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发言稿 > 正文

    市如何培养年轻干部优良作风调研报告

    时间:2021-07-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优良作风既是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炼金石”,更是干事创业的“助推器”。围绕这一课题,结合全市年轻干部队伍实际,现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把作风培养作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来抓,坚持育管同步、双向发力,通过强党性、锻作风、严监管,切入年轻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取得了较好成效。

    1.注重教育培训,在锤炼思想作风上做文章。突出政治过硬标准,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心,加强对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和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2017年以来,在市委党校共集中举办市管干部培训班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选育用管”优秀年轻干部117人、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550余人。2018年创新举办全市选调生素质提升培训班,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基层作风培养,组织107名选调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洗礼,切实打牢年轻干部思想基石。

    2.注重实践锻炼,在强化工作作风上出实招。采取“上挂、下挂、横挂、外挂”的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岗位“墩苗壮骨”,让他们多经历急事、难事、大事的锻炼,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坚持锻炼干部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域内历练与域外提升相结合,2016年以来先后选派247名“选育用管工程”优秀年轻干部和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到改革攻坚、信访维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四个一线”挂职锻炼,选派25名处科级年轻干部到东莞市和省直部门挂职学习,有效丰富了年轻干部的经历阅历、拓宽了思维眼界,进一步培养锻造了年轻干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

    3.注重日常监督,在规范生活作风上求实效。坚持严管厚爱“双管齐下”,切实履行对年轻干部的管理监督和关心爱护之责,既帮助他们“扣好第一粒扣子”,又为他们撑腰鼓劲。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关注关怀力度,2017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先后组织召开5次省委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与71名年轻干部代表深入交流工作和生活体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严格年轻干部日常监管,在确定优秀年轻干部和县处级后备干部人选时,一律要求对其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报告查核,对个人资产数额较大等特殊情形必须作出说明。同时,将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纳入第一种形态执纪监督范围,注重抓早抓小,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在年轻干部作风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更大范围看,年轻干部身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治意识不够强。有的年轻干部学习意识、学习精神不足,把自身精力放在具体工作上多,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入,存在现用现学、应付了事问题;

    有的年轻干部缺乏严格的政治生活锻炼,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不够牢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不够坚定,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年轻干部对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清醒认识,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参加培训浪费时间和精力,耽误自身工作;

    另一方面是部分单位对党内政治学习抓得不够紧,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政治教育的问题,组织学习形式单一固化,从而造成年轻干部政治观念不强。

    2.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有的年轻干部吃苦耐劳和担当奉献精神不足,遇到急难险重工作躲着走,怕吃苦受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

    有的年轻干部功利心偏重,沉不下心来踏实做事,总想着抄近路、走捷径,把心思用在投机取巧上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劲头不足;

    有的年轻干部官僚习气较重,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对待办事群众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时习惯“打官腔”“摆谱子”,对群众安危冷暖关心不够。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年轻干部“三观”有偏差,从校园直接步入机关,缺少艰苦岗位历练,自身能力不足,对困难工作有抵触情绪。同时,受不良风气影响,渴望当领导做大官,通过职位升迁彰显自身价值。二是部分单位对年轻干部成长设计不够、关注不足,年轻干部缺少多岗位历练,成长进步较慢,致使年轻干部思想上产生波动,工作行为上出现偏差。三是个别年轻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凡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待人民群众感情不够深厚。

    3.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有的年轻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苗头,在生活中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

    有的年轻干部社会交往偏多,身边环境比较复杂,把较多的时间耗在交朋好友、逢场娱乐上,有时好讲哥们义气,谈圈子文化,满足自我虚荣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别年轻干部“朋友圈”和“生活圈”不够净化,在外界诱惑影响下产生了虚荣和攀比心理,不自觉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部分单位没有履行好对年轻干部的监管责任,对干部身上存在的小毛病、小问题批评教育少,姑息迁就多,久而久之导致年轻干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偏差。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年轻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年轻干部作风培养,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此,我们要切实把牢年轻干部“思想关口”,坚持“育管并用”,不断提升年轻干部作风建设水平。

    1.强化年轻干部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一是加大党性锤炼力度。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严格的党性教育,强化政治训练,把坚定理想信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针对年轻干部特点创新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方式,提升政治训练效果,促进年轻干部坚定信念、增强党性、砥砺品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强化能力素质提升。综合考虑年轻干部专业、经历阅历、培养方向及工作职责,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量身定制培训菜单,分级分类开展能力素质培训,帮助年轻干部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着力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贴合年轻干部的年龄特征,多采取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筑牢道德纪律底线。加大年轻干部廉政教育力度,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常态化。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开展现场警示教育、廉政主题教学、红色基地熏陶等教育活动,引导年轻干部自觉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积极推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养成,培养年轻干部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引导年轻干部在困难艰苦岗位历练。一是加大基层岗位招录力度。加大基层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力度,在符合编制限额的基础上,增加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人数,扩大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边境县(市)选调数量,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岗位流动。同时,要健全市直机关面向基层遴选工作人员的长效机制,除特殊岗位和专业需求外,减少市直机关面向高校直接招录公务员的数量,推动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历练、从基层成长的良性循环。二是注重艰苦一线历练培养。秉持“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理念,每年有计划选派一定数量年轻干部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访维稳、扶贫攻坚、乡街村屯等吃劲要紧岗位和基层岗位摔打磨炼,让年轻干部在矛盾困难集中的地方锤炼意志、砥砺作风,增强群众观念和为民情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处理复杂矛盾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推行跨部门、跨单位挂职任职,增强多岗位学习历练,努力培养成为作风扎实、本领高强的“多面手”。三是坚持倾斜政策使用。积极树立注重实干、注重基层的干部导向,加大面向基层发现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在政策上向基层年轻干部倾斜,多面向基层艰苦岗位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破除排资论辈、平衡照顾观念,对看得准、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凡提必下”,对埋头苦干、扎根基层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使用,引导年轻干部自觉培养树立热爱基层、服务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注重对年轻干部全方位关怀和监督。一是注重日常关怀提醒。坚持经常性、有原则地接触了解年轻干部,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年轻干部所在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与年轻干部谈话一次,从人文角度关注年轻干部思想状况,从工作和生活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关心爱护。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跟踪管理,注重八小时以外了解,将关注点延伸至年轻干部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对年轻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二是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完善日常举报监督、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监管制度,用制度约束年轻干部自身行为,让年轻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大力推行工作纪实制度,优秀年轻干部定期要向组织部门报告日常学习和工作情况,始终把年轻干部置于党组织管理监督之中。三是树立正确选任导向。牢固树立干部选任“以德为先”标准,注重政治品行和道德品质的一贯表现,将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和作风情况作为首要标准,在年轻干部考核中注重了解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情况,对政治素质不合格、作风不正的年轻干部实行一票否决,树立鲜明的干部任用导向,确保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不出现偏差。

    范文用词老练,主题深刻。

    非常受用。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调研报告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为有效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探索建立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年轻干部成长、培养、选拔、监督机制,笔者结合xxxx市的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粗浅对策和建议,力争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xxxx市委从为事业长远发展储备后备力量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培养锻炼为抓手,着力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一)培养年轻干部的主要做法

    1.拓宽培养视野,着力储备优秀年轻干部。通过在公开选拔中集中储备一批,在领导班子考核、换届时掌握一批,在干部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一批等方式,多渠道充实优秀年轻干部队伍。2012年3月,通过“两推两考两差额”方式,面向全市公开推荐确定45岁以下正处级后备干部19名、副处级后备干部104名,同时推荐储备了96名优秀年轻的少数民族、妇女和非中共党员干部。2013年,又将“80后”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进入考察未被任用的10名干部列入优秀年轻干部库,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从源头上确保了年

    轻干部队伍的充足数量和合理结构。

    2.强化教育培训,着力夯实理论基础。坚持把理论培训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首要任务来抓,拓宽培训渠道,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近3年来,先后举办年轻干部培训班 7期,培训308人。在全市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党务干部等培训班中,大幅度提高年轻干部的比例。创新培训模式,将青干班的办班周期由两年一期调整为每年一期;将“80后”年轻干部作为培训主体;将培训对象由正科级干部扩展到副科级干部;将专题讲座与封闭式军训、拓展训练、模拟面试、辩论比赛、法院旁听、调研观摩、实践考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行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了培训效果。注重典型带动,通过评选表彰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举办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xxxx日报开辟专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年轻干部的先进事迹,以正面典型激励年轻干部成长。 3.突出实践锻炼,着力提高综合能力。积极创造条件,采取“选、送、派”等方式,多渠道搭建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每年选拔一批长期从事基层工作但缺乏党政机关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市直党政、经济综合部门学习锻炼增长见识;先后选派5批100名市直部门(单位)新提拔任职的年轻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培养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先后选送了近30名年轻后备干部和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分别到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有关厅局、发达地区、驻外办事处挂职,学习发

    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开拓视野。先后从市直部门和县区选派了6批1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选派55名年轻干部到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担任社会管理工作指导员、党建指导员。通过实践锻炼,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磨炼了意志,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

    (二)选拔年轻干部的主要做法

    1.突出竞争性选拔年轻干部。2010年至2012年,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4名40岁以下的副处级领导干部。2013年年初,首次公开选拔了10名“80后”科级领导干部;拿出8个职位面向全区和全市公开选拔35周岁以下副处级领导干部,其中有4个职位面向“80后”干部进行选拔。2011年以来,通过竞争上岗,共有212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2.突出选用基层年轻干部。2011年以来,先后选拔26名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县区、市直部门和工业园区领导班子中。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鼓励创业、锻炼培育、推优提拔等措施,大力培养选拔大学生村官,截止目前,全市有2名大学生村官经过公开选拔、换届选举等渠道进入乡镇领导班子,19名进入村“两委”班子。 3.突出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在县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年轻干部,确保年轻干部的比例,三个县区党政班子共配备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15名,基本形成了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

    4.着力健全好干部选拔措施。以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根本标准,加强实绩考核,在全市全面推行干部“干事档案”,将“干事”成效与选拔任用紧密挂钩,充分运用“干事档案”结果,既大力褒奖那些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又严格惩处后进干部,形成了以“干事档案”选人、用人的新机制。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创新推出四种提名方式,即采取市委全委会(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推荐方式确定政府组成部门和党群部门负责人提名人选、党组织和干部群众两轮推荐方式产生本地区本单位拟提拔干部提名人选、非定向预推产生交流提拔干部提名人选、“公推公选”方式产生基层领导班子成员提名人选,实现了“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的转变。突出以德为先,制定出台《领导干部“德”的考察评价办法,通过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民意调查会等进行正反双向测评,对德的量化得分低于80分的,一律取消考察对象资格,使德的评价更加具体化、实例化。

    (一)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更新

    1.认识片面。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问题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思想障碍,影响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有的认为年轻干部资历浅、阅历少,工龄比老同志短,贡献比老同志少,今后的路还很长,提拔的机会还很多,应优先考虑年纪大的、资历老的同志,按照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往下排序稳妥、顺当;有的担心提拔年轻干部会带来整个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特别

    是担心挫伤一批资历老的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在提拔使用一个人时兼顾考虑到年龄、资历、任职时间等与之相当的一批人的安排问题。提拔某个部门单位的干部,就要考虑到另外一些同类部门单位干部的安排问题,致使有的年轻干部被拒之门外,得不到及时提拔重用。

    2.求全责备。有的用孤立的眼光来看待领导班子年轻化,把年轻化与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割裂开来,把年轻化当作目的,在年龄上搞一刀切、层层加码比年轻。有的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不成熟,挑不起重担,“嫩”了顶不住,“冲”了稳不住,“浅”了镇不住。有的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用老干部的素质来比照年轻干部,看缺点多看优点少;看问题多,看成绩少;看现象多,看本质少;看眼前多,看潜力少,总感觉年轻干部不稳重,认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不愿意把重要岗位和重要工作交给年轻干部,怕担风险,从而导致一些同志在经历了一步一步的台阶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们已经不再年轻,错过了最佳使用期。 (二)年轻干部储备不足

    1.年轻干部的来源渠道单一。自2005年实施《公务员法》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以来,党政机关领导班子职数以及机关公务员编制均有减少,加之需要消化原有的干部,各级党政机关严控编制,每年除自治区统一招录公务员外,仅靠选调生分配,客观上导致年轻干部队伍在“源头”上缺乏一定数量较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影响到后备干部的培

    养提高和年轻干部的选拔。

    2.出口不畅流动难。由于缺乏淘汰机制,干部不到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岗,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的存在,致使可以使用的职数捉襟见肘,形成了“老同志堆积、中年人淤积、年轻人着急”的尴尬局面,影响了年轻干部的上岗。 3.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视野不宽。近些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还主要局限于党政系统内。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将社会各阶层精英吸纳进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机制,选拔视野较为狭窄、选拔环境较为封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人党政领导岗位的渠道不甚畅通,尤其是事业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被选拔为党政领导的空间受到了挤压,对年轻领导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趋向于党政系统的内循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优秀人才进人党政机关担任领导干部的渠道基本上没有开放。

    (三)部分年轻干部的素质不高

    1.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党性观念薄弱一些。年轻干部学历都较高,这为学好理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一些年轻干部轻视理论的功用,又不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在运用理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就显得比较薄弱。

    2.吃苦奉献精神不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不够。这一代年轻干部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在物质财富相对比较富裕,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舒适的社会里,贡献记报酬、办事须花钱的观念比较明确,而自觉奉

    献、勤俭办事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年轻干部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存在“官本位”思想,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缺乏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缺乏艰苦奋斗和实干意识,在职务调整交流上攀比心理强,功利思想重,心浮气躁,不考虑个人经历和能力,不愿长期在条件艰苦地区和基层工作。

    3.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个人英雄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些年轻干部在工作上为急于出政绩、得荣誉,往往对扬名显能的事比较热衷,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在工作中还往往表现为开始干劲十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意志。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是从学校到机关,然后逐渐走上领导岗位。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考重点高中、考大学、考公务员,过五关斩六将,一次次获胜,似乎这些都是靠自我奋斗的结果。这样一些年轻干部就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群众、对待自己,缺少一种谦虚、谦让、严谨的精神和风范。

    (四)年轻干部工作经历相对单一

    随着机构改革政策逐步贯彻落实,各单位编制、岗位设置限定,基本是一人一岗,岗责相应,大多数年轻干部岗位相对固定,一定程度上对干部的轮岗、交流形成制约。部分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有的属于“三门干部”,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不敢负责、不会负责,遇到难题绕着走。现行的干部一线锻炼机制,只能为各单位少数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岗位交流、实践

    锻炼的机会,大规模、多层次、深入的干部交流、锻炼长效机制还未正式形成,致使大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少、缺乏锻炼机会,经验不够丰富,成为制约成长的瓶颈。同时,一些领导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有的重眼前轻长远,一个年轻干部在现有岗位使用得心应手就满足了,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把他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使其进一步成长,只求眼前过得去,不求长远有发展。有的重使用轻培养,一些领导干部只要年轻干部用起来顺手,觉得部门、单位少不了他,就很少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大计的角度着眼。有的重局部轻全局,一个年轻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比较优秀,就舍不得放人,重部门利益,而较少考虑全局利益,为年轻干部的尽快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较少,致使一些本来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逐渐失去了优势。

    (五)年轻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不健全

    1.竞争性选拔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选拔资格认定方面,目前对干部选拔资格要求相对比较模糊,岗位的特殊性、专业性等方面未能得到全部体现,有时难以选拔到真正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在考试和测评方面,目前主要通过结构化面试、竞职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面试,对不同岗位的测试程序、测试内容没有变化,尚未形成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素质能力的综合测评体系。 2.竞争性选拔制度的执行存在异化。考试公信力不高,竞争性选拔考试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往往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考试题趋于“一般化”和“通用化”,导致出现一些“考试型干部”代替了“能力型干部”的结果,使考试的选拔作用难以体现。推荐工作存在漏洞,在民主推荐环节往往只重视“投票”程序,而对投票人进行事先的推荐对象介绍、充分的信息交流等方面做得不够,使一些干部存在对推荐对象不知情、不了解而盲目推荐的现象,从而使民主推荐变成了人情推荐,催生了拉票贿选等负面现象。

    3.竞争性选拔制度与相关制度缺乏有机连接。与委任制连接不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委任制和竞争性选拔制度在干部选任原则和标准上都做了相同规定,但二者在干部选任的基本思路、任职条件、操作程序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党管干部原则还不能科学对接,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选任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施行则使得竞争性选拔制度的选拔主体趋于多元,使党管干部原则与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还存在不能有机连接的问题。

    (六)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存在漏洞

    在转型时期,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和监督制约机制不落实等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制度漏洞的存在,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年轻干部增强了腐败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从而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个别地方在用人制度上存在不正之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内控不力;有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内部管理混乱,日常检查不到位,监督制约、责任追究乏力,造成部分年轻干部摆不正与群众的关系,不

    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不强,党性修养薄弱,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影响等问题。

    三、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对策

    通过调研和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年轻干部是为了使年轻干部接班,为了更好地使用年轻干部。培养是选拔使用的前提,选拔使用是培养的必然结果。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必须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和当前领导班子建设的要求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相关的干部原则,按照“备(加强储备)、育(教育培养)、选(选拔任用)、督(监督管理)”的工作思路,努力探索一套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年轻干部成长、培养、选拔、监督机制,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年轻干部用人导向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选人用人结果。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

    1.凝聚思想共识,营造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社会环境和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真正从内心深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腐观念的束缚,努力形成对年轻干部负责就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支持年轻干部成长就是支持事业长远发展的共识。要着力改善舆论环境,积极主动地做好正面信息发布和典型经验宣传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和

    舆论引导,敢于和善于应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强化相信年轻干部的社会心态,努力营造一种开明、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

    2.把好年轻干部的“品检”关,提高人才选拔的公信力。品质就是生命,把好干部“品检”关,防止陷入三个“误区”。一是重年轻,轻德才的误区。有些地方对干部“年轻化”的认识有片面性,选拔干部过程中过度侧重以年轻为条件选人用人,忽视了德才兼备的干部选用标准。出现对一些年轻干部“带病提拔”的现象,导致这些年轻干部一旦身居要职大权在握,就拒绝党和人民的监督而走向腐败,使“25岁”和“35岁”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地方不能辩证地处理好年龄与才能的关系,对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缺乏全面了解,导致一些年轻干部担当重任后工作平平,打不开局面,贻误了事业的发展时机,群众公认度低。因此,只有处理好德才与年龄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实现人才的最优配置。二是重学历轻能力的误区。在选拔年轻干部时,适当考虑学历因素是完全必要的,但“知识化”并非简单的“高学历化”,知识更不等同于能力。不能片面地把高学历当成高能力,以文凭定格选拔人才,选拔年轻干部,更多的要以德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三是重台阶轻破格的误区。常言道:“常格不破,大才难得。”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些超常措施,不拘一格选人才。《干部任用条例》中也指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二)抓好源头建设,确保年轻干部数量充足 1.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来源于高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工作制度,要把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工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统筹考虑,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扩大视野,拓宽选拔渠道,保证选拔后备干部的质量。在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中,可采取依靠各级党组织推荐一批、发动群众举荐一批、组织部门深入基层发现一批的办法,将年龄在35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要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清澈源泉,我们既要注重遵循推荐、考察、研究、认定的程序选拔后备干部,又要注重不断扩大推荐、筛选的公开化程度,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后备人才,在每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察时选拔一批;依靠群众荐举贤和社会各界推荐一批,保障群众对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充分发挥群众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将公选机制引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逐步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制度,如建立后备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和谈话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等。既注意防止“备而不用”,又不搞“备而必上”,坚持每三年定期调整和适时补充,在滚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强化干部“干事档案”结果运用,对连续两年考核为

    “优秀”等次的科级或副处级年轻干部,经组织考察筛选,列入全市县处级后备干部库予以培养。逐步完善后备干部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和限期备用,畅通出口;及时“纠错”,把对已提拔使用的年轻干部由培养选拔向跟踪监督延伸。 2.拓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视野。拓宽选拔视野,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拓宽到各个阶层、各个战线、各个领域、各个组织,要突破体制内和体制外选拔人才的局限。对在各领域群众公认、踏实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要善于发现、敢于选拔。逐步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商界精英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政校、政企、政事间的高级人才互动和交流,吸引高素质人才进人党政系统,提高和改善党政部门干部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年轻干部理论素养

    教育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基础,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上,要坚持教育培训先行,对年轻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论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 1.加强理论业务培训。根据新时期年轻干部的特点和培养方向,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采取举办专题培训、参加上级调训、组织在线学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等等各方面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大局观和综合业务素质。鼓励年轻干部结合

    岗位需要坚持自学与参加在职教育,积极为年轻干部业余进修学习创造条件。

    2.强化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注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是政治忠诚、道德情操、优良作风和群众观点教育,引导他们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正确对待成绩、对待组织,正确认识自己,始终保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引导他们加强纪律修养,增强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政治、组织、廉政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友;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四)强化实践锻炼,拓宽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1.在岗锻炼法。即有目的地给在岗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其完成重要工作任务,以提高其工作能力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大,可以是不同层次、类别的青年干部;可以根据锻炼对象的具体

    情况,因人而异交办不同任务。锻炼时间不确定,一般应以完成某项任务为限。通过这种锻炼,可以增强年轻干部在特定环境中独立工作的适应能力;增强年轻干部处理各种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年轻干部在完成重要工作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扩大知识面;同时,有利于组织部门在重要工作的实践中观察识别干部。 2.下派锻炼法。即从各级党政机关中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使其获得基层领导工作经验为主要目的的锻炼方

    法。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层次的年轻干部,尤其适用于那些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下派锻炼的去向,一般应安排到县区的乡镇、街道和企业、工业园区;下派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在实施这种方法时,要本着定向培养的原则,合理地选择下派地点,并加强管理,要同接收单位加强联系,经常考察年轻干部的思想表现,帮助他们克服“镀金”思想,防止走形式搞歪风,使其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受到锻炼。 3.上挂锻炼法。 即从基层选派年轻干部到上级党政机关进行短期的跟班学习,以取得上级机关工作经验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在于使年轻干部学会全局工作方法,了解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方法和程序,增强宏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领导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缺乏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既可是长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也可是没有担任基层领导职务,但发展潜力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政策水平、宏观思维能力的年轻干部。上挂锻炼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选择锻炼方向时,一般应到工作基础较好、专业对口的上级党政机关锻炼。在锻炼期间,上级机关应确定专人进行精心指导和帮助,注重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

    4.外派锻炼法。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互派年轻干部到双方地区挂职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干部交流的一种新形式。外派年轻干部的条件应该是,政

    治素质好,有领导经济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外派锻炼一般为1年。期满后如工作需要的,经两地协商同意,可适当延长,或另派干部轮换。对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的干部来说,可以学到发达地区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获得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从富裕地区到贫困地区锻炼的干部来说,也可以对区情市情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当地干部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作风,积累在艰苦环境中做好工作的经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5.交流锻炼法。即通过年轻干部的异地交流,使各层次的年轻干部在不同的环境和工作要求中得到锻炼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已担任处、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实施这种方法后,干部原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必然与交流后的新环境、新岗位发生不适应的情况,迫使干部再学习、再创造,从而丰富年轻干部的工作经验,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实施这种锻炼方法,一般应结合调整领导班子或结合换届选举进行,但要注意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同时交流。

    6.轮岗锻炼法。即通过年轻干部在本部门本单位不同工作岗位的轮岗任职,使其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领导能力,以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需要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把后备干部特别是准备接替主要领导职务的后备人选作为轮岗的重点。适用对象是,在本部门本单位现已担任中层领导

    职务的年轻干部。轮岗锻炼,应坚持多种岗位的轮换,其中包括对口轮换、党政轮换、分工轮换等等。一般来说,至少应达到两个以上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锻炼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l~2年为宜。干部每轮换一次岗位,组织上都应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纠正干部可能出现的短期行为,为干部的提拔使用提供依据。

    7.助理岗位锻炼法。即选派年轻干部担任领导干部助理,使其增长较高层次的领导工作经验的锻炼方法。助理锻炼的时间为l~2年。这种方法,可适用于近期培养即可上岗,但需要一个过渡适应阶段的担任中层领导职务的年轻干部。采用助理岗位锻炼方法的单位,应加以控制,一般应为市级以上党政机关的重要部门或县(区)以上党委、政府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中,其职数已经配够,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的领导班子的单位。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班子和干部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选择,履行现职干部的任免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原工资待遇不变,不占领导班子的职数。领导干部助理可由同级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8.重要领导岗位锻炼法。即选派年轻干部到党政机关中综合性的重要职能部门任职,增强其较高层次领导能力的锻炼方法。采取这种方法,主要是培养县以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副职。其适应对象应是,已担任部门领导职务或其他同级职务的年轻干部;具有若干台阶锻炼经历,有向

    较高层次发展潜力的,现担任部门中层职务的年轻干部。锻炼时间以l~2年为宜。这种锻炼方法,作为一种横向的培养形式,既是轮岗交流锻炼方法的一种形式,又有其适用范围小、层次较高的特点。从培养的对象看,必须是胜任现职并具有高层次发展优势的年轻干部。采用这种锻炼方法,有利于年轻干部增强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利于组织部门借助于重要领导岗位的特点,更好地考察识别干部。

    (五)完善选拔机制,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探索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竞争性选拔制度的效能,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1.规范竞争性选拔流程设计。首先要加强岗位管理,对竞争性选拔的岗位要加强职位分析,提高选拔的针对性。强化职位职责、任职条件、业绩评价指标等方面的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职位标准的分类框架和基于任职能力的选拔标准体系,力求做到人岗相称、按岗选人。其次要提升考试的科学性。在考试方面改变单一的笔试、面试等形式,引入项目管理、综合决策、危机应对等方面的实践性强、动态性强的考试方法,筛选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知识素养的优秀人才。三是在民主推荐层面要确保推荐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一步拓宽推荐主体范围,增加被推荐人的情况介绍、交流等环节,增加“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和工作对象代表,要让多数人选人,让明白人选合格的人。

    2.增强竞争性选拔的执行力度。首先针对正职与副职、

    综合性岗位与技术性岗位、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技术部门的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选拔方式,确保在不同岗位上有基本的竞争性选拔比例,以防止竞争性选拔中的职位偏向、岗位偏向和部门偏向。对正职、综合性岗位和综合管理部门主要采用公推公选的方式,对副职、技术性和专业技术部门的领导岗位主要采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充分体现其选拔方式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其次,严格执行选拔程序,防止随意增减选拔环节,确保竞争性选拔制度的完整性。三是严格遵守选拔纪律,在公开选拔中要完善监督程序,对弄虚作假等不当行为要建立惩治机制,确保公平公正。

    3.加强竞争性选拔的制度衔接。要对干部选拔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持续优化,确保竞争性选拔制度与现行的干部委任制顺利衔接。在干部选拔权力不断开放和多元的前提下,更新党管干部的理念,创新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形式,逐步由操作管理向导向管理转变,由过程管理向结果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六)从严监督管理,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1.严格程序,杜绝不正之风。遏制用人腐败,既要靠严惩,更要靠严防。对于公开选拔和破格提拔的年轻干部,公众质疑的不是年龄和身世,而是选人用人过程中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要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一心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都会受到百姓的爱戴。只要是严格按照程序,过程公正透明,环节按章办事的提拔方式都会受到百姓的支持。近几年在网上引起话题的年轻干部,多是在公示期

    内,公众看到如此年轻的干部就担当重任,不免对其个人能力、工作经历、资格条件产生质疑,从而发展到对拟提拔干部的家庭人员是否从政、提拔程序是否公正的种种猜测,以及是否存在“因人设岗”暗箱操作等一系列问题的举报。在公示期内接到举报,组织部门将立即对举报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2.信息公开,操作阳光透明。任职条件、提拔程序、履职经历不公开,就容易引起猜测和质疑。在干部选拔提拔中,要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搭建舞台。将公考和提拔条件公开,让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参加考试,参加竞聘,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对公开选拔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多角度及时向干部、群众通报,确保信息通畅,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的落实,接受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做到环环公开,层层监督,让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无处遁形。

    3.严肃纪律,问责绝不姑息。用好选准干部,关键点就是严查问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对扭曲规则、亵渎公平的非正常升迁,绝不能止于停职或免职,更应彻查背后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确保用人公正公平的基本底线。对于违规甚至违法提拔干部中,要对为之“加速”的权力悉数问责,不能仅仅对只对拟提拔干部免职了事。同时应痛定思痛,及时修补制度缺漏,在用人的透明度与公平

    度上及时纠偏,真正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根源上杜绝此类事件翻版重演。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人主观努力和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内在因素,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起着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组织培养是关键,及早发现、有意识培养、注重监督管理,都是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都对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发挥着导向作用。我们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些规律,着力打造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作风 优良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