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正文

    《长相思》词三首课堂教学实录_长相思 课堂实录

    时间:2019-01-28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明】张煌言
    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
    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长相思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这一起上两节课,学三首《长相思》。看于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写课题。)读一读。(生读:《长相思》。)
    师:(屏幕出示)“长相思”是词牌名,36字,前后阕各4句。前人多用以写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这段话引自《唐宋词鉴赏词典》。后来我看了好多《长相思》,发现人们果然多用它来写思念之情的。今天要学的这三首《长相思》,不知同学们预习过了吗?谁来读一读第一首?(生很有感情地读:汴水流,泗水流……)
    师:真好,听了他的朗读,感觉到这首词的意思他基本上懂了。谁接着读第二首?(生感情朗读:秋山青,秋水明……)真有味道!谁接着读第三首?(生读:一声声,一更更……)
    师:万俟咏的“万俟”是复姓,字音都变了,要注意。再来一遍。(生读。)
    师: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种程度,于老师很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参照这三首词的“注释”自己先自学,看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自己读,可以出声音,可以默读。(生读三首词,师个别指导。)
    师:大家学得很专心。通过看“注释”,是不是基本上弄懂了这三首词的意思?(生点头。)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们知道汴水和泗水吗?谁说给老师听听?
    生:汴水河南,流经徐州。
    师:汴水发源于河南。
    生:汴水发源于河南,流经徐州;泗水发源于山东,流经徐州。
    师:这两条河到徐州就汇合了,它们一起流入运河,然后又经运河瓜洲这个渡口流入长江。现在这两条古老的河早就没有了。
    师:“月明人倚楼”,这首词中的“人”指的是谁?
    生:指的是这首词中的妇人。
    师:对。白居易写的是一位妇人。这个“人”指的是词中的一位妇人。再往下看第二首词,你对作者张煌言有了解吗?
    生:张煌言是浙江人,明末抗清的战士……
    师:明末抗清的战士,他不仅是战士,还是个英雄。还有补充的吗?
    生:1664年后被叛徒给俘虏了……
    师:被叛徒给俘虏了?这话说得通吗?(生笑。)可否修改一下?
    生:被敌军俘虏了。
    师:被叛徒给怎么样,然后被敌人俘虏了?大胆说,没关系。
    生:张煌言是明末抗清的烈士,被叛徒出卖以后被敌人俘虏了,最后慷慨就义。
    师:张煌言宁死不屈,他领导的一支抗清队伍最后退到一座海岛,孤军作战,因为叛徒的出卖而被俘。他在临死时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我死以后埋在杭州岳飞的墓前。”何等壮烈啊!张煌言,也叫张沧水,他的墓就葬在杭州,将来有机会到西湖去看一看。下面于老师再问,“午梦惊秋醒未醒”这句话通过预习以后是怎么理解的?
    生:在秋天午睡的时候他被惊醒了,但他却似醒非醒。
    师:你的思维非常清晰,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他对课文的理解。他不但读懂了而且记住了,因此说得这么准确。再看第三首“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不道”是什么意思?
    生:不顾,不管。
    师: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不道愁人不喜听”。
    生:就是不管这个人喜不喜欢听。
    师:它不管这个人,这个睡不着觉的人喜不喜欢听这个下雨的声音?(语调缓慢)它一个劲地下啊,一个劲地滴啊,到天亮还没有停息。
    师:学习古诗、古文一定要看“注释”,这是非常重要的。刚才于老师说了,《长相思》前人多用来写思念之情,咱们先看第一首和第二首,白居易词中的妇人,她想念的是谁?张煌言他思念的又是什么?(学生有较长时间的默读、思考。)
    师:先说白居易这首词中写的这位妇人,她思念的是什么人?
    生:自己的丈夫。
    师:你从哪儿看出,从哪儿断定她是思念自己的丈夫?
    生:思悠悠,恨悠悠。
    师:哦!只有思念丈夫才会思念不断、恨也不断吗?有道理。她想她丈夫,恨她丈夫,思极而恨。下面一句话最重要了,丈夫回来就不恨了。白居易写的这首词,词中妇人就是思念她的丈夫,读。(生齐读。)
    师:好的。再看第二首,张煌言又是思念谁?
    生:张煌言在思念自己的故国和故乡。
    师:是的,他思念的是故国。(师板书:故国,故乡。)开始我们讲过,“长相思”多用于思念故人故国的,现在验证了。注意,这首词中的妇人,第二首词中的张煌言,他们思念丈夫、思念故国的感情在什么时候最强烈?看书,读书。这两首词写的是一天当中的什么时候?边读边做记号,要圈圈点点,记号是你思考留下来的痕迹。
    生:夜晚的时候。
    师:对的。看于老师写的词语(师板书:夜晚)。夜,静静的夜晚。思悠悠,恨悠悠,读——(生齐读: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师:再看第二首,故国盟,故园情。读——(生齐读: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师:月光透进窗子来,也是写的夜晚。为什么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总是在夜里最强烈呢?
    生:因为夜是漫长的。
    生:我觉得,夜里他十分孤独。
    师:夜里,一个人躺在床上十分孤独,就容易思念。
    生:夜很静。
    师:夜深人静,一个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夜沉沉,很容易使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所以这两首词都是写的夜晚。思悠悠,恨悠悠,读——(生接读: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师:故国盟,故园情。读——(生接读:夜阑斜月透疏棂……)
    师:这两首词写的都是夜晚。这又是什么样的夜晚呢?看书,把关键的字找出来做记号,这样记忆就会牢固。做记号非常重要。
    生:这样的夜晚都有月亮。
    师:这是一个都有月亮的夜晚。巧啊,太巧了,都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为什么那么巧,这个晚上都有月亮?请你说说。
    生:因为中秋节的月亮代表团圆。
    师:中秋节是要合家团聚的。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诗,一首充满幻想的、朦胧的诗。从古到今有多少文学家讴歌它,寄情于它,记得李白写的《静夜思》吗?一起背——(生齐背《静夜思》。)
    师:李白看到明月,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苏轼在中秋节想念自己的弟弟,因此写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师生齐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美妙的诗啊!他们相隔千里,但是同时看到一个月亮,他们通过月亮传递思念之情,想象太奇特了。这是诗啊!唐朝的杜甫也写了《月夜忆舍弟》,其中就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杜甫思念自己的弟弟,也是看到了这样的月亮,难怪他们会有这样的诗句——(生齐诵两首《长相思》。)
    师:皓月当空,第一首词中的妇人,靠在楼的柱子或是窗户上,她看到了什么?
    生:河,汴水,泗水。
    师:看到这两条河汇合后向南流去,她的心要跟着河水去到哪里?
    生:瓜洲。
    师:一齐来到瓜洲,她好像看到了什么?(生答“吴山”。)好像看到了江南一带的山,那山非常理解她,非常同情她,妙就妙在“吴山点点愁”。妙啊!她望啊,望啊……她为什么望着水面,久久不动?她的丈夫肯定是坐船往南走的。为什么夜深了,还望啊,想啊……往下看,读——思悠悠……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她往南看,是想看她的丈夫哪天坐船回来。
    师:是的。她盼望丈夫赶快回来。多么感人,多么深情。“汴水流……”(生接读。)
    师:再看第二首。这首诗有个题目,叫什么?(生:秋。)为什么作者要给它命题叫《秋》?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加上一个秋字,整首词就笼罩上了悲伧凄凉的色彩。《长相思·秋》,读——(生齐读。)
    师:这个“秋”字非常有寓意。秋山青,秋水明,景色不是很美吗?面对这样美的景色,张煌言心里会怎么想啊?
    生:他把这里写得这么美,更表达了他思念故国,思念故乡的感情。
    师:同学们,物是人非,大明朝灭亡了。越是看到这么美的山河他越难受,因为物是人非。在这种情况下,睡在孤岛一个草亭里面,他能睡着觉吗?(生:睡不着。)
    师:所以午梦惊秋醒未醒,一个“惊”字就把张煌言的内心表达出来了。他睡不好。再往下看,夜深入静,月亮西斜,久不能寐。巧了,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的叫声。大雁是孤独的,张煌言同样是孤独的。张煌言此时此刻和这孤雁一样的遭遇,一样的心境啊。读——(生齐读。)
    师:长相思,长相思,真的是写人的思念之情。有的思念亲人,有的思念故国、故乡,一切都表现在了这个“思”字上。
    师:下面请看第三首。第三首作者写的是什么时候?也是一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没有月亮,有的是雨。雨啊,使人增添了几分愁绪!一声声,一更更,读——(生齐读。)
    师:雨下得大吗?大,一声声。雨下得时间长吗?长,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一更更。)还从哪儿看出来雨下得时间长?
    生:从“空阶滴到明”里看出来的。
    师:下了一夜还没停,这是一个下雨的夜晚。一声呜咽一声秋,一枚芭蕉一点愁。但是万俟咏这首词里面没有说思念什么,只是“此时无限情”。万俟咏可能思念什么?
    生:会思念他的家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他可能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故国,这都有可能。“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把诗人心境衬托得多好啊!你们还学过一首《长相思》,谁能说说是谁写的?
    生:纳兰性德写的。
    师:纳兰性德写的这首《长相思》思念的是什么?
    生:思念故乡,思念家人。
    师:这种感情最强烈。词中怎么写的?
    生:“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
    师:是什么时候?(生:夜晚。)什么夜晚?刮风下雨的夜晚!太巧了,太巧了!同学们记住了,《长相思》前人多用于写思念之情,将来你们感兴趣的话,找一找其他的《长相思》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最后,让我们一起站起来齐读,如果能背的话就背,不能背的话就读。(生齐背一二首。)
    师:第三首等会儿自己再练。每一首《长相思》都是非常有味道的,非常有情的。同学们记住,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你们正是背诵的最佳时期,我送你们一句话: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教后感言
    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于永正
    我们的孩子应该喝母乳长大,精神的母乳就是中华古诗文。经典诗文博大精深,营养丰富。杨振宁少时,因学习成绩出众,许多人建议他出国深造。其父说:尚早。然后专门请来一位教授教《孟子》,虽然杨那时已经读了不少古典诗文。
    教古诗文一定得讲,不讲学生不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又不能讲得太多、太深,讲多了,讲深了,他们接受不了。讲什么?讲不懂的字、词、句,讲大意。很有意境的地方,也要说一下,启发学生想象、思考。然后要朗读,直至背下来。
    我选的三首《长相思》(如果算复习的纳兰性德的那首,共四首),有两个共同点:
    一、都是写思念之情的(或思念家人,或思念故园、故国),这就应了《唐宋词鉴赏词典》介绍《长相思》词牌中的一句话:“前人多用以写思念之情。”
    二、词中写的都是不寻常的夜晚——要么有月亮,要么刮风下雨或者下雪,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两点,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在教学中,我作了些必要的讲解、点拨、渲染。如“吴山点点愁”“乾坤一草亭”这样的句子,还有“不道愁人不喜听”中的“不道”,必须讲解,不讲学生不懂。对于白居易词中那位妇人的思念丈夫之情,还有张煌言词中表达的“故国盟,故园情”,学生大体知道就行了。这种情,不到一定年龄,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是很难体悟出来的。现在背下来了,如果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了类似体验,其中的诗句便会跃入脑门,脱口而出,引起极大共鸣。那时,他们的情感体验显然就会比一般人丰富得多,灿烂得多。大概这就是所谓“文化人”与“一般人”的一个不同点吧。
    “背下来”,是古诗文教学的“落脚点”。懂而不读,读而不背,就等于把母乳喝到嘴里又吐出去了。
    “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的东西,终生不忘,终生受益。
    古诗文教学要讲究效率。公开课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也要讲究效率。在不到7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学了三首,背下来两首,又复习了一首,应该说收获是大的。
    背诵要有一定的量。小学阶段是背诵的最佳期,做老师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耕耘播种的“季节”。
     

    推荐访问:三首 相思 课堂 《长相思》词三首课堂教学实录 长相思课堂实录 五年级长相思课堂实录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