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获奖

    时间:2019-03-0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课前反复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与推敲,在书中做批注,让学生初次走近草原。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学生在反复阅读、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开以及深入细致地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融感悟、诵读、想象于一体,更能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结合音乐视频、图片等形象资料了解草原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巧妙的表达和细心的观察等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课堂设计力求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个善舞,热情好客。全篇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本课精读中的重点难点都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草原图片以及两次音乐视频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感情诵读,产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教具准备】

    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出示一张画满黑点儿的白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获得多样的感受做准备。)

    二、交流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这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想欣赏草原美景吗?

    三、欣赏视频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写一写:

    这一次,我们也看到了美丽、广阔的大草原,能把你观察到的草原美景描述下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绘得最好?

    (音乐效果和形象逼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容易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对草原美的享受。学生动笔写一写,正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倾诉出来,关注学生的自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没有对文本进行品析之前,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他们的想象是不会受限制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对草原有了新的感悟,这时候,对草原的新旧认知及感悟在学生脑海中发生碰撞,认知、情感在不断地取代与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小组之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进行集体交流。

    3、小结:

    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也都能抓住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描绘辽阔美丽的草原风景,想不想知道老舍先生初次见到草原,是怎样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呢?

    四、披文入境,自主感悟,展开想象,感情诵读

    (诵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前面的感情铺垫,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加上在教师引导中自主学习、发现感悟、感情朗读、展开想象等途径,学生更容易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文第几自然段着重描写了草原风景呢?(第一自然段)那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除了描绘草原美丽景色,还写了哪些内容?

    2、师配音范读,不知读得怎么样,请学生评论。

    3、学生再读。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的过程,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注重把学生放在学习、感悟的主体地位,这一是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4、作者这次见到的是哪儿的草原?他以前去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说一:

    作者都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

    6、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的天空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指导个性化的诵读。

    ⑴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为什么?

    ⑵ 空气是“清新”,“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什么感受?“明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及体验。)

    ⑶ 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新”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换成“非常、特别”还行吗?读一读换过词语之后的句子,看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⑷ 你们是如何描写天空的?还有话要说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在对比之下感悟到文本用词的恰当,深入品词析句,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7、面对此景,作者心情怎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交流感悟。

    8、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着重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以及“并不茫茫”的原因。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茫茫”的意思。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9、你们描写羊群了吗?又是怎样描写羊群的呢?

    ⑴ 感受“一会儿……一会儿”给人的意境。

    ⑵ 结合学生的描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0、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呢?

    学生读一读。

    ⑴ 观看屏幕画面,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 体会“翠色欲流”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11、假如你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给学生释放感情的机会,更能加深学生对草原美景的丰富想象。)

    12、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4、对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个评价,写的怎么样?

    (抓住能表现草原特点的景物进行描绘等等。)

    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15、学生交流,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四、播放视频音乐《蒙古人》,再次感受草原的美丽

    (再次回顾草原美景,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升华感情,引出第二部分内容,给学生留下想象的回味、想象的余地。)

    五、借助幻灯片,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听马蹄声、鞭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大,教师引导说:“听,草原的人们策马奔驰,迎接远客的草原主人来了。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草原上的主人又会怎样欢迎、怎样招待我们这些客人呢?

    (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继续探究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图。

    推荐访问:课时 教学设计 草原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