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

    时间:2019-03-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教学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并掌握生动形象地说明这一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小组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内容说明】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2分钟)

    师:咱们广东因为地理原因,四季的界限不是很分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智慧,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几幅图片识别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

    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顺序打乱)

    图片分两张展示绿油油的菜花,冬雪点缀的梅花(一组),夏日的荷花,红红的秋枫。(一组)

    生:七嘴八舌一下子就明确了。

    师:请大家回顾第一节课所学的有关科学知识想一想,这些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我们叫做什么?

    生:物候现象。

    二、从标题入手进行重点讲解(3分钟)

    师:很好!我们已经明确物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发现作者竺可桢写这篇文章时并不是用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标题,是什么标题呢?

    生:(反应不快)

    可以打开课本寻找答案。

    生: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师:为什么这样改呢?

    一生:吸引读者。

    一生:用了拟人的手法

    一生:还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以上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师: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我们学习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物候现象就像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的比喻就更形象,读者阅读起来就更有兴趣了。那么,在课文中有哪些段落也有这样形象说明的特点呢?

    生找出是第一二段。

    三、揣摩语言,体会一二段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⑴ 学生齐读1、2段。(2分钟)

    ⑵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大屏幕显示,老师朗读) (3分钟)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⑶ 精读1、2段,分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讨论3~5分钟)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5分钟)

    生1:“苏醒、融化、萌发、开放”这些词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师:比较好,只是“开放”这个词不太好,花儿是一下子全部开放了吗?

    生:“次第”一个接一个。

    师:那这些词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呢?

    生:生机勃勃。

    继续交流。

    生2:“炎热”和“孕育”两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师:写出了什么特点?

    这里出现了困难,老师引导:“孕育”一词是什么用法?

    生:拟人。把夏天比作母亲。

    师:是啊,母亲十月怀胎是为胎儿储存能量和营养,以利于孩子出生后健康正常地成长。

    生:那这里就写出了夏天为秋天果实的成熟储存阳光、水分等能量,这反映了夏天的力量。

    生3:这两段文字写得好,还好在写秋天的特点上。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生4: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师:对!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2、师总结: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这两段文字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3、师过渡与衔接: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说明文,运用生动形象语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下面就以小组单位来一个竞赛,看哪个小组找得又快又准。(为了节约时间就限定在第十一、十二课)

    4、小组合作共同寻找(2分钟)

    5、全班交流:(3分钟)

    生1:《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很准确!那么这里的生动描写是为了说明事物的什么特点呢?

    生:桥的外形美观。

    全班齐读一遍,共同温习。

    生2:《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全班齐读,一起体会语言这美。

    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1、过渡:看来大家对以上这种写法理解得不错,但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呢?老师还要进一步考考大家。下面是一段关于“燕子”的说明,文字简洁,平实。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作文本来完成改写训练。要求:

    ⑴ 可以在大屏幕所显示的三段文字中任选一段作为改写内容。

    ⑵ 用语要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⑶ 字数在100字左右即可。

    ⑷ 5分钟内完成。

    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2、学生构思写作。

    3、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最好的一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5~8分钟)

    第一组:推选出来的是王培焦同学的,自己邀请另一个同学帮他读:

    燕子是益鸟,身上披着乌黑的羽毛,腹部却是雪白的绒毛。一双敏锐的眼睛加上尖尖的小嘴,它的捕捉能力如果不知道貌岸然的可能很难相信,一天能捕捉大约8000多只害虫,只要确认捕捉目标,看准时机,“嗖”的一声,猎物就叼在了嘴里。

    第二组(徐志添同学):略

    第三组:(孙家谦同学,请老师帮忙读。老师顺便幽默了两句,活跃了气氛)标题“课堂训练飞”:燕子身披黑色燕尾服,在睛天万里无云之空自由飞翔,时高时低,时快时慢,小而显眼,快而不乱,美丽的蓝天正是有了燕子才显得有艺术之美。(掌声响起)

    第四组:未完成。

    第五组:(高夕睛同学,自己读)燕子展开双翅,大胆地向远方飞去。 速度像风一样的快,“嗖嗖”地永不停息挥舞着翅膀,早上还在杭州的西湖,穿过翠绿柳荫,越过飘浮的白云,晚上就到了海南的三亚,在蓝天的陪衬下,燕子的展翅高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六组:略

    老师小结: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平实的语言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丰富的,用法是灵活的。但无心积累与运用的人是无法掌握语言的。希望同学们能做有心人,掌握祖国的语言。

    五、总结与回顾

    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了我们走进物候世界的兴趣,那么联系上节课,

    我们回顾一下大家了解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

    师生一起:(老师引,学生填空)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阐述研究意义。

    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其实,物候知识不仅在竺可桢的文章里,它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蜻蜓低飞就会有雨来,等等。所以,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五、布置作业

    搜集并交流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六、下课

    【教学后记】

    本课要求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训练概括能力,第二课时以品析说明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为主。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以为把握住了重点也突破了“运用”这一难点,虽然举手发言的面少了一点,但总的来说学生都在积极动脑都在配合老师,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在整个备课讲课评课的过程中,我的收获也不少,有两点最为突出,即一是教学是一门艺术,细节决定成败。环环相扣,老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注意衔接与过渡,有时一句简单地启发与提示却能给学生思维的重大影响;还有像板书也不容忽视。另外就是虚心地向同事学习,诚恳地请教,集思广益,能收获更多的智慧。

    【学科组评价

    本堂课教学思想上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上能强调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能让学生在读、写、评、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探究知识、培养能力、促进交流。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所有环节都能紧紧围绕“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一重点展开,其最大亮点是读写结合,当堂训练,让学生以致用。另外,老师在处理旧知与新知的联系、具体如何品味语言等方面均能较好地进行处理与指导。略嫌不足的是课堂的前半部分气氛不够活泼,板书设计不够合理,学生主动发言的参与面不够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加强。

    【校长点评】

    本节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很明确的联系和回顾了同单元其它篇目的有关知识,在时间的把握和内容的处理上,使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融通和知识的用得到和谐的统一。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大自然 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作业设计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