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初中语文古文重点篇目 关于浙教本初中语文古文中两处翻译与教材和教参编者和读者商榷

    时间:2019-01-3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一直有三个要求,即信、达、雅。而这三个要求中又以信为首要,为了能达到信好多人多采用直译,直译固然能在大多数情况下保证文章的信,但好多情况下也会造成望文生义,使翻译出来的东西脱离题旨或宁人费解。下面仅举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及教参中的两处翻译与编者与读者共商。

    第三册第二十三课《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书中没有翻译,而教参中翻译为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我觉得这句话就有望文生义而不顾题旨之嫌。

    首先我们可以想到,作者是由于不满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想表现的一种尘世之外的美好的社会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今天才把与世不同的美好社会称为世外桃园,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1,美好的;2,与当世不同的。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者由于受到生活和思维的限制,他所表现的世外环境并没太多地超出现实,但他也还是想尽力地表现得与现实不同。比如他所描写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在当时--陶渊明所处讲的晋太元中--东晋倒数第三个皇帝手里是不可能有这种环境的,这就是作者在有限的思维里极力想表现世外与世内不同的美好景象的结果。同样讲到衣着,当然作者也是要表现它与世内不同的,如果真如教参所讲的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的话,那这肯定违背了作者的意志,违背了作者要表现的主题了。再我们还可以想到,东晋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之一,况且这又是东晋末期--一个朝代越是到了末落就越黑暗,这是被所有历史所证明的不争的事实,老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该是多么地困苦,衣不敝体,食不裹腹是任何人都能随便想到的,如果说桃花源人的穿着和他们一样的话,那桃花源就不该是陶渊明所向往的了,我们也就不能对桃花源用美好这个形容词了。再说作者在文薪驳?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而秦末到东晋末前后相差近六百年,可以说社会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两个不同世界的衣着文化也该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陶渊明他应该知道,即使是讲不出不同在哪里,他也会给它表现出区别的。故综上所述,我以为这句话应该翻译成男男女女的穿戴,完全好像是世外的人比较切合事实和题旨。

    第六册第十六课《马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文中注解②对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这样翻译的:想要让它与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这样翻译很是宁人费解,普通马怎么样呢?千里马怎么样呢?什么东西相等呢?这样望文生义地解释把人讲得一头雾水。

    这句话是很难翻译的,如果不总观全文,补充成份的话,只会翻译得让人费解。我觉得对于这句话的翻译要联系到食不饱这句话,普通马是吃得饱的,千里马是吃不饱的,相等不相等指的是在不考虑饲料的好坏的前提下,能不能一样地达到吃饱的程度。这样的话我们就好理解这句话了,在翻译的时候只要补充上这个条件就能让人很好理解了。所以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想要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地吃饱尚且办不到。这样既切合文义,又让人很好理解。

    以上两处是本人在教学时所遇到的疑问较大的地方,如上解释也只是个人意见,仅以与编者和读者商榷,请各位同行点评指正。

    推荐访问:教本 商榷 编者 关于浙教本初中语文古文中两处翻译与教材和教参编者和读者商榷 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