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作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实习报告
  • 写作方案
  • 教案反思
  • 演讲稿
  • 发言稿
  • 读书笔记
  • 精美散文
  • 读观后感
  • 当前位置: 博通范文网 > 实习报告 > 正文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时间:2019-05-14 来源:博通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博通范文网手机站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中国元代一部论述家塾教学程序的专著。史称“读书工程”或“进学规程”。

    编撰者程端礼(1271一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元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元代学者、教育家。至元、延祐年间先后为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后历台州路(今浙江临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学教授及稼轩、江东书院山长。生徒甚众,学宗朱熹。著作有《畏斋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

    程端礼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觉察到当时许多儒学学校一味强调“背文”、“学文”,忽视道德修养,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不重视认真读书和培养良好的读书风气,总想让学生早日应举,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这样下去,学生不能真正“读书明理”,终造成“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的局面。他认为当时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应规定一套严密的教学程序与教学计划,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步骤与方法。这样,学生毕业了,既能“读书明理”,又能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从而“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所以他按照朱熹的“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原则,编撰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全书共分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为全书“纲领”。首录朱熹拟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实际上是朱熹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拟定的教育总纲,包括了教育目的是掌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着录《程董二先生学则》。程是指程端蒙(1143—1191年)字正思,号蒙斋,江西鄱阳人,是朱熹的学生。董是指董铢(1152—?年)字叔重,称槃涧先生,江西德兴人。程董根据朱熹的思想,制订了《程董二先生学则》。共十八条,基本上是对朱熹的许多箴言和铭记作了概括与发挥。如讲道德行为的有八条:“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等;讲读书学习的有五条:“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等;讲待人接物的有两条:“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等。此外还规定了学生在朔望(每月初一、十五)和晨昏所应进行的仪式及犯了过错的惩处办法等等。

    2.第二部分为全书的第一卷、第二卷。这是程端礼根据朱熹的教育思想制定的教育程序和教学计划。所谓“分年”,就是将青少年的教育按年龄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8岁之前为启蒙教育阶段,或者是预备教育阶段;8岁至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或者是基础教育阶段;15岁至22、23岁为大学教育阶段,或者是提高教育阶段。所谓“日程”,就是指学生每天每月的读书学习计划,每天划分为早上、白昼、晚上三个单元时间,又将数天划为一周。如读经每四天为一周,其中三天读经书,一天习字演文。读史每五天为一周,其中三天读史书,两天复习经、传、注。读文每六天为一周,其中三天读文章,两天复习经、传、注,一天复习史书。作业十天为一周,其中九天读书,一天作文。如此周而复始。每读一书立一簿,按单元、日、周、月一一记录,逐项检查。

    (1)预备教育阶段:八岁入学之前,在家进行预备教育,家长负责给孩子教读程逢原改编的《性理字训》,这是一本渗透了理学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同时配合讲解朱熹的《童蒙须知》。目的是为今后上学读书作好准备。这就是中国古代明文规定的“学前教育”。程端礼将其比喻为医家脉诀,最便初学。

    (2)基础教育阶段:八岁入学之后,在学校进行基础教育与读书训练。首先教师教学生读朱熹的《小学》,然后再教读“四书”及《孝经》。按照朱熹的意见,读“四书”的次序是:“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四书》的学习十分重要,朱熹认为《四书》是“六经之阶梯”。 掌握了《四书》的要领之后,再教学生读“经书”——《易经》、《书经》、《诗经》、《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等,程端礼认为按以上程序教读经书,基础才扎实,才能使学生对经书的理解一步步深化,逐渐掌握儒家经典著作的精髓。

    读《四书》《五经》要注意四个环节。第一是“读”:“句句字字要分明,不可太快”,“读须声实”,“不可添虚声”,“句尽字重”,“点定句读”,“圈发假借字音”等等。第二是“背”:将经书分为若干大段,每一大段又分为细段,每细段看读一百遍,背读一百遍,再通大段或全文背读二、三十遍筹等。第三是“思”:“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章求其旨”,“每一节十数次涵泳思索以求其通”,“思而又思”等等。第四是“说”:先说句注,再通说每句大义,又通说每段大义,每句都要说得精确成文等等。“读”、“背”、“思”、“说”这四个环节注意到了,就可达到“烂熟”的程度:“信口分说得出,合说得出,于身心体认得出,方为烂熟”,这就算基础打好了。

    此外,为配合读背经书,还要练习习字、考字、演文。习字先以名家字帖影写,可分散于每日习字,也可集中一两月以全日之力影写二、三千字,并掌握书写口诀:“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经过长期的习字训练达到“运笔如飞,永不走样”的水平。考字以《说文》、《字林》、《六书略》、《切韵指掌图》等为依据。演文以经书为依据,先逐字训释经文,后通解一句之意,再通解一章之意。反复训练达到“明理演文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习字、考字、演文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读经书的辅助手段。

    (3)提高教育阶段:15岁以后,在学校提高与深化学生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以提高与加深学生对朱熹理学教育思想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不断抄读、复习各经书,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然后在读经书的基础上学史、学文,看史书《资治通鉴》,参看《纲目》(两汉以上参看《史记》和《汉书》,唐代参看《唐书》和范氏《唐鉴》)。然后再读韩愈的文章和《楚辞》。程端礼认为,学生在读了儒家经书的基础上,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再学史、学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他认为文章篇篇“有法而无法”,“有法者篇篇皆有法也,无法者篇篇法各不同也。”所以他要求学生读韩文、超韩文,“将见突过退之,何止肩之而已。”可见他是十分注重基础教育的,而把学史、学文当作提高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在学经、学史、学文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将“性理”、“制度”、“治道”三方面综合学习。并认为制度书多兼治道,而治道又以性理为依据。他主张从制度入手,择其大者,如“律历,礼乐、兵刑、天文、地理、官职、赋役、郊祀、井田,学校,贡举”等项,这样就将经、史、文、性理、制度、治道等熔为一炉,一并学习与思考。

    推荐访问:家塾 日程 读书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 读/观后感
    • 精美散文
    • 读书笔记
    • 演讲
    • 反思
    • 方案
    • 心得体会