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教材解读_《2008,北京!》教材解读

    时间:2019-02-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紫云英

    《2008,北京!》生动地记叙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人民热烈欢庆申奥成功的沸腾场面。我把课文读了很多遍,竟不知道如何下笔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那无法言表的骄傲和自豪一次又一次涌向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我的心跟着沸腾了起来!历史的精彩瞬间成为了永恒的欢乐,那一刻,北京沸腾了!全国人民沸腾了!

    如何让二年级的学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如何让他们体验这种欣喜若狂的欢庆场面呢?我想这一课的教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低年级的学生对“奥运会”有关知识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然而,要让学生能很好地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意,那就非常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们首先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背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等,我认为“申奥历程”是最有必要给学生介绍的,因为只有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体会“申奥成功”的不易,才能体会当喜讯传来时北京为什么会沸腾,才能更好地体味课文的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读了这些材料,能激发起学生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

    当学生对奥运会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对本课在知识、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用朗读来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重温2001年7月13日晚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和“眼睛”。“2008,北京!”这是一个特殊的标题,要让学生读好全文,就应先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课题,这也是为学生体验文本情感打下基础。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人们欣喜万分的情景,如果你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会怎么做?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骄傲、自豪的心情。

    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可根据第一、三幅插图,从“沸腾”一词着手,说说天安门广场是怎样“沸腾”的景象?想象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些欢乐的人群中,你的心情怎样,会做些什么?再来看看广场上--“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欢呼着,跳跃着”,“飞奔着”……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庆祝着申奥的成功。这里,我们可以利用《秋游》一课中已训练过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复述课文内容,如,人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熟记语言,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人流如潮、彩旗飘扬、长龙飞舞、锣鼓喧天、礼花灿烂,“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样,学生对“沸腾”一词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沸腾”的热闹场面。比如,我们可先把学生的记忆拉回到“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然后提示学生练说,当老师宣布明天带大家去春游,教室里沸腾了……

    2008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我们满怀期待,翘首以盼北京奥运会到来的日子里,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可引导学生说说你准备为北京奥运会做些什么事情?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情感。这篇课文传递的信息很多,如果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学生所得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应让学生走近奥运,主动去搜查和阅读奥运的相关知识。让2008北京奥运会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和永远的骄傲!

    推荐访问:北京 解读 教材 《2008,北京!》教材解读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