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精美散文 > 正文

    高中语文,专题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第01课时)试题(含

    时间:2021-09-1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 1 1 )

    1.走近作者

    蔡元培(1868—1940),字

    ,号

    ,浙江绍兴人,近代民主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清廉正直,耿介拔俗,终身为教育救国的理想而奋斗。毛泽东誉之为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曾给自己立下三个原则,后人称之为

    ——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2.演说背景

    1916 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他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走上了北大校长的职位。

    3.关于演讲词 演讲词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辞。演讲词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词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因此,演讲词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三个特点。

    4.关于北大 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 年 12 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北大校徽由鲁迅先生于 1917 年 8 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5.给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注音。

    肄(

    )业

    提携(

    弭(

    )谤

    造诣(

    砥砺(

    矫(

    相勖(

    訾詈(

    店肆(

    商榷(

    长(

    )斯校

    切磋(

    裨(

    会晤(

    1.鹤卿

    孑民,革命家

    教育家

    科学家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三不主义”

    5 5..yì

    xié

    dǐlì

    jiǎo

    zǐlì

    què

    zhǎng

    cuō

    1.本文中心突出,思路清晰。那么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认真阅读课文,理出本文的思路。

    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并且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和精心构思。

    结构: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

    ①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②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③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2.本文作为演讲稿有很强的针对性,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分别是针对什么社会现实提出的?在课本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

    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提出尊师爱友的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3.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个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得腐败不堪; 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他在学生中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饮酒,不纳妾、不打麻将的基本戒条。另,还提倡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正当的趣味。

    5.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指摘(zhāi)

    数载(zài)

    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会晤(wù)

    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

    C.提携(xié)

    肄业(yì)

    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

    D.敷衍(yǎn)

    切磋(cuō)

    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入法科者尽可肄业..(肄业:就学)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

    B.二曰砥砺..(砥砺:培养)德行。

    C.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商榷:商讨)可也。

    D.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___________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②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___________所染。

    ③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___________,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A.爱惜

    风俗

    必须 B.爱惜

    流俗

    必需 C.爱护

    流俗

    必须 D.爱护

    风俗

    必需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旋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北大的古生物学专业后继有人了,人大附中的余逸伦通过北大自招考试,以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考入元培学院。

    B.1905 年 4 月,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

    C.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光绪皇帝实行的新政大都被消除,但变法期间办起的京师大学堂保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 D.蔡元培北京故居位于胡同西口,院子坐北朝南,是东西各三进的院落,建筑面积近 370平方米左右,自 2009 年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8.下面是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殷切希望,请用对偶句概括蔡校长的希望,字数在 20~30 字之间。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

    ?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1.下面的三个反问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分别放在何处? A.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B.又岂本心所愿乎 C.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甲: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这个句子运用连锁推理的方法,深刻说明了宗旨正大的重要性。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外人常常批评北大校风腐败,认为来这里求学的人,都有做官发财的思想。

    C.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蔡元培在这里是要大家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原来的陈腐观念。如此,就不怕别人讥议了。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与上文“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形成对比,从反面说明了“志在做官发财”的危害。

    3.“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4.该段文字最后说“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文中讲了哪几点理由?请简要概括。

    5.下列关于本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蔡元培先生向北大学生提出的第一点希望是“抱定宗旨”,就是要抱定求学、研究高深学问的宗旨,并且强调这个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B.本段文字紧扣现实,针对性强,蔡元培先生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进北大只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发财的现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C.为了加强说服效果,蔡元培先生采用了正反对比、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酣畅。

    D.蔡元培先生善于运用对偶句、反问句,文章句式整齐,言辞恳切而有力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6.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7.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存在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简要探究产生这样的弊端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 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 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

    ⑦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

    ⑧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

    ⑨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够说大学精神的建立与养成。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1.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的独立自由相当脆弱,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咄咄逼人的权力、巧言令色的功利和匍匐在地的庸俗。

    B.通识教育既要解决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来的混乱和分歧。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

    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培育和自省。

    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一至三自然段,从青年来到大学的目的入手,论述大学的要义是让青年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并概括了大学的三种精神。

    B.文章四至八自然段,从大学精神的自由、通识及德性三个方面,通过引证具体论述了它们的内涵,及对于大学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九自然段,指出中国的大学现状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甚远,并呼吁早日建立和养成大学精神,让大学成为国家社会的“轴心组织”。

    D.全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的历史意义,再旁征博引论证了大学的三种精神,最后针对现实呼吁建成真正的大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

    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

    D.大学里的师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1.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A 项,“载”(zǎi);B 项,“聘”(pìn);D 项,“裨”(bì)。

    2.B 【解析】A 项,怡—贻;C 项,渡—度;D 项,弛—驰。

    3.B 【解析】应为“磨炼”。

    4.B 5.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 项,“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B 项,“胸无城府”: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也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C 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D 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6.A 【解析】B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精神”。C 项,搭配不当,可将“消除”改为“废除”。D 项,重复赘余,应把“左右”“近”去掉其一。

    7.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⑥④句总说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所以⑥④句打头;③②句谈今天与昨天的关系,故紧跟⑥④句;①⑤句说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放在最后。故选 C 项。

    8.品行谨严不染流俗无害根基,娱乐正当无亏道德有益身体。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及正确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从中找出蔡元培从正面提出的希望及从反面否定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最后用对偶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一)

    1.甲:C 乙:A 丙:B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如甲处,根据“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可知,后面应该接 C;乙处,根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可知,后面应该接 A;丙处,根据“误己误人”可知,后面应接 B。

    2.A 【解析】说明的是“知大学之性质”的重要性。

    3.这样写意在说明北京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校,直接鲜明地指出北大的学生们应当以研究高深学问为自己的求学宗旨,引人深思,引出下文。

    4.正面:宗旨正大,学校各方面才能日趋正轨,学生才能学有所成,才能造福于社会。反面:学生无心向学,会败坏校风,有害于社会,误己误人,甚至误国。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作者在论证时是从两个角度展开的,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5.C 【解析】这段文字没有比喻论证。

    6.第一句是第一层,提出本段中心话题。第二层从第二句至“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概述旧宗旨的种种弊病,并指出北大学子应该有什么样的宗旨。第三层从“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至“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为什么必须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最后一句是第四层,呼应第一句,结束本段演说。

    【解析】先明确该段文字是总分总的关系,找到总领句、总结句,然后对中间部分划分层次,划分时要注意各句所讲的内容。

    7.弊端:学生多为做官发财而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对于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①受做官发财的思想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急功近利,日趋庸俗化。(言之有理即可)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概括弊端时要注意,不能仅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还要考虑教师这一角度。探究原因时,一要结合文本,二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 项,属于偷换概念,在文章第⑤段有“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之语,这里是“排除”而非不重视。

    2.D 3.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属于改变范围,文章第②段有“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之语,这里的关联词为“或”是选择关系,有其一即可,不是表并列关系的“和”。C 项,属于颠倒错位,文章第④段有“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之语,选项则把它颠倒过来。D 项,属于混淆已然未然,第⑨段中有“而何时大学能成为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之语,注意其中的“何时”之词,说明其未然,而选项中却有“成为了”一词,表明其已然,所以错误。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兰思想的集中体现。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文章思路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容有底止当轴日偷

    鲜相勖訾詈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一、

    二、三。 【积累·整合】 关于演说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 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人所敬仰;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蔡元培讲演集(NEW)》(马燕编)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作为一个革命家、思想家,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广博知识。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在演说录集中我们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从他的演说词中,我们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包容性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感受·鉴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演说词。它具有优秀的演说词的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出蔡元培先生先进的教学思想。 1.作为演说词的特点

    本文在行文结构上开门见山,接触正题,以校长的身份,提出对学生约法三章,层层深入,说明了演说的意图,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以至于学校的前途,有针对性,能抓住听众的心理。每天段的开头句都是该段的中心句,不旁逸斜出,便于听众把握演说的要领,并能引发听众的思考。演说的内容做到了中心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讲得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感召力,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在语言上,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严肃中还有体帖,可谓语重心长。 2.内容上的特点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避矛盾,虽寥寥几语,可对现实的分析却精辟透彻。可见作者对北京及北京大学的了解程度,并在任职伊始,就指出了北京大学的发展方面。作者在接任校长的职位之前,就向汤尔和先生,了解了北京大学的情况,所以确定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学实际知识,放开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不到十天的日子里,就聘语积学而热心的陈独秀先生,解聘不称职教师,让学生乃至于社会看到了改革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作者针对北京社会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对学生提出了德育的新要求,做到了有的放矢。希望学生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修心养性,能以天下为己任,经身作责,担当起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对敬爱师友的要求,可以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另一侧面。显然只有这样,才会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3.关于图书一事。

    蔡元培先生一贯对图书和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开幕及中国版本展览会开幕典礼上致词,强调科学家对于图书的重视。在他的心目中,图书馆是学校之外的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在任职演说上,他就把充实图书馆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改革的日程中。且在书籍的内容上也做了说明,这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出的书籍更新旧的观念,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任职后,他曾亲自为图书馆筹募资金,开源节流,以购图书,还曾向社会倡导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见,蔡元培先生对图书馆的一往情深。

    【拓展·延伸】

    1998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国的现状,清醒得认识到,要想变革必须先行培养人才,于是他走上了倡导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方针政策,力图打破封建主义坚固的落后教育堡垒,培养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于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际1923年离北大)。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树立了良好校风,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再次,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就在作者任职两年半之后的1919看,他曾写宣言〈〈我绝对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一度要求辞职。辞职理由有三点:第一,校长的身分为半官僚性质,于是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有着无数的繁文缛节,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无法达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约束,令人窒息,对新思想如同对待“洪水猛兽”,强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将人沾染上污浊。蔡元培先生虽然态度坚决,但并未能辞去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因为北京大学离不开他。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毛泽东尊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颇有鲁迅遗风!

    颇具匠心,有功底。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就任 课时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