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正文

    活法三利他读后感

    时间:2022-02-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法三利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活法三利他读后感

    活法三利他读后感

    篇一:活法读后感

    《活法》读后感

    首先感谢杨董事长先生对于我们的厚爱,让我们学习稻盛和夫《活法》系列丛书。

    当打开《活法》一书的目录,书中每一小节的目录标题都是鼓人进取的励志短语。再细读文中的字字句句,在简单质朴的语句里面蕴含着引人深思的人生哲学。

    《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先生很善于总结,通过其亲身的经历用简单语言阐述了人生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王道及价值的“活法”,书中阐述的道理与实际生活很贴近,是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稻盛和夫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种下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样的果实。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认知,他成为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位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的公司的成功大师。通过阅读完《活法》系列丛书更进一步重新审视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实现理想的原则、修炼灵魂的心志、利他之心的命运。

    1、实现理想的原则

    稻盛和夫提出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这是一条人生法则---心态决定命运。人的一生要有追求理想欲望,同时我们做事要有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你会遇到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坚持自己的可能性,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就是成功的。

    每个有生命存在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要实现这些得有必备前提---在所做事时要考虑达到每一个细节。当然不仅在工作中需要这种状态。在我们生活中想要做成某件事,首先要描绘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的过程在头脑里模拟演练,一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同时,敢于设定很高的合格线,反复思考推演,在头脑里让理想和现实完全重合,这样做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的成果。换言之,就是要对这件事持续抱有强烈的愿望。

    通过稻盛和夫经验和体会表明:有趣的是,事先能够清晰看到的事物,最后

    1

    一定能以“完美无缺”的状态出现。相反,事先形象模糊的事物,即使做出来,也达不到“完美无缺”。

    2、修炼灵魂的心志

    稻盛和夫先生说到修炼灵魂就是要磨练人格和心志。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要脱离“伪”、“私”、“纵”、“奢”四种烦恼。不可虚伪,不可自私,不可奢侈。要言行高洁,严于律己。这是身居高位领导者应尽的义务,是同身份地位相应的高贵的精神素养。“要走人应该走的正道”,这简直像小学里的道德说教----有人或许会嘲笑。但是,正因为我们大人并不遵守小学生也懂的起码的道德,所以今天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才会如此混乱动摇,人心才会如此扭曲荒废。正确的为人之道决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它就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类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格外

    重要。不仅领导者需要磨练心志、提升心性,所有的人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不仅要机敏,而且要正直;不仅要提升能力,而且要塑造人格。这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带着比呱呱落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抑制自我放纵的情感,

    让心宁静,让关爱之心萌芽,让利他之心滋长,哪怕是一点点。让我们与生俱来的灵魂向美好的方向变化,这就是人生的目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就像砂纸一样砥砺我们的心志。怎样才能磨练心志、净化灵魂呢?

    用稻盛和夫自己经验中归纳出“六项精进”可以诠释: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②谦虚戒骄;③天天反省;④活着就要感谢;⑤积行善、思利他;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3、利他之心的命运

    稻盛和夫《活法》一书中提到“利他”之心,“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其实“利他”很平常,根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比如,想给小孩子吃好的东西,想看到妻子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为,只要是出自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就是已经是利他了。不仅为了家人努力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而且要扩展到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大范围的利他。

    2

    在弱肉强食的商界里,把“利他”之心的信仰如实的表达出来,并且自己坚持认真实践。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

    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老子说:“知足者富。”这就是“知足”的人生态度。还有一句格言:“当你想要的东西无法到手时,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东西吧。”“满足是圣贤之宝”,知足带来人心的安定,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去实践。知足的生活方式绝不指安逸现状,不作任何新的尝试、停止不前、有气无力、暮气沉沉的那样一种生活态度。

    懂得因果法则就能改变命运。从长远看,诚实的人,坚持行善积德的人不会总是倒霉;而懒散的人,不负责任的人也不会一直荣耀。的确,有人干了坏事却未见恶报,因为他运势尚佳或者侥幸逃脱;有人做了好事却未见善报,因为他时运不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状况逐渐修正,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大家各得其所,进入应有的境遇。原因和结果之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原因和结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来形容。短期来说或者不尽然,从长期来看,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因果报应。

    宇宙的意志就是让我们降生于世,授予我们不可重复的人生,并让我们自然的成长发展的这个过程,就是为了让我们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地反省,提升心性,严格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不懈地磨练心、提升人格。

    设计部:

    20xx年5月13日

    篇二: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我深深被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所折服。对这本书感触颇深,更知我们的人生需要更多的“精神粮食”,我们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提高才得以升华。稻盛和夫是两大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创始人,是日本唯一在世的“经营之圣”。他很善于总结,他通过其

    3

    亲身的经历为向我们阐述了简单人生的有价值“活法”,并希望其毕生总结出的人生哲学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最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书中的道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简单道理,但就是这些简单的道理,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活法》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更加明确了做人做事的原则。其实他的企业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都很简单。首先如何做人,必须要具有以下五颗心: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其次如何经营,要具备正直,诚信,奉献,热情。就是这些简单的理念,帮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帮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于算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终在学会不了如何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纳闷他在商业世界中也会慢慢地消失,甚至成为了商业丑闻的主角。

    稻盛和夫先生在做事情时总是坚信锲而不舍必定成功,他认为,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从而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对待困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了,而稻盛和夫认为,无能为力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再努力一下没准就能看到好的结果。竭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能成功。在稻盛和夫的经历当中,他要我们要学会懂得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细节,去观察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最后是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在他的书中,可以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保持在最低。并且时时在反省自己,“是否还有些许的私心”?他认为,能力和智慧,是用来利益社会的,自己小小的身躯,能享受多少呢?这种实践,就是小我与大我既有分别又有完美的合一。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会无私奉献,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不断约束,反省自己,从而带动整体的成长,提高整体协作效率。

    另外,我还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种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

    4

    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私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得到良好配置。其实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并不会得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像博弈论一样,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不如每个人作出让步,为共同的利益而战来得好。只有追求整体利益,社会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其实,就如同书上所说,利己和利他总是辩证的关系,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立足于更大范围的个人行为上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单位中的利他在大单位看来就转变为利己了。当我们帮助同事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共同的公司做贡献;当我们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我们所处的社会谋福利。这样一来,既是利他,也是利己。

    《活法》这本书,有很多很多积极的哲学观和人生观,需要我慢慢的去领会与品位。并且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是不能用语言形容的。在这里,我以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整体评价来作为我读书笔记的结尾,以此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当中,我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的一个人:心态良好,为人豁达,富有原则,公私分明,懂得感恩,为人谦逊,善于自省,乐于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工作,学习道盛和夫的优良品质和成功的经营理念,尽所能做的更好。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尚未发现的品质,我会努力进行进一步的钻研与探讨的,在此也感谢老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

    篇三: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后,深深被他的哲学观和人生观所折服。其实他的企业经营哲学和生活哲学都很简单,就是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等等。就是这些简单的理念,帮助了稻盛和夫走向成功,也帮助了京瓷走向成功。而很多精于算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最终在商业世界中慢慢地消失了,甚至成为了商业丑闻的主角。

    其实有的时候,做人是很简单的,成功也是很简单的。稻盛和夫谈到他自己

    5

    的成功时,也说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就是拥有强烈的愿望,推崇高尚的价值观,并执着地对待工作而已。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我很喜欢里面提到的松下幸之助先生的“水库式经营”,他说经营企业就像修建水库一样,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左右并能保持一定的数量。用到企业经营中,那就是当企业景气时要为不景气做好准备,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做到未雨绸缪。这种经营理念在许多企业身上都能够看到。譬如国内的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一直强调要备好棉袄过冬,要事先想到企业可能会陷于危机,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准备充足的现金流,去迎接企业惨淡经营的寒冬。可以说,这种思想对于保持企业的危机感与进取心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当稻盛和夫谈到成功的两大要素时,他列举了乐观与悲观这对矛盾的极致应用。在事情的推敲设想阶段,需要积极的乐观心态,而在设想向具体计划转移时,则应该以悲观的理性分析为主,必须想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慎重、小心、严密地推敲计划。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只有以乐观的心态去设想问题时,才会放开了去想问题,才能吸收一些看似不可行但实际很有前景的好主意。而在计划阶段,悲观点才能做到布局谨慎,思考周密。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这两者间权衡不好,以至于错失了很多机会,甚至酿成很多苦果。有的人在设想问题时,以悲观的态度对待之,结果很多本来很好的点子都被否定了,其实它们只是暂时不具备完成的条件而已,将来没准很有前景。还有的人在计划和执行时过于乐观,以为自己资源充足就能做好一切,结果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被忽略了,最终导致整个计划系统的瘫痪。其实这乐观与悲观的应用也是对人心态上的一个考验,能做到适时,适事,适势才是强者。像李嘉诚所说的一句话: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要带点悲观去看待它;光景坏时决不过分悲观,要带点乐观去看待它。这种平衡的思想用我们的古话说则叫中庸。

    稻盛和夫先生在做事情时总是坚信锲而不舍必定成功,他认为,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应该相信自己还有潜能,从而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对待困难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了,而稻盛和夫认为,无能为力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再努力一下没准就能看到好的结果。竭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

    6

    能成功。

    在第一章里面,我比较喜欢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的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只有身处一线,亲身感受,并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才能深刻地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说得好,答案总是在现场,一切创意也都在现场。大多数企业不断地进行市场分析,不断地接触顾客不正是奉行这一原则吗?

    在稻盛和夫的经历当中,他要我们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给我的启示就是凡事要多用心,要多注重细节,去观察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稻盛和夫先生有一道“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思维方式指一个人的原则和方向,在今天的企业用人当中,思维方式可能不是企业一开始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企业招揽人才之初,主要着重人在热情与能力上的显现。一个人有能力,有热情才能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集团做出价值。在我个人的观点里,在这两者间,我是觉得热情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有热情至少说明你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你也能够为公司的成长而努力工作,如果能力不够,只要你有热情,那么能力是可以在公司的成长氛围中慢慢提升起来的。但空有能力的话,如果你不能付出百分百的的热情,那对公司的作用也不会很大。有些人自恃能力卓越,不会站在团队的角度把一些机会让给其他人,从而带动整体的成长,甚至会不把公司和其他同事放在眼里,结果影响了整体的协作效率。这种人在公司和团队当中也只会起到负面作用。韦尔奇也说过公司里最棘手的人是那些有能力但是却不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人,这些人现阶段能够创造良好的业绩,但是却不擅长引导团队成长,不会从公司的利益上去考虑问题。虽然棘手,但是韦尔奇最终的选择还是果断让这些人离开。因为这些人空有能力,对公司和团队缺乏基本的热情。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高尚的企业家,他也主张把对领导者的考核标准中加进更多“德”的比重,不能一味地强调“才”。他强调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然而,他说道,目前的领导挑选方法本身还是存在着问题的,很多组织的领导不是以人格而是以才华和能力作为单一的选拔的标准。与人格相比,现在的人才配置普遍更重视用考试结果和测评成绩表示的能力。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能够在纸上显现出来的东西通常比较直观,而人格这些东西却只能靠慢慢去挖

    7

    掘,因此企业招揽人才之初通常偏向于选取最为直观的办法。他们想,与其重视人格这种模糊的因素,还不如重视才华这种容易直接带来成果的要素来选拔领导。然而小赢凭智,大赢靠德,无德者对整个企业来说最终也将会成为阻碍因素,因此虽然选人之初难以直观地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加强对人思想道德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无德者,难担大任。商界当中,很多一时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就败在“德”字之下。黄宏生、黄光裕等人因为过不了“德”这一关而走偏了,铸下大错。而柳传志、王石这些人因为恪守企业家精神,不违背企业道德而受世人推崇至今。我们的古人一直强调德才兼备,到了现在,这些传统观念都依然是值得我们永远恪守的金玉良言。

    当读到第四章的时候,我被稻盛和夫先生那种利他精神所感染了,我甚至一度相信,他的活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道,是一种无人能及境界。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对待利他精神的:为家人工作,帮助朋友,孝敬父母,通过这种虔诚而细小的利他行为一点点地延展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那样的大规模的利他行为。稻盛和夫先生是那么想的,也是那么做的。他主张降低长途电话费,不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一定合理的利润就好,让广大国民都能付得起钱,打得了电话。他还为了整体的国民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产品竞争,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这种利他境界,我想能够匹敌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为自己私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得到良好配置。其实追求个体的最大利益并不会得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像博弈论一样,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不如每个人作出让步,为共同的利益而战来得好。

    只有追求整体利益,社会资源才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有的人说,人生性就是自私的,当连自己的需求都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怎么去进行利他呢?其实,就如同书上所说,利己和利他总是辩证的关系,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如果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事物,立足于更大范围的个人行为上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单位中的利他在大单位看来就转变为利己了。当我们帮助同事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共同的公司做贡献;当我们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为我们所处的社会谋福利。这样一来,既是利他,也是利己。在实际的企业运作当中,稻盛和夫先生是这样诠释他的经营活动的:不要以为只要公司赚钱就可以了,应该也为合作方获取利润,还应该为消费、投资方、区域性利益作出贡献。在现

    8

    实的商业活动中,我们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宝洁公司设立客户生意发展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经销商更好地发展。因为宝洁认为,只有经销商发展起来了,自己才能够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更好地成长。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总是向员工强调不要紧盯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公司应当帮助客户赚100块,然后自己再从他们那100块中拿5块。想到利他,我又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关于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成长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现个人价值,第二个阶段是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第三个阶段是为社会带来价值。我想,这也就是利他精神由微至广的一个发展历程吧。

    本书中第五章的标题是“与宇宙相和谐”,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受“看不见的手”所驾驭,第一只手是命运,第二只手是从根本上掌控人生的无形巨手,叫“因果报应的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命运和因果定律,这两大原理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他认为,思善事,做善事,就能将命运引向美好。人类一方面受命运的支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善事善行来改变命运。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迷信,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生活态度,是心灵上的一种有利趋向。因为这个法则可以不断地去鞭策人们去拼搏进取,战胜困难,同时日积一善,积善成德。三尺之上有神明,不要抛弃对上天、对自然基本的敬畏,这样才能做到自律,做到谦逊,做到布施,做到忍让。有人说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平时也很努力工作,可生活却屡遭不幸,为什么做好人没好报,付出之后没有收获呢?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命运一时凌盛与因果法则罢了,只要他不放弃,到时他一定会得到应得的收获的。有的时候,因果报应法则难以被人看清并轻易相信,是因为人们只用很短的时间来衡量和判断事物。思想、言行作为结果表现出来还需要相应的时间,在两三年这个短暂的时间单位里难以看出结果。这正应了中国的古话: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长远地来看,诚恳地不吝惜善行的人不会永远时运不济,而懒惰、敷衍了事的人不可能荣华一世。

    写到这里,我想也差不多结尾了,但我对稻盛和夫先生的崇敬之情却不会到达尽头。在这里,我以对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个整体评价来作为我读书笔记的结尾,以此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在《活法》通篇当中,我读到了稻盛和夫先生是这么的一个人:心态良好,为人豁达,富有原则,公私分明,懂得感恩,为人谦逊,善于自省,乐于进取??当然,还有许许多多我尚未发现的品质,我会努力进行进一

    9

    步的钻研与探讨的,在此也感谢老师所提供的阅读材料

    10

    推荐访问:注重公私分明读后感 利他 活法 读后感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