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教案反思 > 正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17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妈妈们拎着水桶回家的路上,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水太重啦!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读句子,我问学生: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精选文档)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妈妈们拎着水桶回家的路上,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水太重啦!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读句子,我问学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水很重呢?学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从‘一桶水可重啦’看出水真的很重。”有的说:“我从直晃荡知道水很重。”有的说:“我从妈妈走走停停也知道水很重,她们拎得很累。”还有的说:“我从妈妈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知道这桶水很重。”于是,我把“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用红色标出,让学生读读句子,把如此的不堪重负读出来,而在齐读的时候,学生们读着读着,一个个趴向桌子,似乎真的没有力气似的,我笑着说:“你们让我知道这桶水真的好重啊,我们读着都快没力气了,真累啊。那这三个儿子看见这么重的水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创设生活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3、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2: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4: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交流二:(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用心地设计每一节课,真正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的境界。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

      《三个儿子》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教学本课时,我是这样教学的的。

      一、识字学词的重点落实———图像、动作识字:利用课文插图的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桶”“拎”等,十分形象,极富童趣。如动作识字:让儿童做动作体验“拎”与“提”,结合字形认识字理,贴切自然而又充分到位。又如集成识字: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生字组团出现,像“嗓子”“胳膊”“晃荡”三个轻声词语的一起出示,从“胳膊”连带出“脸”“肚”“脑”“腿”等。再如全程识字:将识字学词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沉甸甸”的含义,“拎”的字形深化,都是在课文深读探究处结合进行的。这样的识字教学,真正体现了能在读书的过程中重其所重。

      二、寓导于读的实践取向———课的开始初读(自由读),到识字学词的读句子(重点读),再到比较三个儿子的启情读(轮流读),理解老爷爷的话的深读(探究读),确实体现了“读”占鳌头的课堂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作多少主观分析,只是引着学生去读,相机指导。体现低段语文课堂的本色。

      三、重点探究的方式转身———“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在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了学生的质疑: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如何重点探究这一疑点?让学生用读的方式自己解决。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读!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了这桶水很重,仍是读!妈妈是怎么提着这桶水的,读!于是,读中议、读中演、读中体验,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原因。在异议的基础上求认同,这是探究,在偏见的再思中求真知,这是提升。

      四、对话氛围的亲和生成——学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这一重点句,语气较*淡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肯定优点,这句话中的“说”可以换一个字,学生说是“夸”。水到渠成,又说“现在你就是这位妈妈,请你夸夸儿子吧”,就这样学生自然地读出了理解,读出了感情。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点拨、化解、提升都是在这种极富亲和力的对话中实现的。什么叫“润物无声”?这应当是最好的写照。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4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孩子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孩子们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孩子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学习课文时,我让孩子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孩子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夸自己孩子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孩子的母亲说自己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孩子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孩子们将2个夸奖自己孩子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孩子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孩子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孩子读出这三个孩子的表现。读到翻跟头的孩子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孩子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孩子们读到那个帮助母亲提水的孩子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满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孩子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学生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表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父母的。然后我问孩子: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己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表演自己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父母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孩子?为什么?一孩子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孩子。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父母,不是在父母需要帮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是帮助父母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孩子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学习。就这样在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己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如果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孩子。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有专长,不帮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孩子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孩子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父母、没有什么专长的孩子,情愿要有能力,对自己不关心的孩子?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帮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5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

      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6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7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最后进行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给我惊喜:

      第一个孩子一站起来就提出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马上引来其他孩子的争相回答,于是,不用再揭示什么道理,孩子们已经通过读文、讨论、探究,自己领悟到了: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之后,我又趁势让孩子们谈谈“我们能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也明白了如何去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中。

      我再让孩子们谈对课文的其他收获。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把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改一改,改成有话可说,因为他的孩子很孝顺。”

      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个孩子有优点,那为什么他的妈妈却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8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要让同学充沛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小朋友讲多少孝敬家长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小朋友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朋友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同学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身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同学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同学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发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同学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同学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方: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小朋友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沛挖掘了同学的潜力,让同学敢想、敢说、敢做,使同学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阅读是同学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同学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同学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发明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时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小朋友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同学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协助小朋友“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同学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身的才气,从而促使同学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发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别,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同学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同学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同学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同学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协助同学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家长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同学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置“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同学孝顺家长的心愿,我安排课后作业让同学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和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同学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维护同学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小朋友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绩感,久而久之,才干使同学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9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孩子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父母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孩子们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孩子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孩子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学习课文时,我让孩子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孩子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夸自己孩子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孩子的母亲说自己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孩子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孩子们将2个夸奖自己孩子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孩子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孩子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孩子读出这三个孩子的表现。读到翻跟头的孩子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孩子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孩子们读到那个帮助母亲提水的孩子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满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孩子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学生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表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父母的。然后我问孩子: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己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表演自己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父母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孩子?为什么?一孩子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孩子。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父母,不是在父母需要帮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己的特长,而是帮助父母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孩子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孩子学习。就这样在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己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如果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孩子。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有专长,不帮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孩子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孩子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父母、没有什么专长的孩子,情愿要有能力,对自己不关心的孩子?试想,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帮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师:今天回到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母亲节快到了,你也可以回到家为妈妈做一件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从而导入课文。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角色的模拟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同桌学生之间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文中老爷爷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习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

      妈妈们拎着水桶回家的路上,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水太重啦!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读句子,我问学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水很重呢?学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从‘一桶水可重啦’看出水真的很重。”有的说:“我从直晃荡知道水很重。”有的说:“我从妈妈走走停停也知道水很重,她们拎得很累。”还有的说:“我从妈妈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知道这桶水很重。”于是,我把“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用红色标出,让学生读读句子,把如此的不堪重负读出来,而在齐读的时候,学生们读着读着,一个个趴向桌子,似乎真的没有力气似的,我笑着说:“你们让我知道这桶水真的好重啊,我们读着都快没力气了,真累啊。那这三个儿子看见这么重的水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自主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情感体验方法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展示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为解决这一矛盾,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于三个儿子的表现,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大都认为第三个儿子做的好。这时,我问学生: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4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

      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的话,讲述**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的话,读出**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的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

      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

      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

      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

      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5

      《三个儿子》是一篇令人思索的文章,文字虽浅显,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孝与亲,所当执。”面对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课就从这里开始。

      (一)品读三个妈妈的话

      我在学生的发现下出示了三位妈妈的话: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句一)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句二)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句三)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问:你听了这位妈妈的话,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读了(句二)说:“我听出来他的儿子唱起歌来非常好听,她妈妈说他的歌好听极了。”又有学生补充说:“我还听出了这个妈妈很骄傲,因为谁都没有他的儿子那样的好嗓子,他儿子的嗓子是最好听的。”“是啊,这位妈妈觉得拥有这样的儿子很令人骄傲,谁也来读一读?”学生们都拿腔拿调地读了起来,一个个都显得那么投入,都想把妈妈的那份骄傲表现出来。

      接下来在(句一)的解读中,学生能从“既聪明又有力气”想到了这个妈妈也是很自豪的,因为没有人能比得过她的儿子。

      而对(句三)的解读中,学生想到了“谦虚”,说这位妈妈非常谦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么,第三个儿子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地方吗?我把疑问抛给学生。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可能这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虽然也会唱歌,但嗓子也就一般,不是特别特别的好听,所以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又有学生说:“可能她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也不是特别的聪明,和别的孩子也差不多,所以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还有学生说:“因为她妈妈觉得他儿子的力气也不是很大,所以觉得不必要说什么。”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已经明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并不是真的没有,而是他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可能很普通,他有的东西别人也有,所以觉得不值得一说而已。

      最后请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位妈妈的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前两位妈妈的骄傲和自豪,第三位妈妈的谦虚。

      (二)体会一桶水的重

      妈妈们拎着水桶回家的路上,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水太重啦!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读句子,我问学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水很重呢?学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我从‘一桶水可重啦’看出水真的很重。”有的说:“我从直晃荡知道水很重。”有的说:“我从妈妈走走停停也知道水很重,她们拎得很累。”还有的.说:“我从妈妈的胳膊也痛了,腰也酸了,知道这桶水很重。”于是,我把“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用红色标出,让学生读读句子,把如此的不堪重负读出来,而在齐读的时候,学生们读着读着,一个个趴向桌子,似乎真的没有力气似的,我笑着说:“你们让我知道这桶水真的好重啊,我们读着都快没力气了,真累啊。那这三个儿子看见这么重的水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感悟三个儿子的做法

      学生很容易地从课文中找到三个儿子的做法,他们分别是:(出示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逐句出示下,我让学生感悟儿子的做法。学生说到了第一个儿子翻跟头时像车轮在转,说明速度很快,也看出了他的力气也很大。第二个儿子的歌声很优美,非常的好听,就像前面他妈妈说的那样,好听极了,教学反思《《三个儿子》教学反思》。对第三个儿子大家都认为他非常有孝心,因为他帮妈妈提水桶。这时娅娅说:“我觉得第三个儿子就是前面第一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他的力气很大,他妈妈才会说他既聪明又有力气。”学生们马上发出“啊”声,表示着异议。我笑着说:“你们认为是这样的吗?这个儿子是第一个妈妈所说的吗?”“不是的!”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那么谁来说说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到底是妈妈们嘴里的哪个儿子呢?”

      “我觉得应该是第三个妈妈说的那个儿子。因为第一个妈妈说的儿子是翻着跟头来的,第二个妈妈说的儿子是唱着歌来的,第三个妈妈说的儿子就是这个帮妈妈提水桶的儿子。这是对应起来的。”小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中马上有人附和着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于是,我又说:“那么,你现在还觉得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可说的吗?他的妈妈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也许是他妈妈觉得帮助妈妈是他应该做的事,所以觉得没有必要说。”“也许是他妈妈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像这样的事,他经常在做呢?所以他妈妈已经习以为常了?”

      那现在假如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对其中的谁说些什么呢?

      学生大都肯定了前两个儿子的优点,但有对他们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帮妈妈做点事。

      通过品读三个妈妈的话到感悟三个儿子不同的做法,学生们都已经领会到第三个儿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妈妈的爱,其他两个儿子虽然表演地非常出色,但却没有帮妈妈做事,令人有点遗憾。

      (四)回归并升华主题

      在感悟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后,学生已经被第三个儿子所感动,这时再拿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说说老爷爷眼里看到是哪个儿子呢?当然了,学生毫不迟疑地说,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

      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么辛苦啊!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来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生1: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不要一味地想着自己的想法而让妈妈不开心。

      生2:妈妈每天给我们洗碗很辛苦,我以后要多帮妈妈洗洗碗,可以让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生3:我以后妈妈让我买东西的话,会马上去,这样也可以帮妈妈做事了。

      生4: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拖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

      师:学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读读这句话,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的猜测虽然让人发笑,但也看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当我把意思说与学生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虽然现在还小,还是少年,但要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爱的同时也付出自己的爱,好吗?

      课就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我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们知道了我们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像那第三个儿子一样,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真正的好孩子。也正是在解读中,孩子们一个个学得津津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读出了人物的心情,读出了人物的感受。

      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在课堂是我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他们把对文本的解读读得淋漓尽致,比如前两个妈妈在夸赞时的自豪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假如再让学生加上动作的话,我想这份骄傲和自豪会凸显得更好。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6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

      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7

      《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开课时,用一个母亲给老人洗脚的同时,将这份孝道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的公益广告视频引领学生的情感投入。

      然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8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9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用质疑解疑为手段,深入文本进行研究,揭示文本主题

      “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二、教学时,我以感情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三个妈妈不同的心态,帮助理解文本主旨。

      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我设计了让孩子当作是妈妈,读一读妈妈夸奖儿子的话。然后随机采访“妈妈们”他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得?学生说的话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为我的儿子骄傲!我为我的儿子自豪!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在读第二个妈妈夸奖自己孩子的话时,我改变了方式,让一个学生读,然后随机找学生来评价他“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到了第三个妈妈那里,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那个妈妈的心情,学生说出了那个妈妈心情*静、*淡,那个妈妈很谦虚,而且学生真的读出了这样的语气。

      这节课让我很欣慰的是学生们朗读的很到位,读得有感情,在课堂上不是学生不会说,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才没的说,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就很容易能调起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个儿子》这一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生的潜力,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就能发挥得体。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给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没有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是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课文,读出神,读出味,通过读来体会。其次,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并从中升华情感。例如妈妈夸奖儿子的话,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大声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并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通过不断的朗读,评价,不用多讲,学生便知道了前两个妈妈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后一个妈妈说的话要读的*稳一些。整节课我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读书,让学生通过读比较三个儿子的不同,感受到妈妈的辛苦,让他们体会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更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将所学付诸行动,落实于实际生活之中去,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同时也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中主次不够清晰,在讨论老爷爷话的含义时做的不够充分;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教学中生字的学习与课文的学习分离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习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自主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情感体验方法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展示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为解决这一矛盾,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于三个儿子的表现,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大都认为第三个儿子做的好。这时,我问学生: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最后进行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给我惊喜:

      第一个孩子一站起来就提出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马上引来其他孩子的争相回答,于是,不用再揭示什么道理,孩子们已经通过读文、讨论、探究,自己领悟到了: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之后,我又趁势让孩子们谈谈“我们能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也明白了如何去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中。

      我再让孩子们谈对课文的其他收获。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把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改一改,改成有话可说,因为他的孩子很孝顺。”

      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个孩子有优点,那为什么他的妈妈却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4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最后进行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给我惊喜:

      第一个孩子一站起来就提出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马上引来其他孩子的争相回答,于是,不用再揭示什么道理,孩子们已经通过读文、讨论、探究,自己领悟到了: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之后,我又趁势让孩子们谈谈“我们能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也明白了如何去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中。

      我再让孩子们谈对课文的其他收获: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把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改一改,改成有话可说,因为他的孩子很孝顺。”

      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个孩子有优点,那为什么他的妈妈却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5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自主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情感体验方法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展示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为解决这一矛盾,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于三个儿子的表现,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大都认为第三个儿子做的好。这时,我问学生: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6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三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如识字教学不够扎实;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7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的三个妈妈,表现各不相同,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最后进行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给我惊喜:

      第一个孩子一站起来就提出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马上引来其他孩子的争相回答,于是,不用再揭示什么道理,孩子们已经通过读文、讨论、探究,自己领悟到了: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懂得关心自己的妈妈。之后,我又趁势让孩子们谈谈“我们能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也明白了如何去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他们对父母的关心、体贴,全化在一句句暖人的话语中。

      我再让孩子们谈对课文的其他收获。

      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应该把第三个妈妈说的话改一改,改成有话可说,因为他的孩子很孝顺。”

      我顺势引导:既然这个孩子有优点,那为什么他的妈妈却说没什么可说的呢?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8

      在感悟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后,学生已经被第三个儿子所感动,这时再拿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让学生说说老爷爷眼里看到是哪个儿子呢?当然了,学生毫不迟疑地说,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

      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么辛苦啊!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来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生1: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不要一味地想着自己的想法而让妈妈不开心。

      生2:妈妈每天给我们洗碗很辛苦,我以后要多帮妈妈洗洗碗,可以让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生3:我以后妈妈让我买东西的话,会马上去,这样也可以帮妈妈做事了。

      生4: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拖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

      师:学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三字经》里的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读读这句话,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的猜测虽然让人发笑,但也看出了孩子纯真的心灵,当我把意思说与学生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作为爸爸妈妈的孩子,虽然现在还小,还是少年,但要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最后,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吧,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爱的同时也付出自己的爱,好吗?

      课就在歌曲《感恩的心》中结束,我想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学生们知道了我们从小就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就像那第三个儿子一样,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的真正的好孩子。也正是在解读中,孩子们一个个学得津津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读出了人物的心情,读出了人物的感受。

      当然,由于时间的限制,我觉得在课堂是我还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他们把对文本的解读读得淋漓尽致,比如前两个妈妈在夸赞时的自豪表现得还不是很充分,假如再让学生加上动作的话,我想这份骄傲和自豪会凸显得更好。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9

      《三个儿子》是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节课教学是让新课程理念回归课堂的一个尝试。新课程强调的是对人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生活经验。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

      在实践中学语文,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围绕学生读书的主线来安排教学活动。通过示范读书,自主读书,合作读书,欣赏读书,探究读书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落实字词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示范读书,帮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读书兴趣;自主读书,展示学生的成功,增强自信;合作读书,互帮互学,扎实基础,体现真实的学习生活;欣赏读书,注重同伴引领,深化理解;探究读书,促进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和写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多识、写好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轻声字读音和汉字的书写。教师通过范读和范写来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在理解“即……又”和“沉甸甸”词语时,给学生提供了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落实词语的学习和生字的巩固。教学把识字、写字、朗读和理解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效益。

      3、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教学前和课堂上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于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争论:第三个妈妈不夸自己的儿子心情是难过,还是*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一个儿子呢?这一个儿子是哪一个呢?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这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探究。教师不给学生设计问题,而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和文本开展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多元理解:

      当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老爷爷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一问题时,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资源,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前两个儿子也是很爱自己的妈妈,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达的,也是妈妈的好儿子。”“第三个儿子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妈妈,是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了争论,教师不做评判,只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

      这节课的结尾能出现学生的质疑和争论,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的结果。是尊重,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是尊重,课堂上有了学生自己真实的声音;是尊重,学生对文本有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是尊重,教师有了循循的诱导和耐心的等待。尊重就要以人为本,还学生自己的、真实的课堂生活。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去追求华丽的包装、精彩的表现和轰动的效果,而是教师用真诚和爱心给每一个学生营造自由成长的时空,让学生敢说自己的心声。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的品质和生命。让新的理念回到我们的课堂,春风化雨,侵润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生陌生的环境中上的第一课时的语文课,学生的探究行为和合作学习还显单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张力不够,有待于继续努力。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小朋友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家长的经文。本课就是教育小朋友们孝敬家长的,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让小朋友们如何去孝敬自身的家长。我看了几遍课文想:有没有必要在课中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同学在我的深挖细抠中去感悟要孝敬自身的家长呢?可是我转眼一想,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那么小,给他们将孝敬家长的道理也不太懂,只有在引导小朋友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朋友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作为小朋友最应做到的是要孝敬自身的家长。

      学习课文时,我让小朋友们找出三个儿子在母亲心中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读出三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夸自身小朋友会唱歌,会翻跟头、力气大的母亲心里是无比的骄傲。朗读的时候语气是自豪的。只有一个小朋友的母亲说自身小朋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的心是*静的,朗读时是用*淡的语气。当我在指导小朋友们读三个母亲的话时,我发现小朋友们将2个夸奖自身小朋友的母亲说的话读的好极了。他们觉得会唱歌,会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好样的。

      读完3个母亲对自身小朋友的评价后,我出示图画,三个母亲各提着一桶水在路上走,让小朋友们看图读文找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小朋友读出这三个小朋友的表示。读到翻跟头的小朋友是入迷的;读到会唱歌的小朋友是陶醉的;可是当我的小朋友们读到那个协助母亲提水的小朋友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是若有所思的。我感觉他们心中充溢一种感动。我趁机将课文中对第3个小朋友的描述的句子用小黑板出示:他赶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拎着走了。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开始点同学读评议,再同座互读上台扮演读,小组竞赛朗读),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三个儿子中只有一个是爱家长的。然后我问小朋友: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小朋友?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三个儿子,有两个不心疼自身的妈妈,看到自身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却不帮妈妈提,只知道扮演自身的节目给人看。只有一个儿子是心疼妈妈,孝敬家长的,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我接着问:你喜欢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一小朋友说:喜欢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小朋友。虽说他没有特长,但他知道孝敬妈妈。特长可以花钱去学,而孝心是无价之宝。爱家长,不是在家长需要协助、关心的时候去展示自身的特长,而是协助家长做事情,减轻他们的负担。小朋友们都说要向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学习。就这样在读中,小朋友们不知不觉的感受到了要孝敬自身的家长道理。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在办公室讲述自身教学这课的感悟,为小朋友们终于明白了孝敬家长的道理而高兴。没有想到我们同室的老师说,假如他们选择儿子,就要那些会唱歌、会翻跟头、有特长的小朋友。他们的观点就是希望自身的小朋友学习好,有专长,不协助他们做事、不孝敬也无所谓。他们说其实小朋友们长大了也享不了小朋友们什么福,只要他们过的好,不找麻烦就够了。我当时心里一惊。不要孝敬家长、没有什么专长的小朋友,情愿要有能力,对自身不关心的小朋友?试想,一个连自身家长都不孝敬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爱的人,那他在社会上又会有什么作为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胜利的人士,只有心中充溢爱、充溢责任,他才会尽职尽责的去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假如是我,我一定要选择协助妈妈提水的儿子。我希望我的同学也是那没有什么特别地方却知道帮妈妈提水的小朋友。我的教育目标是让小朋友先学会做人再才是成材!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即: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在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基础上,特别是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会唱歌和会翻跟头的两个儿子在妈妈们眼中是那么优秀与之第三个儿子的“没什么特别”进行强烈对比。从而直奔文本中出现的学习伙伴提出的“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却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的这一思维聚焦点,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一来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使学生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为了让学生能对文本中的重点语句有更深刻地理解和对人物当时的感受有更真实的体会,就在课前带着学生玩了一个提水的游戏,考虑到学生年龄、体格比较小,因此装了大半桶水让他们提着走了不到十米路,学生在玩乐中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对于之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一重点句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理解文本语句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更应该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在读中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

      《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23课。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感人肺腑。课文叙述了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下面是我对《三个儿子》的教学反思。

      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学生感受了三个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以后,便直奔文本的思维聚焦点,那就是“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⑴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⑵想象性、移情性体验,通过闭眼听老师读,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继而小组交流,将表象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⑶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①学生对三个儿子前后认识的对比:

      首先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看法随之转变,认识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

      ②将儿子的行为跟妈妈辛劳反复对比:

      当学生提到一个儿子的表现时,反问学生:“此时,她们的妈妈在干什么?”当学生提到第二个儿子的表现时,也与妈妈辛苦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妈妈是如此辛苦地在提水,作为儿子,如果不去帮助妈妈,是不应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以此触动他们幼小的情弦,在真情感染中初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③三个儿子之间的行为对比,在对比中突出第三个儿子:

      最后的星级挑战题既是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拓展,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在《三个儿子》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有机融合,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力求体现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3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拥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设计意图』:

      在复习生字的`时候,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信息,但是,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通过联系生活,回忆**的夸奖,马上就使孩子们从枯燥中走出来,进入兴奋的状态,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孩子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回忆**的话,讲述**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把**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骄傲的**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的话,读出**的感情来。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的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在自读的基础上,找到了学习的内容:三个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在自悟的基础上,把自己就当成妈妈来读,读出**的语气和神态。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自读自悟的条件下,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把自己转化成**的角色,读了以后访问同学,其实时时处处都在提醒他们:你说的话是妈妈说的话。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然后再自由练读,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试图把“授之以鱼”转换成“受之以渔场”。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由收到放的过程。第一个**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电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的话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把**的心情用朗读来表现。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

      三次和文本的交流,把三个妈妈做了比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反应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设计这样三次交流,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表达以外,还设计了一个从“收”到“放”再到“收”的过程,让孩子学会了学习方法,能根据方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设计意图』:

      自主发现是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经过快一年的实践,感觉到孩子们的观察发现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的环节,从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更进一步发现儿子对**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为了尽快展示出课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这里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通过读书,体验,感悟,然后到了抒发自己想法的境界。这里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不是虚假的,空浮的,鼓励说真话,说自己心里想的话,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

      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请两个小组来表演,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最后升华文章的主题: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全班讨论,共同提炼出中心思想。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小节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设计意图』:

      我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引导进行小小的辩论。设计第二、三个问题,出于联系实际的生活,激发孩子们孝顺父母的心愿,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三、教后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3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赵老师觉得同学们既聪明又可爱,老师很喜欢你们,相信你们的妈妈也很爱你们,能说说在*时妈妈怎么夸你吗?

      2、 师: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孩子,有三个儿子和你们一样也是妈妈的骄傲。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个儿子》,去看看三个儿子的表现。(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一会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读文,合作识字。

      (一)1、 出示学路建议1

      一圈

      1、自由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

      3、在课文中圈出不认识的字。

      2、 出示学路建议2

      二圈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给生字编序号。

      3、注意一读二看三监督

      4、在字条中圈出不认识的字。

      三圈

      字条中不认识的字用红笔在文中圈出。

      3、我想说一说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二)、多种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三、初读课文。

      1、师:孩子们,生字词读准了,读起课文来肯定会更流利、更好听。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质疑: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都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交流汇报。

      四、随文识字, 朗读交流,体现阅读乐趣。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用“——”画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找出来了就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读出妈妈的感情。

      (练读、指名读、指导读、齐读、引读。)

      (引读)第一个妈妈骄傲地说:“————————。”

      第二个妈妈自豪地说:“————————。”

      第三个妈妈*淡地说: “————————。”

      2.情境学习“既”“嗓”

      3.练习用“既……又……”练习说话。

      4.学习第7、8自然段

      ⑴自读发现:三位妈妈是在干什么的时候夸自己的孩子的?(生:井边打水时)打完水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7、8两节,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第8节)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2)情境学习“拎”“桶”“晃”。

      (3)讲解晃是多音字。

      (4)我会写。重点指导胳膊两个字。

      (5) 指名个别读,再齐读

      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水很重,“可”换成:很、太”行不行?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水很重?

      生: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的重吗?

      (6)师:一块来感受吧!练读

      (7)师:这时候的妈妈最希望的是什么?

      师:儿子们来了吗?

      5、学习9-11自然段

      ⑴师:瞧 !他们来了,来了几个?明明是三个儿子,可老爷爷都说“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请大家快速读9-11自然段。

      ⑵师:是的,三个儿子都来了,他们在做什么?

      师: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来了吗?

      师:他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师:第一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翻着跟头

      师:做的怎么样?指导朗读

      师:那个会唱歌的孩子来了吗?

      课件出示“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书:唱歌

      师:唱的怎么样? 指导朗读

      师:只有那个妈妈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

      课件出示“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第三个孩子做了什么?板书:跑、接、提

      6.学习12、13自然段

      师:同学们,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我们都看见了,可奇怪的是——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师:老爷爷看到了的究竟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师:是的,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很大,但却没能孝敬父母,只有第三个虽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孩子能够帮妈妈拎水,他是个体贴妈妈,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课件出示:对于老爷爷来说,只有(    )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师:那么,现在你还会认为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吗?

      课件出示:他的特别地方在于:他是一个(  )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五、小结。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拎、聪、嗓“等10个生字,会写词语“胳膊”。

      2、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沉甸甸”等词语。并结合生活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句子。

      3、运用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语,填提示语,对比阅读等方法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4、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并能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词、书写生字。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齐读课题,大声地再来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2、分组学习字词。

      (1)出示:拎指名读,做拎着的动作。

      水桶(指导读准字音)

      拎着什么呢?(动画:拎着水桶)想一想生活中还会拎着什么呢?

      (2)“甸”单读是四声,在沉甸甸词语中就变调为一声。拓展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3)第三组:聪、嗓指名读,强调*舌音。怎么记住他们?练习用聪明说句子。

      (4)第四组:荡、膊

      指名读。出示晃荡胳膊(看他们跑到了这两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读好轻声)

      “胳膊”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字,还有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想一想,月字旁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

      指导书写“胳膊”反馈,评价。

      三、学习1-6自然段,认识三个儿子。

      词语都读好了,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都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你们很会思考,就像大家所说的课文讲了三个不同的儿子,在妈妈眼里,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妈妈说的话。

      1、练习读好第一个妈妈的话。

      【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妈妈说儿子的时候,想象妈妈此时的心情,她会怎样地说呢?(骄傲、自豪)

      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总结方法:(生齐读这句话)。刚才,我们边想象妈妈的心情,读好了第一个妈妈的话。

      2、练习读好第二个和第三个妈妈的话。

      相信第二个妈妈和第三个妈妈的话,你也能用这种方法读好。自由练读

      自己先练习读。指名读。

      理解“特别”再读读前面两位妈妈说的话,前两个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联系上下文的确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这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突出的地方,妈妈会怎样说呢?谁来读?

      3、小组分角色练习。前两个妈妈都为儿子骄傲,另一个妈妈却很*淡。我们四人一个小组,三个同学分别读妈妈的话,另一个同学当小评委,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展示读。

      过渡:三个妈妈说完自己的儿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老爷爷看到。

      四、朗读感悟,认识真正的儿子。

      1、感知水重,体会妈妈辛苦。

      【出示: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晃荡”“走走停停”“痛了”“酸了”这些重点词语知道了水很重,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2、妈妈拎着水桶都快走不动了,此时妈妈在想些什么?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的9——11段。

      出示图片。练习说话。并引导学生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句式来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个儿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再转,真好看。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是呀,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3、练习对比阅读。让我们再沉下心来对比着读读这三句话,看能不能读出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自己对着着练习读。

      4、揭示真正的儿子。读到这儿,你一定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指名说。是呀,聪明有力气会唱歌,都很优秀,可是这时候,妈妈最需要的是帮助,所以另一个孩子就是这样做的。让我们再来读。

      一个儿子,翻跟头,真好看,一个儿子唱歌真好听,另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真怎么样呢?(出示:真————)

      总结:能帮助妈妈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老爷爷说的那个儿子。孝顺懂事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五、练习说话,巩固词语。

      1、课文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给我们介绍了三个不同的儿子,你能不能也来联系我们的生活,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

      比如说: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玩,一个同学+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同位俩互相说一说。

      换成“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先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2、巩固词语。

      教学反思:

      感谢教研室姜主任和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展示机会,给予我教学上的精心指导。凝结各位领导的智慧,这节课上得还算比较成功。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我总结如下:

      一、依据学情,准确定位年段教学目标

      在选定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定位在把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我在把握年段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材内容、学情实际准确定位课时目标,紧紧围绕“识字学词”“读通读好课文”两个重点展开教学。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采取了“抓住重点、分散难点、关注趣点”重要的策略。这里的“重点”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对学生来说读好,体会人文价值观是课文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相结合,在集中识字环节,抓住这节课重点难读的字音进行指导,如“拎”沉甸甸的“甸”变调,“晃荡、胳膊”轻声,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积累类似词语。对于词语的理解是低年级教学一大重点,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拎着、晃荡、特别”等词语。本课的难点和趣点是正确认识“老爷爷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我们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另一个孩子真————!”从而体会到到“聪明有力气唱歌好也很优秀,但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懂得孝敬妈妈才是真正的`儿子”有效突破了难点。

      三、读为主线,教给方法,整合设计教学流程

      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我以读为主线,采用板块结构,巧妙地将指导读书、识字写字、学习词语、初步感悟融为一体,整合设计教学流程。如指导读书,扎扎实实,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做到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包括生字、新词,包括轻声(清楚)、变调(沉甸甸)都要读正确,接着教给学生通过加提示语、想象妈妈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对比阅读等读书方法,把课文读好。其次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读流利,读出语气来。

      四、指导学习,学用结合,有效渗透学习策略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并在读书、识字、学词、读句子的过程中内化方法,进而形成学习的能力,是这节课的又一特色。例如识字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让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的方法识记“聪”“嗓”等字,并进行归类月字旁的字都有哪些,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写字时又提醒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再如: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练习说话”老师首先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练习说话,减轻了难度,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整节课,我们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但因个人水*有限,个别地方还没有落实到位,恳请大家的指点。且行且思 且思且行。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3篇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然后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认读三位妈妈的对话。充分感悟妈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我把把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为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识字方法。所以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强调会认读6个生字。

      2、在能力目标上,强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强调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初读感知。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入课文,问学生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是怎样夸奖你的?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这部分分两个环节,一是进行识字教学,二是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我追寻识字教学规律,先读带音节词语,再去掉音节读,最后读单个生字,学生通过自读,领读,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教学方法,来认读词语。让学生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通过带有生字的一段话来及时巩固识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字效率。

      三、重点认知。让学生精读1-6自然段,找出妈妈夸奖儿子的话,并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儿子的特点。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妈妈,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妈妈很辛苦。并通过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重,妈妈的辛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准确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汇报。随即,老师问学生文中的“老爷爷明明看见三个儿子,可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看到了一个哪个儿子?为什么?这正是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孝顺的儿子。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对那两个儿子的看法。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人的水*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情感,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列为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

      六、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五步完成:

      一、复习生字:(做走迷宫游戏)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交流展示: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四、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难点: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四、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设计了本课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尽力完成1、标注自然段2、会认读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资源准备

      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子路借米》《黄香孝亲》;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写出观察日记。

      教师制作本课课件、准备音乐《母亲》

      七、第一课时设计特色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检查学生预习认读生字、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创设生活的情境: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a、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b、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2、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师生共建交流*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生自信地朗读)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2、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学提示二: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学后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自学提示三: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画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六)、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最后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孩子,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时,课堂上的闪光点也由这个环节而显现出来,成为整节课的高潮。

      (七)、播放音乐,总结全文

      欣赏音乐《母亲》, 听一听歌中妈妈为孩子做了什么,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为每天为自己做了什么?想一想,你今后将如何关心自己的妈妈,听完歌曲之后说说自己的打算。

      《母亲》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多富有 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教师小结,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奉献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一起,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她吧!

      (五)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妈妈 儿子

      1、力气大 1 翻跟头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没什么特别的 3 提水 真正的儿子

      这样板书,既简洁明了,又是对课文内容的最简要概述。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

      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

      4、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

      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沉甸甸胳膊晃荡)

      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

      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注:板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

      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

      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

      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

      3、朗读指导

      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

      ②、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一桶水很重?

      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可以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

      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出示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

      (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人人都认为应该是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孝敬父母。可一个孩子却发表了他不一样的观点:一桶水连妈妈都提的腰酸悲痛,儿子怎么能提得动呢?我觉得另外两个孩子也表现很好,他们想通过自己精彩的表演,让妈妈忘记疲劳。)

      (孩子真的很能干,我备课的时候虽也想到,可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也能往这方面去想。)

      六.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妈妈,在谈论孩子时,你会怎么说?(让生回过头来看妈妈眼中的孩子,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孝敬父母当然也是。)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3.学到这儿,吴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七.拓展内容,课外延伸

      1.读课外故事《乌鸦爱妈妈》,谈谈感受。(由于时间不允许,未交流)

      2.总结:课外也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细细阅读,相信能给你们很多的启发。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此时,铃声响了。)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2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

      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

      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

      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江飞飞)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学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情感目标:

      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母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母爱,从而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身为母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而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发生在妈妈和儿子之间故事,名字叫<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请听老师为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师配乐有感情地背诵全文,生细心听)

      2.师:听完了这篇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明明是三个儿子,这位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生:老爷爷所说的这个儿子究竟是哪个儿子?(师根据提出的问题随机板书)

      3.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特别好.这节课咱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4页,首先我们初读课文,我们在*时的学习中第一次读课文都要做到哪些?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把字音读准,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句子读通顺为止。

      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往往都要标出自然段。

      师:说得真好,咱们就按照这些要求来自由读课文吧。

      4.师:同学们的读书习惯非常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看老师制作的课件)请看大屏幕,蓝蓝的天空,一位天使手里拿着气球翩翩起舞,气球上写有汉语拼音,如果你摁住下面对应的生字,天使就可以继续飞翔。谁愿意试一试?(师指名上台)如果她读对的话,请大家跟着齐读两遍好吗?

      5。师:熟悉了这些生字,相信我们会把这篇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请大家再读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1.师:刚才看到同学们专注读书的神情,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妈妈知道了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咱们现在来看看课文中的三

      个妈妈是怎样来谈论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拿起笔画一画三个妈妈之间的对话,读一读。(生拿起笔找、画)

      师:谁来说说他们在课文的哪几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如果你是妈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谈论自己的儿子?同桌先读一读,练一练。

      2.师:谁来扮演第一位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师:请问这位妈妈你在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心情?

      生:很自豪。

      师:大家认为呢?你从哪些词看出妈妈自豪感的?

      生: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你真会抓住重点词来体会。请你写一下这两个词.。(生上台板书)

      生:你能有朗读来表现出来吗?(找三四个同学读.,生声情并茂地读这句话)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自豪感在你的朗读中。这位妈妈真会夸自己的儿子,并且用了一个词“既…….又……”

      师:谁也会用这个词说话?(找两三个说话)

      师:说得真好,咱们再回头来读一读第一个妈妈的话。

      2.师:听了第一位妈妈的话,第二位妈妈也毫不示弱,她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他儿子的特长是什么?

      生:第二位妈妈更自豪,她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她儿子唱歌特别好听、妈妈非常骄傲的?

      生:我从“好听极了”觉得他的妈妈很为他感到骄傲。师随机板书:好听极了。

      师: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些词来重读,你说呢?(找学生读)

      师:能听得出这位妈妈非常自豪。谁再来读一读 ?(找两三位同学说)

      师;你们读得好听极了!谁还会用“。。。极了”说一句话?

      生:我家的小兔可爱极了。

      生: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漂亮极了。

      生:看到同学们上台领奖,我羡慕极了。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你们真是棒极了!

      3.师:听了前两位妈妈的话,第三位妈妈是什么反应? 生:她什么也没说。

      师:在前两位妈妈的追问下,这位妈妈说了些什么?

      生:这位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结:下面由我来做旁白,咱们来分角色来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师:难道第三位妈妈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带着这个疑问咱们接着学下文。

      5.师: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的走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妈妈很辛苦。

      生:我觉得妈妈太累了,我真想上去帮一把。

      师:你们真是懂事的孩子!(师很感动)

    推荐访问:反思 儿子 教学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篇】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00字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