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课标版

    时间:2021-09-22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昆明师专附中

    朱跃利

    【设计理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阅读鉴赏”这一内容中的“对话与交流”模块,故学习演讲辞,应侧重拓展运用。

    从内容上来说,本单元演讲辞各有侧重。从风格上讲,各具特色。但三篇文章都具有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是蔡元培先生上任之初对青年学子们的谆谆教诲,意在为北大树立新的学风、校风。

    就一般而言,一个教学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应当作为本单元所选题材或体裁的典型范例来做重点讲解。作为这一教学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节课我尝试进行鉴赏阅读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强化预习、复习的习惯。

    故本节课我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读、思为主攻,议、练为主线的 阅读导学的方法。

    【学习目标】

    、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一种鉴赏阅读的方法。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及对文章结构的探究,学习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了解及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演讲辞,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疑点:学生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个性不同,因而疑点也不同。根据本次授课是一级完中的学生,和我对文本的分析,可能出现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是用文言写成,故文字理解有一定困难。力争在课前预习环节中,促使学生利用工具书解答疑问。强化预习的习惯()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这恰好可以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虽然请对方老师布置预习,但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估计是否会过高? 【学习准备】学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针对下午上课,激趣引入)。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落实。

    、请同学齐读学案上的生字词。

    、根据单元提示,及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演讲词的特点。紧扣文体特点投影鉴赏阅读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悟(在尊重学生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思考:、划分本文段落层次,理清文章脉络。(阅读方法:

    心默读

    总把握)

    (三)鉴赏交流,整合品味(鼓励自主阅读,在对文本的揣摩中,通过小组谈论,展示独特感受)。

    、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提出哪些要求,采取了哪些措施?(阅读方法:

    圈画点

    巧组织)在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殷切希望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那一点?(阅读方法:注感情

    细推敲)

    (四)质疑探究,拓展运用(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激发意识,培养质疑探究精神,领会主旨)

    .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阅读方法:

    善联想

    多质疑)

    (五)作业:

    请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演讲稿,题目为《我终于成为一名昆三中的高中生了》。

    附:板书设计

    心默之 读

    圈画点

    文 语言

    注情感

    情 悟

    善联想

    [ [ 教学反思] ] :

    这是一篇新选入教材的课文,作为一篇演说词,文章短小精悍,观点明确,结构思路清晰,但其语言又显得凝练简洁、古朴典雅。尤其是文中蔡先生对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不只

    是对当时的北大学生有教育意义,更对我们今天的学生起到教育意义。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并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点,想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演说词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掌握演说词中心突出、观点明确的特点,并从中受到教育。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不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繁荣,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自主阅读和感悟。听了很多的公开课,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表演的成分太多,许多老师的语文课几乎没有了学生阅读的环节,还开脱地说“同学们课下已经充分的预习了”或者走过场似的让学生读个一两分钟就开始集体讨论。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课成了优质课的时候,我就真的觉得我们的学生会不会在我们的一手导演下变成浮躁和虚伪的一群呢?(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将别人写在书本上的现成的感受拿来表演。)我觉得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学会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是任何花样繁多的学习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语文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会的阅读时间。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汽笛,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在阅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文本,这样,学生才会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我经常鼓励学生在阅读文学性作品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类似的生活体验或者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某个人,从而来理解和迎合作者的某种特定的感情!同时,我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感情之余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体验,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他对生活的感悟就会有与众不同之处!课文是作者生活经历的高度浓缩,它象一个酵母一样可以诱发读者的一些更深刻,更广泛的阅读心得。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倡导学生在阅读文本后有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三:完成教学的同时利用文本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种人文教育不是盲目和机械的,教师必须抓住课文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情感取向适时进行。这堂课,我通过课后的小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人生的理想和努力的追求人生的灿烂。这样日积月累的进行人文教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

    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在结束本文的教学后,几个目标都基本达到,尤其是文中内容对学生起到的教育意义有了一定的效果。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下面是板报网为大家分享的有关激励人的名言,激励人心的句子,希望能够在大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鼓励的作用。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的心作怪,这会令你思考发生短路。如果你不是步步踏实,学习确是件困难的事,但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有谁生下来就是文学家,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学习同样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不经历这样的磨练,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

    我长大有写东西我们无能为力于是最后躲避最后的最后面对也只能面对,因为我们要活着。活着就不能被打败。这个季节梧桐大片大片的飘落花渐渐的凋零,没有声音。好象在编织着一个诱人的梦。也许是金榜题名的美梦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三十五中学:

    吴艳凤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当看到自己的课题是新教材中的新增课文后,我心里有一种挑战的冲动:这是一篇谁也没有讲过的新课,我一定要把它讲好!心态很重要,也许是对这篇课文的主动接受的缘故,从开始准备这篇课文到正式讲授结束,我一直处于一种兴奋而快乐的状态中。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觉得自己也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尤其折服于北大之父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我想我要把这种熏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定要有收获!

    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设想以学生都熟悉的人物且能引起大家兴趣的奥巴马的竞选演说的视频来导入,吸引学生们走进新课。从课堂反应来看,这个环节起到了它应有的效果,但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导入语言优美些、煽情些会更好。

    这是一篇半文言的课文,虽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是太难的事情,但还是有一些字词上的障碍,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易读错的字和他们不懂的、重要的词加以总结,解决了学生疏通文意的困难。

    本单元是演说单元,而本文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所以让学生掌握演说辞的特点是必要的,但为了不影响我的整个授课思路,我没有专门给学生介绍,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构思、思路时,让学生了解了演讲词结构清晰,中心突出的特点;在分析“三点要求”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演讲词的针对性。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引导学生感受演说的另一特点——内容的鼓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综合性,现在想想真是遗憾。还好我给学生布置了总结演讲词特点的作业,希望学生们能认真地加以总结,领悟演讲词的特点,相信他们以后会用到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其实设置了三个问题:本文的整体结构、三点要求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这三点要求。在分析第三个问题时,穿插了背景介绍。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较为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知了课文,又了解了背景,而且还了解了演讲词结构上的特点。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也使“知识与能力”与“过程与方法”联系了起来。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就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问题的设置上,我非常注重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性,所以使问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特点。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都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在这儿,我由衷地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学生表现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在这一环节,却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回答不太精确的情况下,我忽略了分析原因,而急着把课进行下去。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谈三点要求现实意义的话题。问题的设计也非常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且联系课文,又深入现实。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满意。而学生的话也的确发自内心,我也是在用心与他们交流着。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女生在谈“抱定宗旨”的现实意义时,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为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而感动,所以我发自内心地对她赞誉到:“如果蔡元培听到你的这番话的话,他会由衷地为你欣慰;如果你是他的学生的话,你一定是他最骄傲的学子!”宋伟富老师说:“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认为“生成”不仅仅时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也应该“生成”才对,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情感投入,怎能让学生有所“生成”呢?

    关于这节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完善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课堂语言需要更凝练、优美、富有情感;二是在对学生评价时,需要学会一些技巧。我不否认自己的缺点,正视缺点,才能有更大进步!有缺点,说明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我也希望其他的同仁们也能这样想,让我们共同进步!

    很感谢这次优质课活动,它使我更懂语文课,更爱语文课!

    范文传递出很多东西。

    言近而旨远。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就任 演说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