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从“大白话”里感悟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时间:2020-09-30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总书记语言平实、立意深远,文风朴实、内涵丰富,用“大白话”讲述大道理,让人读后豁然开朗、受益匪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直白的“群众语言”传递出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生动展现了总书记的胸襟、情怀和担当。

    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学会用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用唠家常的方式深入群众,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和能力,也是走实群众路线的“必修课”。

    “大白话”蕴含大智慧。“一个举重运动员,最开始只能举起50公斤的杠铃,经过训练,最后可以举起250公斤”,“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总书记以举重、攀登、赶路作喻,表达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自信,用耳熟能详的例子为我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让人不禁想听、爱听、愿听。总书记独特的语言风格离不开多年丰富的基层经验,基层是接触群众的“第一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怎样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向群众讲述政策、讲明道理,值得每一位基层干部细细钻研。在基层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老百姓,他们可能文化水平不够高、理解能力不够强,因此,在做政策宣传讲解时,在与群众谈心交流时,要学会本地方言,做到一开口就让群众感觉到家乡味、体会到亲切感;
    要掌握说话“要领”,有针对性地去讲,直白、简洁地把党的声音传递出去,说到群众耳中、说进群众心里;
    要善于思考总结,多看多想,从“土得掉渣”的群众语言里汲取精华,结合身边鲜活事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达,让“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大白话”包含大情怀。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里提到:“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总书记把辛苦工作的快递小哥比作小蜜蜂,这是对劳动人民的肯定和尊重,亲和的话语瞬间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但在现实中,往往有基层干部怕和群众交流、不敢和群众说话,经不住群众疑、架不住群众问。不会说“群众语言”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中没有装着人民。语言是和群众联系感情的“纽带”,作为基层干部,要涵养为民情怀,把说好群众语言作为一份责任,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党员干部的标准,带着真情实感去和老百姓交流,用好听、好懂、好记的方式和群众拉家常、唠唠嗑,才能把“群众纽带”牢牢攥在手里。

    “大白话”体现大担当。2012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时提到:“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总书记用“不舒服、不自在”“感觉好一点”这些平凡的字眼,表达了党员干部要有能吃苦、愿吃苦的精神,自己辛苦一些、累一些,也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一语不能践,万卷徒虚空。光说不做,再好的语言也会变成大话、空话、假话。因此,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多说“我们”少说“你们”,多讲“想法”少讲“意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实现“零距离”沟通;
    要真心干事,让脚底“沾满泥土”,切实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用真心赢民心;
    要包容群众,基层工作纷繁复杂,难免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要学会以平和心态去面对,用巧妙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群众所忧,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推荐访问:治国 大白话 总书记 心得体会 第三卷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