6、反馈练习

      (1)做书上练习第一题(1、在图上选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2)课件练习4(判断)

      (3)课件练习5(快速抢答:图中涂色部分是全图的几分之一)

      (4)思考题:课件练习6

      三、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四、故事结尾,设置悬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分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借助具体的实例,说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利用中秋分月饼的故事,引出课题——几分之一。

      二、解决问题,深入理解

      1、让学生思考一份月饼怎样表示——把一个月饼*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月饼的。

      2、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3、带领学生分析意义。

      三、举一反三

      1、运用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形式。

      2、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用其中一个分数,讲授并板书出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位置。

      四、折纸游戏

      1、请学生拿出老师课前准备的纸,折一折,并用笔画出他的四分之一,老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起立展示,并总结方法。

      3、让学生联系生活,并举例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练习

      闯关游戏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引导完善。

      作业布置:

      用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纸折出八分之一并用颜色表示出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均分)

      生:*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 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 (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4.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 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 ……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 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6)

    ——怎么写角的初步认识评课3篇

    怎么写角的初步认识评课1

      听完这节课,我收益非浅,学到了很多业务上的知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或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且倡导学生去经历、体验、操索,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这个思索的指导下,我谈谈对《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课开始,老师利用“小马虎”的粗心,忘记了一条线段,变成了角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折一折等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再看一看、想一想小组讨论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以后画角找到了依据。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练习设计循序渐进,层次性较高,剃度把握的好。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其次是前后照应,把小马虎的三角形补充完整,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既复习了角,而且也对3的乘法口诀进行了练习,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最后一题给学生了一种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本节课如果教师再大胆放一些,重复性的语言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怎么写角的初步认识评课2

      《角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此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姚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以下几个亮点:

      1、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面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怎么写角的初步认识评课3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要落实的是:

      1、认识角,能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懂得如何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的大小有关;

      3、会画角。

      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 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 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 画角。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这里我认为林老师做得也比较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规律,先是让学生说想怎样画,接着老师指导正确画法,边说边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同时让学生在画的角上标出个部分名称,这个“标名称”的环节做得好,“标”也能发现角画得对不对,一箭双雕,效果极好。

      四、 林老师的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还有很多。

      例如:林老师的板书设计规范,科学;老师的激励和对学生的表扬、肯定;林老师的课堂小结做得实效,不是一句话代替;我认为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练习的设计富有坡度、广度,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对认识角获得直接的经验;还有就是“割角”“数角”的挖掘,虽然是挖得深了点(这个得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但是不难看出老师对这节课的备课下了很深的功夫。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7)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这节课孙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准确找出物体表面的角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上课开始,孙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校园一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找出呈现在各中图形中的角;同时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那些物体上有角。通过找角的活动,使学生对角图形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充分放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新知运用新知,培养能力

      孙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了让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辩一辩,画一画的活动。

      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任意摸一摸板面上的一个角,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样为学生学习画角找到了依据。

      画角这一环节,孙教师通过用美丽图画打扮高密庆祝“十一”国庆节,引导学生想到需要画角,激起学生很想学习画角的强烈愿望。这里教师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教师引一引的方法,解决了画角这一重点。这里过渡比较自然。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孙老师先利用同学们比较喜爱的孙悟空与金箍棒的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欲望,从而让学生各显身手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两角的重合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孙老设计由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的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角有大有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节课的教学设计融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增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各个环节的设计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使学生一举多得。

      本节课如果再在学生出现端点与顶点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顶点时进行强*学顶点就更好了。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

      李老师上的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生活中引出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经验的基础上,李老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不时地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是找数学,在生活是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多种活动认识角,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跃跃欲试。

      二、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

      李老师还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导探索角的基本特征时,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作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画的是否是角,这样,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

      三、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李老师在引导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组织学生用2支自己的铅笔做成活动角,边操作边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

      (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变,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经过李老师的精心设计,这简单而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值得探讨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时候,教师请个别学生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我个人认为,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学生手中都有一个三角板的,何不让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有所体验,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和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向上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3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你今天的这一课堂中,有很多地方是你的骄傲,值得欣赏。

      一是整堂课采用了观察教材插图信息,引出角的认识,再回到生活,找角、用手摸角去体验和感受角,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回归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这是数学教育中一个永恒的理念。

      二是认识了角后,通过孩子自己制作一个角,以及孩子手掌游戏,加深了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初浅理论。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教师教得快乐、孩子学得快乐的课改理念。

      三是在结课时,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本堂课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点滴疏理,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沉淀和巩固。

      在这一堂课里,也有一些不尽满意的地方,或许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共同思考,实践解决。比如:

      一是在开课环节,指导孩子观察教材插图,插图是一幅足球场,这对于农村的孩子了解足球场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换一幅孩子生活中的运动场(比如学校球场照片),让孩子去观察图中的角,找出角来,就更好一些,那样贴近他们的生活,之后再回到教材去观察,就更容易找准图中的角了。只要我们使用的数学课堂元素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就不一样的了。

      二是在具体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中的角的时候,你说它们只有一处有角,其实它们都不只一个角,应指导孩子仔细观察。

      三是对角的认识有一定理论基础后,应进一步把这一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教孩子们观察,从而得到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包含有各种不同的角,为下课时学习直角作好铺垫。

      四是在教孩子数角的个数时,不能只是直观的角,更应考虑隐藏的角,比如从一个角的顶点处向角内再画一条直线出来,就不只是2个角了,而是3个角,因为表面上看上去是两个角,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大角。

      总之,你的这一堂课,为你点赞的地方比较多,体现了你的专业水*上升了很大,希望你继续发扬你的不懈追求精神,把课改理念,如小组建设、班级文化等,用于你的二年级班级,你的课堂就会更能体现你的风格和特点,更能在课改潮流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8)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1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2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片断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9)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

      1.让学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数学——经历数学

      我大胆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成性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来建构分数1/2的概念。为此,课前我请每一位学生都走进大自然采集各种不同的树叶,通过学生把各自带来的所有的树叶分成两份根据学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两种不同的分发:*均分和不*均分,以强化学生对*均分的深刻理解,为学习分数打下伏笔。然后我让学生继续探索把1片树叶*均分成两份,怎样分?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对树叶自然对称的观察,成功的把一片树叶沿中间叶脉*均分成2分。通过学生动手做,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经历了分数1/2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积累了分数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学生深深的感受到数学原来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存在于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在开放学习中做数学——创造数学

      这一教学片段是对分数认识的巩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项练习时,我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反复机械的训练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活动中创造数学。

      情境开放,萌发创新意识。我以一大一小两个正方形为道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形式,创设了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形式开放,激活创新意识。我努力开放教学形式,凸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围绕“利用准备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数朋友?”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用尝试猜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可以用猜想、直觉、顿悟等方法另辟蹊径,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大舞台上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闪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例举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当然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同时,我们忽视老师的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1/2时,从三个问题入手:

      (1)涂色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么分数表示?

      (3)观察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们所表示的面积都一样大吗?通过这些问题为我们今后学习分率和找对应的量打下伏笔。从而不断地完善数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我想课堂是精致的,它的精致来源于数学本身,也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3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4

      2.拓展认识几分之一

      师:刚才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准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仔细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均分后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论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形状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认识深刻了,认识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认识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欢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视.

      展示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示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示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判断

      师:考考你的眼力和判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楚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结束,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情,将学习引向深入。】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5

      分数,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学生感觉到的是陌生,不太理解。所以我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产生分数,体会到只有*均分了,才能产生分数,并且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旅游分东西。

      (1)把4个苹果*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

      (2)把2瓶水*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瓶?

      师:我们分东西时要做到公*、公正,那要怎么分呢?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里我们叫“*均分”。

      生:苹果每人分得2个(可以用“数字2”表示)

      水每人分得1瓶(可以用“数字1”表示)

      (3)现在只有1块蛋糕,也要*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半个。

      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

      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需要用新的数,什么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感受: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把同一张纸*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能用1/4来表示。

      (一)认识1/2。

      认识了月饼的1/2,你知道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并把它的1/2用阴影表示出来。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这个圆形的1/2?

      (二)认识1/4。

      师:1/4大家都会写了,那在正方形纸上要表示出它的1/4,你会吗?

      师:拿出我们桌上的"蓝色正方形纸,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4涂上阴影。(阴影部分要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本课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状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

      4、练习层次分明。

      设计练习时,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先从刚学的知识入手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什么是*均分,如何才能做到*均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分母其实是*均分的份数,分数的分子是取的份数。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6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欢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一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7

      一、直观地认识分数

      学生虽然是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又是对分数有所体验的。例如,教师在公布考试结果时说,我们这一次考试在90分以上的不到二分之一,学生会马上理解考90分以上的不到一半;喜欢看篮球比赛的同学知道什么叫四分之一决赛等等。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引出直观的教学实例进行教学:

      师:你知道一个蛋糕*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多少么吗?

      生:半个

      根据学生的关于一半的回答趁势导入新课——《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学生初步了解“*均分”“二分之一以后,教师要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例如,有的学生用纸片方式表示自己所认识的分数。

      我认为通过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举出自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例子,这样的反馈不仅能体现其对学习的体验过程,还能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或生活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学有所用;并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学生的举一反三,不同学生的知识建构得到不断的完善,为“变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点击变式、拓展思维训练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①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作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②拿出不同得图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

      师: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涂色部分?

      通过变式、拓展思维例题的出现,促使学生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数学问题,即:会“数学地”思考。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数感的培养,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8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 4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均分”每人分 2 块,很公*。接着我又提出了“把 2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均分”每人分 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 1 块月饼分给 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每人分几块?” 让学生感受 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 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让学生感受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把一个正方形*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的形成过程,把原本复杂、抽象的东西变得到简单、直观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 1/7 、 1/12 、 1/24 ……而且对分数的意义理解很不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 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 用来加深学生对“*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9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后,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从辨别阴影部分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隐性的心理参与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

      3、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于是我不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个数学活动,还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数学交流环境。比如,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二分之一时,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再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一半,这样就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本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过直接操作认识理解分数。还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一开始我用小兔子分西瓜的故事对如何表示半块西瓜这一新的问题进行了大胆尝试、猜想。这样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储备,重视了生活对数学学习的作用力,尊重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意识,使课堂成为多层面、交互式活动的窗口,探索成果异彩纷呈,学习热情高涨。

      5、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得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习得知识。把学习数学变成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由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如能给孩子搭一个舞台,孩子们就能舞出最精彩的人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想半个月饼可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到想1/2以外的分数,在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想象的基础上得出揭示了课题、得到了1/3、1/4、1/5等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由1/2的意义推广到1/3、1/4等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两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第一次是在分完苹果和三角形的1/2以后,让学生动手涂出长方形的1/2;第二次是在明白几分之一所表示的意思之后动手涂出圆或长方形的几分之一;通过学生所涂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的道理。

      3、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分数的意义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本课借助分苹果的例子,说透1/2所表示的意思,进而让学生自己举出1/2的事例,学生说出了分梨子、橘子、长方形、正方形等。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看图联想分数,如看到花,想到一个花瓣大约是花的1/6、看到伞想到每份是伞的1/8、看到桌子想到1/2、1/3或1/6等等,并且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生活中的物体中寻找分数。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知识点设计太多,几分之一的含义、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几的认识都设计到了,但几分之一的比较和几分之几的认识,讲得不深不透,学生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几分之几的认识放到第二课时学习,这样安排也许更好。

      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在让学生动手涂分数时,应有时间限制,学生准备的圆如果是同样大的,在比较大小时就不会出现找不到比较的图形的现象了。正因为在两次动手操作时,时间没把握好,以至后续的两个思维性较强的填分数的题没有完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1

      10月26号我执教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若只根据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这堂课我以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纸片为道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直都在接触,所以都很熟悉。于是就从中秋分月饼导入,从4个*均分成两份,到2个*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讨论半个该怎么表示,引起孩子知识结构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从学生回答的半个月饼引入分数,认识和理解的含义。

      (二)通过动手操作,折一折,涂一涂,深层理解

      理解分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同桌和小组间的讨论和动手创造一个,让学生充分理解的含义。

      (三)运用知识迁移,探索几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与操作,创造一个几分之一;并交流讨论分数的意义。

      (四)练习与巩固

      虽然这堂课完成了预设目标和知识点,教学过程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我在执教过程中可能过分看重时间的分配,学生虽然对只是的理解都没问题,但是在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上却不尽人意。在理解的含义时时间太过着急,只是通过个别同学的回答,就把描述含义的语句出示板书了。导致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时,语言表达非常不理想。

      2、在学生动手操作中,疏忽了学生涂色的规范性,在展示作品时局限性较大,应该正确和错误对比进行;不同折法对比进行。

      3、学生由于对分数的含义表达不到位,在练习中又缺少对含义的解说,导致最后一个练习,学生存在较大困难。

      不过这堂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各位老师也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2

      *均分

      二分之一 1/2

      1/2 1/4、2/4、3/4、1/8、3/8叫做分数

      【李聪老师反思说课】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觉得主要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去肯德基吃饭。在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比萨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积累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做中学,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学生认识了1/2时,先让学生折一折,让学生全体参与体会,分数是在*均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数用图形折出来或者自己把一个图形折一折创造出一个分数,并互相说说创造出来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个个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探索,从而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大家的帮助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我认为个别教学环节设计还不够细致,驾于课堂能力仍需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努力,力求在这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对于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飞跃,熊老师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数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讨论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教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苹果,从分苹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产生“*均分”的需要,强调“*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其二,体验在分物品的过程中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由整数两个到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们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2、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本课教师比较好地诠释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丰富素材。教师将对“”理解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安排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来感悟“”的具体含义:第一层次,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形状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但是在求异的同时也不忘让学生适时地感悟、尽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张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谓的“求同”。第二层次,每个同学拿出的纸片形状大小都不同,尽管学生折出的也都是这张纸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观性,学生不难理解对不同的单位1,其“”不相等。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指令,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进行数学地思考。

      金无足赤,没有完美的课堂教学,拖堂五分多钟就是最大的败笔。就教学而言,在这节课中,老师过细、过多、过白的提问,使学生汇报呈一条直线出现,除了应付老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思维的空间,低估了学生的潜能,教学形式单一化与内容的丰富多采形成鲜明对比。如教学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层次性也不够,还有拓展的空间,教师仅满足于引导出这几个分数,老师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师再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分数,你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发现。”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可以看成是,是整张纸,就是单位1,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再如:在分蛋糕这个环节中,没有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方面的收获,更多的只关注了知识与技能。已经到下课时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讲解完用几分之几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实,在分完蛋糕时可以提问:“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给别人,你失去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到与人交往中,应学会如何待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简单的知识传授上升到人文的关怀。

      1、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向“潜在发展水*”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一的新的数1/2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教具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出示几个相同圆形的几分之一,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用分月饼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得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

      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分数后,我要求学生照样子说几个分数,并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4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第一节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均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无论从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通过提供生活情境和直观图示,使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设计实际操作活动,在活动中直观认识分数。使学生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出示肯德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均分

      (四个鸡翅、两杯可乐两个学生分)

      师:四个鸡翅、两杯可乐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两个鸡翅,一杯可乐。

      师:数学上把分的一样多,叫做什么?

      生:数学上把分的一样多,叫做*均分【板书:*均分】

      【青岛版教材上创设的是人不同时期各部分占整个身长的几分之几,据课前调查,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幅图,很难理解,比较抽象,而且也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创设了学生喜欢有非常熟悉的分鸡翅和可乐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运用和体验*均分思想,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分数的意义与*均分之间的联系巧妙地作思维铺垫。】

      2.创造分数,体验必要性

      师: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课件演示分饼的过程)

      生:*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一半。

      师:把一个饼*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这个饼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1:0.5

      生2: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15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3篇(扩展10)

    ——数学日记: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学日记:分数的初步认识1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推荐访问:分数 评课 《分数初步认识》评课稿3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评课稿1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