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七律,长征》听读感悟法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4-13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通过简笔画、想象、朗读理解颔联的意思;通过故事和视频帮助学生体会颈联中“暖”“寒”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音频、视频文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并简介:长征

    1.板书课题——七律

    长征

    2.出示课件——红军长征示意图。

    师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边激战边挺进。血战湘江,越过五岭山脉,占领遵义城;翻越乌蒙,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一路跋山涉水,行程两万五千里。

    过渡: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胜利在望时,满怀豪情写下《七律

    长征》,并在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进行朗诵。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过渡:红军战士从这首诗中,更加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这首诗。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读准:鼻音——难、泥、暖;读准生词——逶迤、磅礴、更喜;其中带点的字为多音字。

    3.指名4人朗读课文,每人读两句。教师评价读的情况。

    三、听《长征》歌曲,奠定情感基调。

    1.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2.教师描述:听着这首雄壮有力的《长征》,我仿佛看到了红军队伍跋山涉水,翻越高山峻岭的身影,看到了泸定桥铁链上的斑斑血迹;听到了金沙江水、大渡河流的咆哮轰鸣,更看到岷山峰顶红旗映照下的张张笑脸。

    3.生齐读课文。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缺衣少食,肚中饥,身上寒。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还有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可见,红军长征是多么的——(难)但红军战士的回答是——(不怕)。

    四、再读课文,感知诗意。

    1.齐读第一二句诗。

    “不怕”直接表明红军的气概,这两句中还有一个词形象具体地写出红军的不怕。是哪一个词?

    指导:“等闲”这个词你明白吗?(举例:等闲之辈)“只等闲”就是——仅仅是平平常常。这里把什么看着平平常常的?(万水千山),是谁把万水千山看着平平常常的——红军战士。你能把红军的这种英雄气概读出来吗?

    2.指导感情朗读。重点读好“只等闲”。

    3.引读: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无所畏惧。

    诗中都写到了哪些山呢?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中都写到了哪些水呢?指名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翻过最后一座雪山——岷山,长征胜利在望,个个喜笑颜开。指名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小结:由此看来,全诗紧紧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

    五、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过渡:现在,我们来感受、想象红军翻越的大山。

    1.指名读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了哪两座山?(五岭、乌蒙)

    2.感悟想象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

    出示简笔画——五岭山脉(红军首先必须越过的是山区。五岭指连接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各省交界处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城越岭。)

    乌蒙(乌蒙山。横跨云南贵州省,地形横断,山势险峻,由于河流侵蚀。多有深谷,凸凹不平,谚语中有“地无三里平”之说。)

    理解“逶迤”意思。

    哪一座是五岭山脉,哪一座是乌蒙山。(教师在简笔画下板书——五岭、乌蒙)相机理解“逶迤”(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和“磅礴”(气势盛大)。理解“磅礴”的意思

    想象。说说这两座山脉给自己的感受,用上一个词语或成语。

    指导朗读: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师: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崇山峻岭,高大雄伟,山高林密。乌蒙山——巍峨高耸,层峦叠嶂,悬崖陡壁。这样的山脉,使人望而却步,胆战心寒,犹豫不前,望山兴叹,望而生畏。)

    过渡: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在红军战士的眼中是怎样的呢?

    3.指导理解——“腾细浪”和“走泥丸”

    简笔画示意——“腾细浪”和“走泥丸”

    小结:那五岭山脉虽然连绵弯曲,高低起伏,但在红军的眼中,只不过是腾起的细小的波浪。那巍峨高耸,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不过是在脚下滚过的泥丸。从这里你体会到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了吗?(乐观、无所畏惧、英勇不屈)

    4.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指导语:(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红军长征翻越了十几座高山峻岭,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五座,诗中选取了蜿蜒起伏的五岭山脉和高耸巍峨的乌蒙山来写。作者比喻新颖,想象奇特,一高一小,一重一轻对比鲜明,这样的写法突出了红军战士的无所畏惧,乐观顽强。把这种体会读出来——

    5.引读首联:

    五岭山脉连绵起伏,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腾起的细小的波浪,所以说(课件出示——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尽管磅礴,巍峨高大,但在战士心中只是滚动的小泥丸——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

    无数的高山峻岭,红军战士不放在眼里,表现出乐观、无畏的精神。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又经过了哪些河流呢?

    6.指名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这两句诗知道意思吗?金沙就是金沙江,红军渡过的河面有300多米宽。“云崖”就是江边的陡峭的山崖,高耸入云。

    B“暖”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听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说说心中的感受。理解“暖”所暗含的一“喜悦”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

    C讲解——大渡桥横: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河面。桥面上是9根铁链,铺上了木板,桥身两侧各有两根铁链。桥面离水面有100多米。大渡河,水流湍急,咆哮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此刻的泸定桥,桥面木板已被敌人拆除,对面还有重兵把守。红军战士攀着铁链,冒着枪林弹雨,勇往直前。

    D欣赏影视片断:飞夺泸定桥。体会“寒”字的意蕴。

    想象表述:桥上——桥下——桥对面——大渡河真是——

    讲述:同学们,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激战,一场恶战。刚才看录像,已经看到了铁索寒光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火药味弥漫空中,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你们再次吟诵这句诗时,你们的感受一定很深很深。

    “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回忆起来,都有点心惊胆寒。更有我们战士的血流在那里呀!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

    E小结:如果说“巧渡金沙江”表现的是红军的智慧,那么“飞夺泸定桥”表现红军战士的什么呢?那就是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F学到这,你对“万水千山”是怎么理解的?(不仅有恶逆的自然环境,还有国名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更有我党内部的斗争。)但这一切对于红军战士来说又算得了什么。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渡: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翻过岷山,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所以诗人毛泽东最好满怀豪情写道——

    8.(引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讲述:岷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结雪。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三军——整个红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尽开颜——全都露出笑容。这是什么样的笑容?喜悦、胜利、激动无比,战胜重重困难的笑容。

    B想象红军战士站在岷山上的喜悦情景。

    C有感情朗读诗句。

    六、总结全文,了解表达方法。

    1.全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选取长征途中最为困难的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来写——越五岭,翻乌蒙,过金沙,夺泸定。前者紧扣“千山”,后者照应“万水”,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无畏的战斗精神。

    2.全体起立,齐读全诗。

    3.小结: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长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推荐访问:长征 教学设计 感悟 《七律 长征》听读感悟法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名师教学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