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0-07-0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口 雷继元
    今年秋季,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如何改进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实施新方案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
    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培养目标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明确: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以什么标准来衡量7t~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优良道德风尚的弘扬和尊崇,以及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良思想行为的反对和贬斥,非常具体地为我们指明了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发展什么、反对什么的时代标尺,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价值导向。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贯
    穿社会主义荣辱观。
    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根本任务决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
    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定义了我们这个时代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确定价值标准、道德尺度,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因此,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3.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教学,是由教学基本内容决定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落爱国主义教育、劳动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法制
    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体
    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新
    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时代感
    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赋予
    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
    观统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把引导学生树
    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学的各部分内容中去,使他们
    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
    二、将“三贴近”原则贯穿于教学始终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坚持
    “三贴近”原则,把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
    达到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
    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的目的。
    1.贴近实际。贴近实际的本质就是贴近以人民群众为
    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长期以来影
    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
    素,就是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的脱节。其造成的直接后果
    是,非但不能使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反而造成道
    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扭曲。”为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教学一定要贴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贴近
    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现实。一方面,要坚持具体生动、贴近实
    际、针对性强的原则,从社会的现实性出发,紧紧围绕社会
    上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组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解惑释疑,提
    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指导他们解决在人生观、价
    值观、道德观、法制观、荣辱观上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
    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通过“三下乡”、志愿服
    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劳动锻炼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2006.1l 学校党建s晷椽教育

    使学生融人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净化心
    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2.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融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
    活中去。要从大学生的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人手,把学生
    生活中有实际感受的道德教育素材纳入教学中,使生活过
    程德育化,把教育培养融人生活细节中,使德育过程生活
    化,使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自觉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学生
    反思自己的生活,内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
    事,进而对自己曾经有过的不良行为进行悔悟,把社会道德
    要求从外在的要求变成自己内在的主动追求,不断完善人
    格。要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做起,从细节做
    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将“八荣八耻”内
    化为荣辱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自觉扬荣抑耻,做当荣之
    事,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根本点在于贴近学生的心灵。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精神和心灵的活动,只有真正触及心
    灵、引领精神成长,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注
    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深入发掘足以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和心
    灵震撼的素材,尽可能人情入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
    感受到社会道德与他们息息相关,是他们情感和内心世界
    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道德需
    要与选择。大学生作为现实社会中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
    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和追求,有丰富自己和
    发展自己的需要。但是,现代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使学生遇
    到了许多适应性困难,特别是需要与选择、判断与认可上的
    困难。所以,要把社会道德的普遍要求与学生个体的具体情
    况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育,避免空洞说教,
    要尽量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
    择,发展和完善个性。
    三、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统一要求,今年秋季,高校将使用全
    国统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教材非常重
    要,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系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形式,真正实现
    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化。
    1.创新教学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
    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体现在教学目标上,要
    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实施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
    体现在教学对象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
    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
    用;
    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体现
    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对学生需求的重视,以学生是否接受
    和欢迎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
    2.创新教学内容。当前,创新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
    o 2006.1l 学皎党建与器幔教育
    面,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内容融人到“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换言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荣
    辱观为核心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关于道德
    观、法制观和荣辱观的内容,切实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
    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一是整体融人。“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教材已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作为绪论中的一节着
    重地加以论述。虽然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
    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些内容在以
    往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随处可见,但是,“八荣八耻”更
    为全面系统和深刻,每对荣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
    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充分
    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整体性目标。另外,“八荣八
    耻”以荣辱对立的形式表达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给人以强烈
    的震撼力,因而也更具有警示作用。二是有机融合。根据“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在不影
    响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
    荣辱观的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课的有关章节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
    科学内涵,解答学生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疑难和困惑,从
    而真正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入耳、人脑、人心,达到使学生牢
    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目的。
    3.创新教学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
    不仅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理论观点,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
    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自觉提高道德修
    养,将正确的理论观点内化为心灵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自觉
    的道德行为,真正实现是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统

    。因此,在考核上要加大平时学习考核和道德实践考察的
    比重,建立“理论知识考核+平时学习考核+道德实践考察”
    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
    观点的正确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程度;
    平时学习
    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课外作业等1、课
    堂讨论(包括发言、辩论、演讲等)情况;
    道德实践考核主要考
    察学生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书面总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征求意见座谈会述要[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o6,(7).
    [3】周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应注意的几
    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 — 访
    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召集人)罗国杰教授[J].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06,(6).
    (作者:襄樊学院研究员 湖北襄樊4410531
    责任编辑 余岚

    推荐访问: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