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读书笔记 > 正文

    教学案例评析【《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时间:2019-02-05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

    (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⑴ 是一个可怜的人。

    ⑵ 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

    ⑶ 是一个严厉的人。

    ⑷ 是一个普通的人。

    ⑸ 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

    ⑹ 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⑺ 是一忠心耿耿的人。

    ⑻ 是一个爱国的人。

    ⑼ 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⑴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⑵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⑶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评析】

    作为中小学教材,《最后一课》在我国已大半个世纪的历史。

    它的教学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

    于是像许多名篇一样,在设计教案时往往让人翻来覆去,颇费踌躇。

    但此教例很有个性特色。

    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

    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

    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从此教例看来,名篇教学的最佳意境似乎应该是:在明快单纯的教学视点中激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推荐访问:评析 一课 《最后一课》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100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