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时间:2022-10-2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6篇

    篇一: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

     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1.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背景:

     (1)1870 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

     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 年 3 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 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 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 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

     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 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 年 9 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3: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 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4: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 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 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2000 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 1901 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篇二: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图表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一 近代开放政策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比较 项目 近代开放 新时期对外开放 背景 西方列强侵略下被迫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主动开放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关税自主权等主权受损 中国依法行使主权 内容 列强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如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影响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影响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道光帝 1856-1860咸丰帝 1894-1895光绪帝 1900-1901光绪帝 侵略者 英国 英法联军 日本 八国联军 经过

     火烧圆明园 攻入北京 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覆灭 攻入北京 签订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赔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协商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白银 2 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口岸 赔白银 4.5 亿两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俄国趁机割占我国北方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 二大 内容

      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意义 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 年 7 月 、上海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 年 备注 八上 47 页

      八上 48 页 八上 56 页

      八上 61 页 八七 会议 遵义 会议 转折点1927 年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 年 1 月 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

      中共 七大 中共 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 十二大

      中共 十三大

      中共 十四大 1 中心任务是讨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2、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要努力实现光明前途。3、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这是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1945 年延安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 年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

      1982 年

      1987 年

      八上 81 页

      八下 P24

      八下 P36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下 P46

      八下 P46

      八下 P42 P47 八下 P47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2 年 中共 十五大 江泽民作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 年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意义

     有关新疆、西藏和台湾的历史知识 时期 西汉 新疆 前 60 年设立西域都护。

     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

      西藏

      台湾

      东汉 三国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临海水土志》

      唐朝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金城公主和亲 唐和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和同为一家” 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 宣政院辖地 ①确立对达赖、 班禅的册封制度 ②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

      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清朝 1840年前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895 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5 年日本投降 将台湾归还给中国 1949 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致使台湾与大陆分离这是今天台湾问题的由来 „„毛泽东提出“三十六计和

     清朝 1840年后 ①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②曾纪泽通过外交途径收回伊犁③1884 年清朝设 新疆行省

      民国

      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

      3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沛·阿旺晋美与中央谈判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0 世纪 60 年代废除封建农奴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今天 西藏自治区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

      民歌《弦子舞曲》 为上计” 改革开放后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 年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0 年海基会辜振甫1991年海协会汪道涵1992 年两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3 年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P62 1995 年江泽民“八项主张”。

     图表归纳初中历史知识点二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代背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和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革措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在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 革命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兴起 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成就 意 义 共同影响 18 世纪60 年代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发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良蒸汽机的应用火车、汽船 电力的发现家用电器的发明电车、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互联网、克隆技术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都改变了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19 世纪70 年代 第 三 次 20 世纪四五十 年 代 电子计算机 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4

     洋务派与近代工业 近代工业 洋务派代表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教育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矿务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无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无 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 张之洞 无 湖北织布官局

      汉阳铁厂 无 中国近代化历程 历史事件 口号 领导阶级 学习内容 性质 时间 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师夷长技 地主阶级 器物\武器\练兵方法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百日维新 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改良派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8 年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 年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爱国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 思想解放运动 20 世纪初(1915 年开始)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上半期 蒸汽机的发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蒸汽机的改良 牛顿的力学 英国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19 世纪末 20 初 内燃机的发明、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化 电力的广泛使用 法拉第的电磁学 美、德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电气时代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发电机和电动机 电力 、内燃机石油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正在进行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网络信息时代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主要标志 标志性发明 理论基础 领先国家 实质 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进入的时代 交通工具 动力能源 蒸汽时代 汽船轮船、火车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核能 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3.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不断调整 4.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5.影响了世界工业布局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思考、启示

      5 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 积极迅速发展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思想上有向西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有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总之我国应积极参与竞争趋利避害。

     启迪 我国的对策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第一次合作 时期 北伐战争 时间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标志 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蒋介石叛变革命 镇压人民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发动内战 实行独裁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取得...

    篇三: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历史 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 70—20 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 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

      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

      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 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

      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 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 《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 13 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 官渡之战,P103 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 年,曹丕,魏,洛阳 221 年,刘备,蜀,成都 222 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 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 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 P34 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 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 [ 考试说明]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

      1206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 [ 考试说明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 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 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

      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 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

     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 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 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 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七、郑和下西洋 北:P127-128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P128-129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八、“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历史影响 北:P129 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北:P130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 [ 考试说明] ]科学技术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 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 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六、四大发明 北:P40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 北:P87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二)印刷术 北:P40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

    篇四: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考霸宝典第 1 页 共 57 页初中历史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 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 公元前 21 世纪。

     2.约 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 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战胜 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 牧野大战。商灭,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又称 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 巩固统治,西周实行 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 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 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 诸侯。诸侯必须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 镇守疆土,战时 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 造型雄伟)和 四羊方尊( 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 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 公元前 770 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 东周”。

     东周分为 春秋和 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 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 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 城濮大战后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 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 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 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考霸宝典第 2 页 共 57 页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牛耕。牛耕:最迟 春秋末年使用, 战国推广。铁农具:

     春秋出现, 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 李冰为秦国修筑的 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 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 356 年,秦国。

     2.内容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 龟甲或 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 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 论语》中,他提出“ 仁”的学说,主张“ 爱人”,“ 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 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中,他认为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 兼爱” 、“ 非攻” ,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 春秋无义战” ,反对一切战争。主张“ 仁政” 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 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 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第十课

      “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 221 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定都 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 皇帝 ,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 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 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

     、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 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 辽东)。南凿 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 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考霸宝典第 3 页 共 57 页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

     公元前 138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 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

     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 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 长安通过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 西亚,再往 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 西汉早期。

     2.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 蔡伦。意义: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 东汉时期的 张衡制造的 地动仪。作用 :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 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 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 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 张仲景著《 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 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 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起源于 古印度, 西汉末年(公元前 1 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 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 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 史记》,《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208 年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 年, 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东汉结束。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 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230 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 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 .西晋灭亡:316 年,内迁 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 年), 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 建康 。

     5.4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 前秦政权,前秦王 苻坚用汉人 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 年,大将 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 宋、齐、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考霸宝典第 4 页 共 57 页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 南朝” 7.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开发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自然条件)

     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社会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 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北魏,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 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 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 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 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 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 一千年。

     2.北朝的 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 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 端秀清新,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 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 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 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 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

     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 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 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南至 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考霸宝典第 5 页 共 57 页(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 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8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8 618 年,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 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 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 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注重 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曲辕犁和灌溉工具 筒车 (3)陶瓷业:越窑 青瓷、邢窑 白瓷和 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 长安、 洛阳、 扬州和 成都 。

     2.长安城内分为 坊和市,坊是 居民住宅区,市为 繁华的商业区。

     3.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开元盛世” 。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用 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

    篇五: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

      历史课本中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掌握,想在历史中考时取得好成绩,就要认真学习这门课程。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

      (1)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2)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3)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4)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中法战争(1883—1885 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清朝晚期:《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伊犁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北洋政府时期:《二十一条》(1915 年)、《俄蒙协议》(1912 年)、《中俄声明》(1912 年)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 年)

      一、

      1、唐朝著名的诗人有被推崇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作有“诗史”之称。此外,还有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时期的白居易。

      2、唐朝书法成就最高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他们的书法特色被誉为“颜筋柳骨”。

      3、盛唐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4、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其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精美的壁画、彩色塑像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二、简述辽宋“澶渊之盟”的情况:

      1004 年,辽对北宋发动进攻,逼近澶州,威胁东京,宋真宗依寇准劝说勉强亲征,重创辽军。1005 年,宋辽和议:北宋每年向辽交纳银、绢等“岁币”,宋辽皇帝互称兄弟。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这次和议对北宋虽然是屈辱的,但北宋和辽保持了长时期的相对和平,有利于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民族融合。

      三、简述岳飞抗金的情况:

      (1)岳飞抗金的原因: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南下侵扰,一路烧杀抢掠;南宋的一些将领力主抵抗,岳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岳家军取胜的原因:纪律严明,得到广大民众的爱戴和支持;岳家军作战勇敢;岳飞善与部下商量,有谋略

      (3)败因:宋高宗消极抗金;秦诬陷

      四、

      1、隋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桥。

      2、唐朝晚期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经卷卷末注时间为“咸通九年”,即公元 868 年。

      1 贞观之治(措施):——唐太宗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4)、大兴学校,发展科学。(5)、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 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 开元之治(措施)——唐玄宗前期

      (1)任用贤相:姚崇,宋璟。(2)整顿吏治。(3)重视农业生产。

      (4)改进农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

      4、清朝前期为实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及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抗击沙俄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和中俄《尼布

     楚条约》的签订。(4)对达赖(顺治)班禅(康熙)的册封,及驻藏大臣的设置。(在西藏)(5)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在新疆)(6)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祖国。

      5“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因此,清政府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了闭关政策。

      影响:积极影响:对西方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消极影响: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教训):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的落后,要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和与时俱进,毫不畏惧地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去。

      1.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2.初中历史常考知识点归纳

      3.初中历史知识点全总结

      4.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5.初中历史知识重点总结

    推荐访问:知识点 归纳 初中历史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