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时间:2019-03-1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学生特点】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设计理念】

    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

    【重难点】

    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写给子期的挽歌、音乐《高山流水》。

    2、学生准备:

    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也说几个类似的词(出示:杨柳依依)引导学生说词。

    2、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

    3、仔细看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4、过渡:

    平时如果有意识的积累这些词语,对提高写作一定有帮助。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古人还能用音乐表现。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咏至今,它记载了两个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二、整体读文

    1、师: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大声读几遍,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别读破句子。

    教师评价。

    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指导、范读。

    3、学生齐读。要求:

    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抑扬顿挫。

    4、师:你们觉得文言文难读吗?

    (学生回答。)

    师: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难度是因为我们平常接触文言文太少,并且对文意不理解。老师这有划好节奏的课文,你们再来读读看。

    (幻灯出示。)

    5、指名读,齐读。

    三、初解绝弦

    1、师: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标题吧!“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学会变通。)

    3、师:除了标题提到了伯牙不再弹琴,还在哪里也提到了?

    (生答。)

    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答。)

    四、再解绝弦

    过渡: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

    1、何为知音:

    师: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谢地方没读懂?分别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

    (全班交流。)

    ⑴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

    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

    ⑵师: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生答。)

    ⑶反复朗读“善哉,……若江河”。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4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名师教学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