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探究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11-06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对初中历史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创新教育,并提出相关促进历史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育

    历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育创新,既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又能使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更能培养综合素质高、创造能力强的人才。新课改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是历史教师紧要任务。

    一、现阶段需要初中历史进行创新教育

    1.历史教学原则需要要创新。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2.历史教学理念需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二、初中历史知识认真过程存在的不足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电视机等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轻理解、运用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历史创新教育

    1.更新历史课堂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以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从整个过程看,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反馈、小结,基本上全是按照教师既定的方案实施,离开了教師,课堂教学的进程很难推动。从信息交流来看,主要是“教师――学生”单向信息交流渠道,学生既缺乏信息采集与加工的机会,又不能离开教师主动进行交流,只能围着教师团团转,充当配角。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将“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尊重其智能特长保护其好奇心,发展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

    2.改革历史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有关的历史结论、观点,应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得出。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敢说真话,能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先介绍其历史背景,再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查资料、查工具书、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还可以组织即兴演讲、辩论、分角色再现历史场景等活动,以培养其创新能力。

    3.质疑解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北宋张载曰:“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不难看出,任何知识的取得,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需要由有疑到无疑,再由无疑到有疑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要求题目难易适中,深浅适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例如,学了《法国大革命》后,提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立即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对革命的每一个方面都进行比较,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提出新问题,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精心设计练习题,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练习是学习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科学有效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讲《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这一课时,在学生对本课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八国联军的侵华过程是“一路顺利”还是“毫不费力”?这说明了什么?2.抗击八国联军斗争英勇的义和团结局如何?为什么?3.结合《辛丑条约》内容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哪些危害?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满意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际,处处即是创造之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有利于打破一些学生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角色,变单纯的教学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渐形成,创新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惠,历史学科中的创新品质培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2]田宗纪,历史教学要做到“五大解放”[J]. 林区教学. 2012.

    [3]黄璞,对历史教学创新的思考[J].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13(01).

    推荐访问:探究 创新 初中历史 教育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